当前位置:赣台心桥 > 两岸关系

继续朝着正确方向迈进 ------2012年两岸关系评述

发布时间:2013-03-27 12:44:08

  文/石勇

  2012年,两岸关系承前启后,再结硕果。年内,两岸关系经受住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和民意代表选举的严峻考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稳定,迈人巩固深化的新阶段。马英九连任后受制于执政环境不佳影响,难以在推动两岸关系上迈开大步。民进党继续顽固坚持“台独”立场,路线转型困难,制约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广度与深度。2013年,两岸关系整体上仍将维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但也将面临诸多挑战。

  两岸关系保持和平发展良好势头,迈入巩固深化新阶段

  (一)国民党胜选,马英九连任,两岸关系延续和平发展趋势。

  1月14日,台湾地区两项选举结果揭晓,马英九连任、国民党“立委”席次过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赢得了巩固深化的机遇和空间。胜选后,马当局总体上维持开放合作的大陆政策,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表示要对历史教科书“去台独化",将“研议两岸互设办事处",通盘检讨修正“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放宽陆生人台条件,继续推动并深化两岸交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可逆转的大局,使民进党内开明派寻求与大陆接触的机会。10月,民进党创党元老,中常委谢长廷参访大陆,在岛内引发强烈反应,促使民进党进一步反省检讨两岸政策。

  (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成为大陆对台工作大政方针重要组成部分。

  一年来,大陆继续深入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以持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主题,以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为主线,更加扎实有效推进对台工作。推出进一步放宽台生与台湾居民在大陆就业、扩大赴台个人游范围,继续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开放进口台湾大米等一系列惠台措施,对台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显著增强。11月,中共十八大首次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写人政治报告,把坚持“九二共识”写人党的代表大会正式文件,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台工作的总体布局和努力目标,阐述了对两岸关系重大问题的主张,为两岸关系承前启后、稳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三)两岸交流交往蓬勃发展,各领域互利合作持续深化。

  一是E C FA后续协商有序运作,成果逐步累积扩增。两岸两会进行了第八次会谈,签署了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海峡两岸海关合作协议,迈出了E C FA后续协商的重要步伐。同时,两岸还积极推动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协议商谈,并启动争端解决协议商谈。二是两岸经贸关系更为紧密。两岸签署货币清算合作备忘录,建立了货币清算机制。两岸工商界举办紫金山峰会,进一步规划两岸经济合作,两岸经贸团体互设办事处开始启动。1—12月,两岸贸易额达1689.6亿美元,同比上升5.6%,其中大陆对台出口367.8亿美元,同比上升4.8%,自台湾进口1 321.8亿美元,同比上升5.8%;全年,大陆批准台商投资项目2229个,实际使用台资金额28.5亿美元,同比上升30.4%。台湾核准陆资人台1 3 8项,投资金额逾3.2 8亿美元,分别增长35.29%、650.11%。三是人员往来不断扩大,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规模稳步拓展。大陆进一步简化了大陆居民赴台手续,新增52个赴台旅游组团社,组团社总数达216个先后开放天津、南京等10个第二批赴台个人游的试点城市,赴金马澎地区个人游城市由福建9个地市增加到海西地区的20个地市。这些措施促使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据统计,201 2年大陆赴台旅游人数突破197万人次,同比增长57.58%,超过2011年全年赴台旅游人数。台湾同胞来大陆534.99万人次,同比增长1.47%。四是北京、陕西、四川等省市党政领导访台,深入基层,展现亲情,效果明显。五是两岸民间交流蓬勃发展,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重要动力。大陆推出积极举措为两岸民间交流打造更多平台,创造更好条件。年内,新增福建永定客家文化园、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等6个两岸交流基地,使两岸交流基地扩增至17个。大陆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决定,每年投入3000万人民币,设立“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为两岸科研人员搭建研究平台。此外,海峡论坛、两岸文创产业合作论坛等也充分发挥了交流平台的效用。

  (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九二共识”在岛内得到广泛认同。

  两岸关系的曲折发展,使台湾民众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九二共识”的重要意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使台湾民众越来越直接感受到“九二共识"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年初“大选”期间,不但郭台铭、王雪红等台湾企业家纷纷公开表态,力挺“九二共识",台湾民众也在事关两岸关系前景的重大抉择面前,最终用选票选择了支持“九二共识”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九二共识”获得岛内多数民意的认同,在岛内产生了震撼性的效果,重创了民进党的选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经受住了考验。台湾相关民调显示,近七成台湾民众赞成两岸合作与平等协商,超过五成民众赞同两岸启动政治谈判,签订和平协议。

