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大陆的两岸关系政策
前瞻大陆的两岸关系政策
文/张麟徵
习近平主席全面接班后,大陆对台工作人事做了大幅调整。新人新政,大陆对台政策是否会有所更动?各方都十分关切。
从中共十八大报告涉台内容,中央台办主任张志军玥在乎潭举行的第十一届两岸关系研讨会上的讲话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会见萧万长先生时有关两岸关系的谈话。约略可以观察大陆对台的政策风向,那就是稳中求进、稳中求变、稳中避险。
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就是在现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上,寻求深化、巩固并开展。这一政策可以由下述大陆文件、领导人与相关官员的谈话中看出。
首先,中共十八大报告申明确指出,大陆期待两岸双方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显示大陆对台政策仍十分积极,持续强化各层面交流,新,等则是促进协商与制度建设.
其次,张志军主任在平潭会议上。对大陆今貭的两岸政策有较详细的描绘.他肯定过去五年两岸关系的改善发展,强调既有政策不变,要变,也只会变得更好。阐述大陆的两岸政策有其一贯性,但也有开拓性、前瞻性,大陆有信心持续改善发展两岸关系。现有和平发展的两岸政策得到两岸人民的支持所以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是今年对台工作的重心。
两岸关系全面发展当然涵盖各个层面,不过经贸还是目前的主轴,张志军主任表示目前两岸投保协议已经签署并生效,服务贸易协议已经大致底定,即将签署,金融合作也有新进展,至于货物贸易、争端解决两项协议,争取在年内完成。他希望提高两岸经济合作水平,推进双向投资。呼吁台湾提供公平环境;鼓励两岸企业合作,力造品牌,走向国际等。两岸两会互设综合性办事机构也应早日商谈。经贸之外则希望强化两岸全方位交流特别是人民间的交流,如旅游、青年学生交流。相互扩大招生。加强两岸文教交流,发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深化两岸互信,并希望两岸商签文教与科技协议。
再次,在博鳌论坛中,习近平总书记会晤萧万长董事长时。提出了促进两岸合作的“四点希望”,其中前三点,希望两岸本着同胞一家人的理念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加强两岸经济领域高层次对话和协调,共同推动经济合作迈上新台阶;两岸加快ECFA后续协议商谈进程提高经济合作制度水平等,都聚焦在经贸上、突出了稳中求进的政策特色.第四点,希望两岸同胞团结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涵盖了较广泛的层面,带有政治色彩。
稳中求变
大陆虽然重视两岸经贸、文教、人民交流所获得的进展但并不以此为限。新一届中共领导人上台后,自然想有所作为与突破,那么破解两岸关系中的政治难题让两岸经由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自然是新一届领导人当仁不让的使命。
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这些文字都聚焦在两岸政治议题上,突显稳中求变的精神。
当然,大陆对台工作部门也非常清楚台湾对开展两岸政治对话与协商的抗拒,所以张志军在平潭会议中说,两岸关系中的政治难题。虽然困难.但应正视,不应人为设障.政治议题也可以先易后难,逐步建立共识。不妨由民间智库、学者先行,在研讨中相互了解,为破解政治难题创造条件。这是一条可行的办法。
大陆虽然无法将台湾强拉上桌.逼迫台湾谈两岸政治议题。但大陆却握有经贸与国际政治上的优势。经贸上台湾对大陆的依赖已经积重难返,以2012年为例.台湾全年贸易总额5718亿美元,其中两岸贸易占1689.6亿美元,约为总额的30%。台湾去年贸易顺差303.8亿美元但对大陆的贸易顺差却为954亿美元。换言之,如果没有对大陆的巨额贸易顺差,台湾将有65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不能想象这对台湾的经济将构成何等的伤害。台湾虽想分散市场,但先进经济体市场都面临程度不等的困难,东盟等开发中市场胃纳又有限,大陆市场实无可替代。
就国际区域经济整合而言,台湾在东亚几乎完全边缘化,若没有与大陆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就更孤立。台湾如果想参加任何东亚多边或双边的自由贸易协议安排,除了来自自身内部的阻力外,没有大陆同意也很难过关。台湾所以看重博鳌论坛,就是想藉此平台会见大陆新领导人,获得大陆在这方面的奥援。
