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豫台视窗 > 河南概况

中原经济区建设

发布时间:2014-07-30 10:53:11

  着眼探索解决传统农区如何走好四化协调同步科学发展路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问题,中原经济区建设扎实推进。

  

  产业集聚区等科学载体建设加快推进

  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举措、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三规合一”,将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有机衔接,实现严密套合、精准对接。推动“四集一转”,促进企业集中布

  

  

洛新产业集聚区

  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坚持产城互动,以产兴城、依城促产,统筹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以产业集聚增加就业岗位,以城市功能完善支撑产业发展和人口安居,形成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的生动局面。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省区域经济增长极、转型升级突破口、招商引资主平台、转移就业主渠道、改革创新示范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正在成为带动服务业发展的增长点。2013年,产业集聚区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3.7%、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5.4%,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的56.7%,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占全省的58.3%,从业人员近400万人;123个产业集聚区主营业收入超百亿元,10个产业集聚区超500亿元。商业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成投用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45个。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河南是全国新兴工业大省,工业门类齐全,形成了食品、机械、纺织、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等一批重点产业。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原则选择主导产业、确定主攻方向,培育产业链条完整、集聚效应突出、竞争力强劲的产业集群,打造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相互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成本资源优势应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竞争,以产业链和服务配套能力应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竞争。

  

  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出台实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指导意见,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和服务业发展。坚决淘汰小煤矿等落后产能,煤炭企业由600多家整合为30家。促进电解铝、煤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改造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企业重组整合,增强竞争力。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强化龙头企业带动,推动高成长性产业发展壮大。高成长性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继续提高,智能终端、智能装备、家电、家居等高端产品及传统支柱产业中的高附加值产品增长加快;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和交通网络、互联网和信息消费、金融结算、服务外包、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业态,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全省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0.3%,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占比达6.4%,提高0.6个百分点。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消费等服务业加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8%,占GDP的比重达到32.0%,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郑州、洛阳4G网络正式开通,三网融合、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试点顺利推进。

  加快构建现代城乡体系

  把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举措,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带动经济结构转型、需求动力再造、发展方式转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研究制定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指导意见。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思路,构建放射状、网络化城镇空间布局,优化城市布局和形态。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提升郑州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以郑州为中心打造“半小时交通圈”和“一小时交通圈‘,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更好地辐射带动全省和服务中西部发展。推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合理规划布局中心城区与城市组团,形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对接,分工合理、功能互补、联动发展的格局。支持基础较好的县(市)率先发展成为30万以上人口规模的城市,支持10个省直管县(市)逐步发展成人口50万左右的地区副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列入国家重点培育发挥着你的跨省级行政区的国家级城市群;郑汴一体化取得新进展,实现金融同城、电信同城;16个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和7个全域城乡一体化试点顺利推进;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和中小城市发展活力继续增强,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投入运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全线贯通。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覆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到43.8%,提高1.4个百分点。

  

  

美丽的洛阳新区

  县域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全省108个县(市)中,有28个县(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10亿元,其中,有16个县(市)超15亿元。县域公共财政预算平均收入规模达到8.7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1304元。公共财政预算平均支出规模达到26.2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到3937元。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顺利启动。完成215个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新建改建农村公路6400公里、桥梁3万延米,改造农村危房23.3万户,新解决696万农村居民及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巩义市竹林镇新农村

  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

  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完善创新载体,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驱动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13年末,全省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950个。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21.0万人,经费支出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5项,“小麦矮抗58选育及应用“等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茹振刚主持小麦矮抗58选育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入选国家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规划获批,成为全国第二家、中西部首家区域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成立。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设备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兆瓦级风电关键技术等科技成果加快实现现代化。“神舟十号”“嫦娥三号”等国家重大专项配套生产任务圆满完成。全省共有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6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3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1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年申请专利55920件、授权专利29482件,分别是2008年的3倍、3.2倍;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1.39亿元,是2008年的1.6倍。

  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

  

  

郑州商品交易所

  既注重加强期货市场、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技术交易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土地市场等高层次要素市场建设,又注重培育电子商务等新兴交易市场,还注重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文化产品交易中心等商品交易市场,形成完备的市场交易支持系统。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机构升级明显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26.6亿元,增长13.8%,市场规模稳居全国第5位。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提档升级,已建成85个乡镇商贸中心和175个商品配送中心,农家店覆盖90%以上行政村,信息化改造率超过10%。国家集中连片推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建设试点启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生鲜配送中心、产地集配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积极实施农超对接,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进一步健全。一大批特色专业市场发展迅速,郑州万邦国际物流、商丘农产品批发中心市场、周口黄淮农产品批发市场被列为全国重点市场。郑州市被列为首批国家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城市。放心早餐主食加工配送中心基本实现省辖市全覆盖。积极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连锁超市、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不断发展和延伸,限额以上连锁企业近200家,连锁门店4.2万个。社区商业网店总数10万多个,近40%的城镇居民消费已在社区实现。电子商务发展进一步提速,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4200亿元、增长30%,网络零售额580亿元、增长50%。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