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两岸大小事

天津器官捐献条例施行1周年:生命接力城市新风尚

发布时间:2014-03-05 14:47:22

  目前我国每年有30多万的危重患者等待器官移植,而仅有1万余名能够幸运地得到救治,多数患者在病痛的折磨和绝望的等待中死去。2012年12月24日,天津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了《天津市人体器官捐献条例》,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作为我国首部专门针对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地方性法规,《条例》施行一年来有力促进了器官捐献工作的发展。目前本市已累计成功实现器官捐献73例,但由于家属的顾虑和不理解,也有不少潜在捐献者与捐献失之交臂,我们的器官捐献工作仍需凝聚更大的共识。

  现 状

  去年466人报名,成捐献志愿者占该项工作启动至今总志愿者人数七成多,条例实施一周年成效斐然

  近日,今年31岁的市民蔡钰因患大动脉炎引发脑梗塞,病情恶化引发呼吸衰竭、心脏衰竭而亡。遵照其生前愿望,其家属在失去亲人的悲痛之余,在他病逝后第一时间就通知了天津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表达捐献出他的一对眼角膜意愿:“孩子这么早就走了,我们想将他的角膜捐献出来,让他的‘眼睛’还能留下继续看这个世界……”现在,蔡钰的角膜已分别成功移植到一名59岁的本市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患者和一名38岁本市圆锥角膜患者眼中,让他们在马年春天里重获了光明。蔡钰也由此成为本市马年第一位成功捐献眼角膜的志愿者。

  在本市,像蔡钰这样为他人奉献爱心、带来生命新的希望的志愿者正在增多。截至目前,天津已有91名志愿者在天津医大眼科医院进行角膜捐献,已使200余名眼病患者重新见到光明。今年3月1日是《天津市人体器官捐献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的日子,目前本市已累计成功实现器官捐献73例,其中仅2013年一年就有35例成功实现捐献,2012年成功实现捐献21例;共捐献大器官171个,挽救了160余名危重患者的生命,实现了逝者捐献器官延续他人生命的崇高愿望;累计共有660名志愿者报名登记,表达身故后捐献器官的意愿。

  捐献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

  而且喜人的是,就在2013年3月1日本市启动《天津市人体器官捐献条例》这个时间点前后,打来电话向市红十字会咨询捐献事宜的市民明显增多。仅2013年一年,就有466人踊跃报名,申请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占该项工作启动至今总志愿者人数的七成多,老百姓的传统习俗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做出了这种爱的选择,器官捐献志愿者队伍也在日益壮大——

  市民李满堂身故后,其妻女帮他捐献出两个肾脏,挽救了2名生命垂危的患者,使其实现了成为一名光荣的器官捐献者的生前愿望;李满堂的女儿李志蕊也选择在结婚前一天,填写《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报名登记成为一名光荣的器官捐献志愿者。

  乡村医生白谦在山村行医40年,救治无数乡民,而在他生命燃尽的最后时刻,仍然贡献出自己最后的力量,身故后捐出一个肝脏、两个肾脏以挽救患者生命,给予患者生的希望。

  曾任空军雷达兵的赵秀忠生前视力很好,他因病去世后,老伴孙淑琴帮他完成了最后的捐献愿望——实现“双捐”(捐献遗体和眼角膜)。“人在有生之年对社会的贡献是有限的,在临终之时能贡献出来的就都贡献出来,只要对别人有益,也算是实现了一种价值。”这是这名普通老兵的最后愿望。

  ……

  器官仍旧“完全供不应求”

  天津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任宫敬义告诉记者,目前许多到市红十字会填写器官捐献申请书的人都很健康,但他们不忌讳谈论“身后事”,器官捐献的社会价值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我们感谢这些人做出这样的善举,也希望更多人加入这支爱心队伍。”宫敬义说。

  “把我的角膜捐给有需要的人……”这是蔡钰生前病重期间对其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令闻者无不动容。但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天津医大眼科医院等医院眼库角膜大部分时间处于零库存状态,“来一个角膜就用一个,完全供不应求”,很多等待移植的患者需要等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等到角膜源,我们的器官捐献工作还要更加努力。

作者:姜凝 本版照片 王倩  

天津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安徽路6号 电话:022-8360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