萧万长在“习萧会“时提出巩固互信、坚定向前、务实开展、深化合作的主张,目的在导引出台湾希望在区域整合吋不要缺席,台湾在区域经济产业链中有其角色,“台湾加人是资产不是负债,”希望大陆和台湾相互沟通协调,具体找出合情合理的安排,萧万长还提出两岸应共同面对全球局势、共同构筑两岸愿景及共同参与区域经济整合三项主张,以强化其诉求。
习近平总书记当然明白萧万长谈话的深意,回应两岸可适时、务实探讨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相衔接的适当方式和可行途径,表达了大陆在此问題上的善意和诚意。试想两岸如果不进行政治对话与协商,又如何找得出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相衔接的适当方式和可行途径。
对照习近平多次提及中国梦、中华民族复兴、两岸都是一家人,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会考虑台湾同胞需求与利益,只要两岸凡事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考虑,就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等重要谈话,弦外之音请晰可闻,那就是希望台湾当局站稳一个中国的立场,能够采取积极的措施。与大陆一道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台湾想延续以前经验台湾开票,大陆买单,跳过两岸政治谈判,但是那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为自身经济利益着想,台湾实在不能无限期推迟两岸政治对话与协商,更何况无论是建立军事互信机制或签署和平协议,既司保障台海安全,也非马上接受两岸统一,台湾实在不应过度疑虑.稳中避险
两岸关系发展到今天,大陆的担忧有二一是国民党两岸政策僵化,“只要不绐”;立场偏差,想将维持两岸现状水久化;认同摇摆,甚至绿化。加之马英九连任后,施政成绩每况愈下,两岸政策畏首畏尾.裹足不前,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调整之说一度甚嚣尘上,但截至目前仍一成未变,难以期待。
二是大陆担心如果台湾政党再度轮替,两岸关系将面临倒退。大陆希望转化民进党,影响其在两岸关系上的立场,当然就得与民进党来往。中共十八大报告针对此一问题特别指出: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最近几年,无论是海研中心或社科院台研所、台联、台研会举办的研讨会。乃至于地方研究机构举办的研讨会都可以看见绿营学者的身影.但是即使这些被认为在两岸关系上立场较为开放的绿营人士,多半仍持“台独”立场。会中也仍是各说各话,交集极少。
民进党内有谢长廷等人考虑调整两岸政策,提出相关主张与论述。但是谢长廷所提的主张却搞错了推销对象。向大陆推销“宪法各表”等同是推销另一个版本的“两国论”。如果向大陆推销“宪法共识”,强调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大陆或许会感兴趣。
有些学者认为,如果台湾政党轮替,两岸关系前途未卜,甚至可能出现倒退,所以大陆当然就担心对台湾的许多要求可能“易放难收“.因此,大陆对于台湾要求参与区域经济整合,或是参与非政治性多边国际组织活动,当然不得不慎之又慎。笔者以为,在“一中框架”、两岸同属“一中”、“两岸一家”等主张沒有得到台湾朝野政党公开明确表态接受前,很难打消大陆的担心和疑虑。
大陆对台政策的终极目的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创造条件。为此大局,大陆可以对台让利,以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融洽两岸同胞情感。而台湾的大陆政策主轴却是拒统,在此前提下,以开放交流换取大陆经济让利、“外交”开门,兼收“安全”红利。台湾当局的消极,使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稳定性自然不足。
两岸既已启动交流。这扇门就不可能再完全关闭。两岸人民都从交流中得利,也不会允许两岸关系大幅后退。但是两岸关系要向前推展,特别是向政治对话协商与制度化推展,台湾无论哪个政党执政,都需要改变目前僵化的思维与作法.对此,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