  (五)国共两党互动良好,进一步累积了政治互信。

  一是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等交流平台继续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助力。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提出17项共同建议,首次涵盖了两岸关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政策先导作用更加突出。二是两岸在“九二共识”问题上的共同认知更为鲜明。3月,胡锦涛在北京会见吴伯雄,吴首次明确表示“两岸同属一中”,与大陆就“一中框架"形成了更为清晰的认知。11月,两岸各自举办纪念“九二共识”20周年活动,马英九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基础,是“历史事实”,“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三是国共高层保持良性互动。年内,胡锦涛与连战、吴伯雄多次会面,就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交换看法,为两岸关系深入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11月,习近平当选总书记后,马英九致电祝贺,并赞扬胡锦涛为改善两岸关系做出的重大贡献。胡锦涛、习近平分别复电表示感谢。国共两党高层的良性互动,增进了两岸政治互信。

  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复杂因素影响

  (一)马英九难以走出执政困境,制约了发展两岸关系的步伐。

  马英九连任后,虽然在总体上保持合作开放的大陆政策方向,但受制于经济低迷,执政艰困,短期内难以走出困境,制约了其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意愿与步伐。马继续宣称坚持“三不"政策,强调“两岸政治协商条件不成熟,没有急迫性,政治协商并非两岸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表示两岸协商应坚持“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原则,并称必须在“国家需要、民意支持、国会监督"的条件下才考虑洽签和平协议等,反映了马的力不从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程和节奏。

  (二)民进党继续坚持“台独”立场,干扰破坏两岸关系发展。

  年初败选后,民进党内一度掀起检讨两岸政策的声浪,但马英九连任后施政满意度始终低迷不振,使民进党再度萌生“不调整两岸政策也能重夺政权”的侥幸心理,路线调整的动力大为减弱。仍有相当一部分民进党支持群众没有意识到“台独”是其与大陆打交道的最大障碍,加之“台独”基本教义派反弹强烈,“台独”在绿营民众中仍然根深蒂固。此外,2014年“七合一"选举是民进党需要面对的首要压力,两岸政策调整的急迫性降低。在这种背景下,民进党内对两岸路线调整很难达成共识。“台独”仍然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威胁。

  (三)两岸商谈步人深水区,碰触政治议题不可避免。

  随着两岸关系的推进,两会协商领域的拓展,两岸不可避免要碰触政治议题,但当前两岸对政治商谈的重要性、急迫性以及协商目标等仍存在不同的认知,这些分歧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深入推进。

  (四)台湾主体意识短期内仍然难以扭转。

  民调显示,仍有相当一部分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中的认同问题存在错误倾向,仍对大陆的现状尤其是近些年的发展变化缺乏了解甚至存在误解,相当多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发展前途直至走向统一存有这样那样的顾虑。这种状况看起来很不协调,但实际上有其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原因。相对50多年而言,4年多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间不长,发展也还不全面、充分。而且,两岸关系中的固有矛盾及其衍生的政治分歧问题大部分尚未得到解决,这也影响了台湾民众的认同倾向。但不容否认的是,台湾民众认同倾向的混乱以及日渐上升的台湾主体意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两岸关系发展。

  (五)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将加强对两岸关系发展的牵制。

  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太,美国不希望两岸关系发展冲击其对台海议题的影响力和掌控力,将继续强化与台湾的实质关系,这是影响两岸关系的重要外部因素。马英九连任后,美国加强对台支持力度,美国会助理团、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访问团等赴台访问,美国会还表决通过售台F-16C/D型战机修正案,给予台湾免签证待遇,支持台常态化参与世界卫生大会,并在台美贸易暨投资架构协定复谈及台湾加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议题上释放善意,希望借此继续介人和干涉台海事务,以影响马当局的政策走向。国民党、民进党两党竞相争取美国信任和支持,也增加了美国因素对两岸关系的复杂性。

  展望2013年,两岸关系仍将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因素将持续增加,两岸经贸、文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将继续扩大,ECFA后续协商将进一步推进,两会互设办事机构令人期待,继续巩固和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将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但同时,马英九仍面临执政困境,“台独"分裂势力仍然阻扰和破坏,美国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都将给两岸关系带来复杂变数。

江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