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聪
4月25日,汕头市妈祖文化节,在妈屿隆重举行。这是汕头历史上,首次由政府主办的妈祖文化节,对弘扬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促进和谐社会文明建设,密切两岸妈祖文化交流,深具意义和影响,将载入史册留芳。
妈祖文化是由林默娘的感人事迹引发所形成的,以崇拜、弘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传说、祭祀、庙会、交流、研究为传播途径,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信仰文化。2004年10月31日,全国性妈祖文化社团组织——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在福建莆田市成立,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任会长,会址设于湄洲祖庙。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这标志着妈祖文化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我们潮汕妈祖文化交流,也已取得重大突破。2012年11月6日,由汕头市民政局批准,汕头市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举行成立大会,选举王杏元为会长,林春城、林楚洪、林俊聪为副会长。
潮汕妈祖文化,具有多方面价值,很有必要加以研讨。本人于1998年11月出版《潮汕庙堂》中,介绍了14座妈庙;2008年6月又出版《妈屿风情》,对妈屿老新两座妈宫,进行详细、全面介绍。从上述查考妈宫史料中,初步觉得潮汕妈祖文化有下面为主六方面重要价值:
一、宣扬行善美德
妈祖之所以深受古今民众敬仰,香火衍播中外,其主要原因就是她在生助人为乐、能预测天气变化而引导海上渔船避险,“升天”后又“显灵”使舟缉化危为安,体现了一种扶危救困的崇高美德,被概括为“立德、行善、大爱”。潮汕各地妈庙信众,就把林默这种济世救困的精神,在历代大为宣扬和实践。各妈庙还附设注生娘、珍珠娘、花公花妈、观音娘等女神、菩萨,或总督、巡抚、伯益公、土地公妈等,都是与妈祖一样皆有功于民者(南澳岛中柱妈宫还附设明朝向渔民传授桁艚捕鱼作业而牺牲“长年公”神)。
各地妈庙,除在正龛中供奉妈祖圣像外,又配置悬挂木刻匾额,内容有:海国慈航、一帆风顺、海不扬波、神昭海表、寰海镜清、寰海慈航、慈航普渡、德被海疆、泽施四海、女神灵应、护国爱民、英灵万垂、海宇长春、中流砥柱、水德配天、粤海蒙庥、聪明作后、硕果善因等。
更有大量对联,其语言精彩,比喻生动,平仄对应,结合各地实况,讴歌了天后圣母“扶危拯溺”、“泽施四海”的丰功伟绩,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淘冶民众情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筑和谐世界。
二、增添群众娱乐
每年春节、元宵、妈生,各乡村皆有游妈祖神像的大型群众活动,配以锣鼓、执标、扮景等队伍,潮阳县等地又加上雄伟的英歌舞队,各种动物舞蹈表演队,鼓乐喧天,鞭炮齐鸣,人群攒动,欢声雷鸣。当游神时,万人空巷,欣赏各种各样、盛装打扮的男女表演者,载歌载舞,弦乐悠扬,大饱眼福,令人陶醉。当妈生节时,各妈庙前总是在搭建的戏台上,大演广场戏,请潮剧团演出古装潮剧至深夜,有的还连演数夜,免费供广大乡民欣赏。
上述民俗活动,在当今仍很有吸引力,观众如潮,于从前无电视节目、甚缺娱乐项目的群众来说,更是享受文化生活的盛宴。
妈祖神像游行风俗,既增添了群众娱乐,又体现了扬善厌恶、祈求平安的精神寄托,推动了扶危济困道德的宣扬,凝聚了众志成城的民心,促进了奉献社会的善举(活动经费皆由乡民乐捐),培养了鼓乐、模型制作、文艺表演等人才,刺激了各种各样的消费,帮助了地方潮剧的生存发展。这就是它能深深扎根于乡村民俗之中,即使极左政策横行时也“屡禁不止”的原因。
