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台海瞭望

台湾特色乡村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4-11-19 15:42:59

  为充分发挥梅州“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作用,进一步深化梅台合作交流,我市于近日组织梅州市8县(市、区)各一位镇党委书记或镇长组成的梅州市经贸文化交流合作访问团共11人赴台湾苗栗县的苗栗市、公馆乡、铜锣乡、三义乡、卓兰镇、大湖乡、南庄乡、三湾乡,新竹县的关西乡,桃园县的新屋乡共10个乡镇进行了为期8天的深度考察。此次考察结下了情谊、学习了经验、推动了合作、受到了启发、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台湾乡村建设主要特点

  访问团通过看现场,听报告,提问题、访农户等方式了解台湾社情民意,感触良多,深受启发,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有不少可以为我们城乡发展提供借鉴的地方。访问团考察台湾乡镇一村一品的建设和精致农业的发展,了解并参观了农会“一站式”办事大厅、农会集农村信贷、保险、产销、加工、科技、质检为一体的运营模式,乡村社区建设等。台湾提出发展“精致农业”、“休闲农业”,突出地区特色,形成区域品牌,引导农业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他们的主要特点是:

  1、一乡一品颇具特色。台湾对发展现代农业极为重视,从县到乡、从上到下,每一级都形成了完整的现代农业管理和辅导体系。大到政策法规的制定、发展规划的编制、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小到产学研机构与农村的对接、资金补助的安排、支农贷款的办理、农民的技术培训、信息服务的提供、农产品的销售等等,充分围绕“特色、科技、精细、休闲”的发展理念,按不同的区域条件,规划布局“一乡一品”、“一村一休闲”等相对集中、优势明显的区域化生产格局,从而使每个县、乡都有各自独特的优势、知名的品牌,每个农会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打造了区域优质品牌,培育和塑造了苗栗县公馆乡红枣产业、大湖乡草莓产业、三义乡木雕产业、卓兰镇花卉产业,新竹县关西镇西红柿和仙草产业,桃园县新屋乡大米产业等产业和文化创意品牌,形成了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实现农业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共存。以苗栗县公馆乡为例,农户房前屋后种的是枣树,屋门坪上晒着红枣,午饭时,招待用的是红枣酒,伴手礼是精美包装的红枣,公馆乡农会展示的是深度开发挖掘出的各式各样红枣系列产品。台湾农业现代化水平很高,经济作物基本上都是设施农业。例如,苗栗县大湖草莓文化园区围绕草莓种植、营销开展特色农业观光,开发草莓酒、草莓酱油、草莓蛋糕、草莓手提袋等独具匠心的草莓系列产品,产品加工生态环保,产品包装更是能够吸引人的“眼球”。

  2、台湾农会功不可没。台湾的农会组织网络健全、管理规范,是台湾分布最广、影响最大、最为完善、功能最为齐全、运行十分规范的农民自己的民间组织,在组织农民、服务农民、引导农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会设有理事会、监事会。理事均由选举产生,理事会聘请一位经济能人为总干事,具体负责农会的经营管理。农会自负盈亏,农会工作人员政府不发工资,全部自筹。农会的职能涵盖农业政策、农技、农产品的推广,农产品的加工、运输、经销,农户权益保障,以及涉农企业的项目资金投资等各个领域。访问团考察了苗栗县公馆乡、铜锣乡、三义乡和新竹县关西镇等农会组织,从其发展观念上清楚地了解了农会的功能,即以会员为本,创造会员福利,辅导农民产业行销功能,创造农特产附加值,提高农民收益。在新竹县关西镇考察仙草加工厂时,就播放了由农会拍摄的微电影《仙缕情缘》,宣传推介仙草产业;又如,在农会指导下,铜锣乡杭菊产业园的产品行销全岛,实现了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3、乡镇公所办事透明。台湾乡(镇)村长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乡(镇)村治理结构是“自治”与“行政”双轨制。乡镇公所建设“一站式”办事大厅,大厅里像豆腐格分布着民政课、农经课、工务课、社福课、人事课、行政室、政风室、清洁队等乡镇公所各站、所、课室所有办事机构,办公环境公开、透明、便捷,村民在一个大厅里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办事流程。同时,乡镇公所所做工程预算等建设事项,要经过乡民代表核准通过,乡民代表还要监督乡镇公所施政方向。