三、保存文物宝库
各地妈庙之建筑,古色古香,有石雕、木雕、漆画、油画、瓷画、石板画、嵌瓷、绣稠、泥塑,古建艺术之花异彩纷呈。
在石雕工艺中,南澳岛深澳天后宫第二进,自古留下的两根石龙柱,就分外出色。其高约3米,直径0.4米,全柱龙盘而上,雕刻精细,活龙活现,形神兼备,令人叹为观止。其大门楼上方,“天后宫”直形大石匾两侧,各有古代人物浮雕石刻,也栩栩如生。汕头老市区的升平路老妈宫,门口峙立一对青色的石狮,门壁刻着古人、飞龙,天井香案前1.9米高的双龙石鼎香炉亭;第二进拜亭两根镂通的盘龙八仙石雕大圆柱,上方站立汉钟离、李铁拐等八仙,赵公明、韦陀等神明菩萨,艺术造诣皆无比高超。
在嵌瓷工艺中,更显潮汕工艺奇葩之瑰丽。1993年妈生重建告竣的妈屿老妈宫,一系列嵌瓷工艺,代表着当代嵌瓷精品。其屋顶,嵌着气势壮观各长四米的双龙夺宝,维妙维肖的八仙八骑,形神逼真的鲜花飞禽。其庙前左侧朝圣门外,圆形的约二米高的台墩上,嵌瓷象征放鸡山的雄鸡报晓群众立雕——一只雄鸡昂首挺胸,对空高啼;另一只母鸡,低头啄地,让一大群小鸡觅食,色彩鲜艳,形象生动。上述工艺,皆出自饮誉中外的嵌瓷世家许梅三及其儿子许志华、许志坚的杰作。
又有很多木雕或石刻的匾额(例如南澳岛深澳妈宫中,“咸丰岁次己未年(1859)桂月谷旦,寰海镜清。赏戴花翎署广东水师提督、闽粤南澳总兵官陈应运敬立”匾额,中柱妈宫中“紫闼金扉”乾隆四十二年岁贡生范之齐书旁门刻额)、柱联,词句优美,书法秀丽,多数出自显赫的官吏、诗人、书家的手笔,颇有历史价值。
还有大量碑记。各座妈宫,基本上都有碑记,是见证民俗、妈宫沿革、官员履迹、妈祖“显灵”奇事、善人捐资等的重要文物。例如,在潮汕最早妈庙南澳岛深澳天后宫内,至今仍有三块碑记:道光甲午年(十四年即1834年)桂月《天后宫重建碑记》、1995年对云撰《南澳深澳天后宫重建纪事》和《乐捐芳名录碑》。
古代碑记皆言简意赅,而写得充满文采史料价值重大者,要算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南澳副总兵何斌臣所写的《放鸡山天妃宫碑记》(1995年春由本人断句,蔡学锋重书,刻石嵌于老妈宫前南侧吉祥亭墙上)。
当代“文革”十年动乱至1976年结束,转入太平盛世,各地妈宫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再现,故新碑记也大量涌现,写得优美出众者,有汕头市升平路老妈宫修建记(陈廷文书)和《汕头龙虎滩妈祖石雕像碑记》(蔡仰颜书),皆出自岭海诗长黄赞发先生妙笔,字字珠玑。
四、彰显两岸胞缘
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妈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中,要运用好这一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妈宫自明朝就由福建赴台移民为求平安而把香火传至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施琅统一台湾都拜妈祖而获胜,妈祖名扬两岸。台湾四面是海,对海神分外敬重,建庙特多。至今共约有1600多座,信众占三分之二,为全台民间信仰人数之最。他们经常组团访大陆妈庙。1989年,台湾宜兰南方澳的南天宫组织200多位台胞,分乘20艘渔船,从台直航湄洲,开创了两岸隔绝后民间直航的先河。目前,台胞来祖庙朝拜每年都超15万人次。妈祖信仰成为两岸共同的精神家园。
虽然台湾妈宫香火,大多数是从福建湄洲祖庙传去的,但潮汕也有香火传台者,那就是妈屿之老妈宫。