  4、乡村管理井然有序。一是卫生管理好。有《环境保护条例》制度约束,规定乱扔垃圾处于600至1200元的罚款;村民能够自觉将垃圾分为资源、厨余、回收三类装好,等待收取。二是基础建设好。100%的农村道路已经硬底柏油化,平坦美观;水渠通畅且上面无建筑物;每一根电线杆贴有爱心标签,由村民“领养”;设有宣传栏,专贴“牛皮癣”广告。三是社会治安好。机动车辆牌照齐全,摩托车骑、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交通顺畅,停车井然有序,而且摩托车都未上防盗锁。成立乡村巡守队,如苗栗县公馆乡石墙村成立守望相助巡守队,义务协助警察维护乡村治安。四是成立乡村社区发展协会义务为村民提供门诊巡回医疗、文艺娱乐等服务。

  5、乡村医疗保险健全。访问团考察苗栗县为恭纪念医院,了解了台湾乡村医疗保险。台湾医疗保险被称为健保(“健康保险”的简称)。1995年之后,台湾实施“全民健保”,将99%的台湾民众都纳入其中。健保费是比较低的,一般员工自己缴纳20%,雇主负担80%。交完健保费,村民就可以拿着健保卡到岛内任何一家医院看病,除了花50元新台币的挂号费,开药、住院、分娩、急诊几乎都不要钱,除了一些新药或者新的医疗手段没有及时纳入健保,民众要使用就必须自己缴费。

  (二)台湾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1、重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90年代初台湾当局提出了发展“精致农业”、“休闲农业”的构想,利用有限的资源总量走出了一条技术含量高、农产品附加值大的现代农业之路。台湾注重保护生态,提出发展休闲体验农业的理念,所到之处青山绿水,各种农场、农庄与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考察中我们参观了花露休闲农场、魔法休闲农场、关西金勇DIY休闲农场等休闲农业基地,从简单的农业生产拓展为集种植、教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庄园,农业逐步由第一产业拓展为第一、三融合的产业,已逐步为社会广泛认知和认同。苗栗县南庄乡从引进养殖鳟鱼、品尝鳟鱼到开发民宿逐步发展生态休闲旅游,至目前,辖区共有各具特色的休闲庄园20多座,全年共有300多万人次前来休闲旅游,被评为全台湾第二个休闲农业示范区。

  2、专品质。一是推进品种改良。注重农业科技的研究与实践应用,加强农会组织对农技、农产品的推广,提升农民的农技水平,推进农产品的品种改良;二是严格农药农肥。加强农药的检测监控,推广有机肥料的运用。严格农产品市场准入,各镇市农会、合作农场、农产品贸易市场均有农药残留生化检验站,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实施检测。三是注重培训农民。台湾农会负责对农民进行新产品、新技能及品牌意识的培训。通过培训,台湾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高,质量意识较强,大多能自觉主动地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和规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苗栗县公馆乡枣、大湖乡草莓、铜锣乡杭菊、新竹县关西镇西红柿、桃园县新屋乡大米等名扬各地。

  3、讲文创。台湾注重文化传承和保护,苗栗县客家文化博物馆、新竹县文史馆展示了客家先民在台湾的奋斗史。台湾农业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乡土等元素不断融合,形成了农业为主体,体现农业多功能性特有的农业产业文化。如苗栗县公馆乡石墙村的农耕壁画、三义木雕博物馆。走进苗栗县大湖乡,浓浓的草莓文化气息扑面而来,除了草莓糕点、草莓红酒等食品外,草莓形象广告,草莓形状的饰品、气球,印有草莓图案的手提袋和服装,甚至垃圾箱都成了草莓样。历史文化挖掘、文化创意融入休闲观光农业是台湾农业的一大特点。在花露休闲农场利用当地带根须的楠竹竹根,稍加修剪和雕饰,便成活龙活现的麻鸭。就连男厕的小便池,也采用葵花、菊花等花瓣造型,民宿里的台灯用根雕和丝瓜囊做成。让人惊叹不已。