台湾新竹县芎林乡五龙村鹿寮坑庄,自开辟至嘉庆元年(1796),彭维业自汕头赴台,同时恭请妈像抵达鹿寮坑,创小庙祀之,成为鹿寮坑、山猪湖、横山、沙坑、大肚共五庄唯一的守护神,故被称为“五和宫”妈庙。1912年迁建于左近。1945年台湾光复,村名改称“五龙村”,民众于原址重建,1947年农历四月初二至十月初八日落成。1989年正月,成立以赖远章为首重建委员会,于五月初三日动工至十月十七日告竣。1991年又扩建二层地下室。台胞们总想念大陆之祖庙,经多年打听,知道祖庙是妈屿妈宫,遂于2006年11月8日,即汕头香火入台210年之际,以赖远章先生为首寻根进香团16人,以旅游形式来汕头,登上妈屿祭拜祖庙,实现宿愿。他们受到市台办和妈宫理事会热烈欢迎。2007年10月28日,台湾新闻媒体五家记者来汕头采访,我带他们到妈屿,介绍汕台妈祖香缘,他们很感兴趣,回台作了宣传。
原籍潮汕的台胞们,每逢回乡探亲,也总是到故里妈庙烧香。例如,1996年2月22日,即农历正月初四日上午,天气严寒,但台南市潮汕同乡会总干事、揭阳市人林宏伟先生,偕夫人、儿、媳、岳父及其老家揭阳之弟、弟妇、子总共11人,请本人当向导,专程到妈屿拜妈祖。
台胞们还捐款给故乡修妈庙,几乎所有各地妈庙重修或重建,都有台胞们献了爱心。
五、联系华侨纽带
潮汕是著名的侨乡,海外潮人的祖居地。海外潮人约1000万人,主要分布在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早在唐、宋已有潮人“过番”到外国谋生并定居。清朝至民国,很多潮人,因为遭遇天灾,或因生计所迫,或为逃避兵役等,大批乘船飘洋到东南亚、港澳台等远域谋生。载人出洋的船称“红头船”,以澄海县东里镇樟林古港作主要渡口,离乡别井,踏上海途。他们临乘船出洋之前,都前往渡口(清朝以澄海县樟林古港、妈屿港为主)附近的妈宫,虔诚拜妈祖,祝福海途一帆风顺,然后才登船出港。当历经难测的漫长风涛汹涌的海途,平安到达彼岸之后,他们非常感激妈祖安澜顺济之恩德。一方面在定居之异域,把从故乡带去的香火,草创小庙奉祀,后逐渐扩建之,使妈宫成为祈求平安的圣殿、思乡的场所、聚会的中心;另一方面感恩故乡妈庙海神之庇佑,或托家人买牲礼进庙拜神谢恩,或在自己回乡时进庙隆重谢恩。当“文革”动乱结束,各地妈庙“死灰复燃”,大力修建时,纷纷捐款,让一座座妈庙再显辉煌。华侨的子孙,皆继承先辈传统,“常回家看看”祖居地妈宫,燃香祭拜,追念女神保佑先人安然远涉重洋之恩德。感谢神恩,代代相传。
妈祖文化,成为了潮汕联系华侨的精神纽带。
六、吸引游客胜地
各地妈宫,建筑古色古香,神像庄严,格局堂皇,工艺优雅,匾联精彩,碑记留芳,又有附设亭、廊、榭,俨然为引人入胜的圣域,对潮汕内外人士、文人、学者具有吸引力,成为既是礼佛宝殿,又是旅游胜地,形成精神与经济的双重价值。
古今不少文人,游历妈宫,赋下诗文,留下文化财富。
现代中国大散文家秦牧(1919—1992)及其夫人吴紫风(1918—2011),和大诗人黄雨(1916—1991)、作家李新魁、林坚文、张海鸥、林紫,这批潮籍文豪,于1986年12月10日从汕由陈历明、王金光陪访南澳岛,越日在我导游下,到岛上深澳妈宫观赏,赞叹不已。秦牧先生手摸着石柱上栩栩如生的盘旋雕龙,面对着其夫人紫风大姐,说:“我们潮汕沿海,好多人以海为生,对海神妈祖特别崇拜。南澳岛这妈宫石龙柱刻艺高超,我故乡澄海妈宫也是石雕、木雕美不胜收。所以妈庙不仅是拜神的殿宇,也是工艺文物的宝库!”他后来写了《故乡的女神庙》赞颂澄海区樟林古港的妈祖。
以上所述,是初谈妈祖文化价值的主要方面,另外它体现在妈庙本身又是远近妈祖文化交流点、当地老人文化活动室、其它附属文物保管处(例如南澳岛深澳妈宫旁之明《南澳山种树记》碑刻、云澳中柱妈宫内康熙六十一年即1722年《奉广东督抚两院会禁云澳网桁碑记》、门前1928年四月初十日《云澳清匪殉难烈士蔡启祥暨兵士(七人)纪念碑》)等方面,故很需要继续不断探讨、总结、完善,加强与祖庙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联系,为全国妈祖文化研究作出奉献。同时,我们应抓紧部署,抢救全潮汕各地妈宫座数、创建与修葺时间、工艺特色、匾联碑内容、善举、民间传说等,完成《潮汕妈庙志》,为潮学研究、潮汕方志填补空白,为继承、弘扬潮汕妈祖文化提供重要的基础史料,丰富潮汕历史文化内涵,在建设幸福潮汕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