  4、精细作。台湾休闲农业强调资源特色,利用农业资源的丰富性满足人们求新求变的需求,利用农产品的多样性满足人们丰收的喜悦。经营者将农林渔牧生产、农家生活、农渔村文化、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等特色资源,精心设计规划,吸引顾客。通常是小而精,小而全,员工的服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都较高。他们还强调休闲农业要精耕细作,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以自己的特色,形成竞争优势。我们考察的和丰农场,采用日本种苗,本地土梨树桩,运用稼接、套袋、疏果等技术,改良品种,培植的丰产梨,品质优良。新竹县关西镇金勇DIY休闲农场(番茄园)集企业化、科技化、自动化、精致化、多元化于一身,实现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通过引进30余种蕃茄品种,采用温室立体栽培方式使游客在欣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营养价值的蕃茄品种的同时,增强了游客的娱乐性和知识性,将农业生产、生态、生活紧密结合,增加了休闲农业的文化味儿,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休闲农业的品位,增加了农场的收入,体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式。

  5、奖罚明。建立产地追溯制度。进入市场的产品均依据标准进行分级包装,注明农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编号)、产品等级、供应市场等字样。对于优质产品,利用农会组织供销经营功能或者通过拍卖场“拍卖”的形式帮助农户运销产品;对于伪劣产品,追溯生产者,加以严惩。同时,在全台湾及市、县、乡镇设置各类奖项,每年对各种农产品进行评比,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获奖产品则统一包装、政府定价、定量销售。对农药、化肥残留的检测也很严格,如和丰农场场主廖进财有一个编号,凡是场里生产的产品统一使用其编号,其通过改良品种,培植的丰产梨,品质优良,年年获奖,并且在采收前,就有农技人员来检测。其他农会会员,也都有一个编号,在产品包装箱注明,如果产品质量有问题,则可追根溯源,使农民有品牌意识、责任意识,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三、加快大陆打造美丽乡村的启示

  (一)要进一步发挥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台湾的成功经验表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既可以富民强县,又可拉动消费。大陆有更多秀美的绿水青山、厚重的人文文化,应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充分发挥山水人文优势,大力发展自驾游、寻根游、探秘游、养生游、体验游、宗教文化游、美食健康游,大力挖掘名人名居、古镇老街、名寺古刹、历史典故等特色资源,积极推动山区变景区、古村落变文化体验区,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激活资源,加快创建文化旅游特色区,不断提高山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注重把山区丰富的农业资源与深厚的客家文化、优美的生态环境相结合,利用现有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龙头企业,开发农业的休闲旅游功能,形成集生产、消费、游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旅游。

  (二)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教育市民认识农业、体验农村生活、维护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提高农业收益、提供休闲场所等多种功能。大陆有很多山区市,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环境,要把生态农业发展同当前我国蓬勃发展的农家乐产业结合起来,重点发展一批不同区域特色、不同功能定位、不同规模的生态农业基地,实现农业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和谐共存,养生休闲与农民增收的共赢互利。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又绝对离不开人对精神价值和文化品位提升的产业,学习台湾在自然生态体验、特定文物体验、家饰时尚体验、餐饮文化体验、工艺文化体验、生活教育体验等方面的经验,延伸产业链条。台湾创意生活产业在产业领域内,不仅纵向延伸,而且产业间横向整合,其鲜明特点是跨界经营和多元发展。

  (三)要进一步注重两岸合作,提升农业发展效益。一是加强对台招商引资工作。台湾农业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我们要充分依托梅州台湾农民创业园这个载体,利用有大陆关乡镇与台湾乡镇、农会签订合作意向书契机,加强与台湾农业合作交流,重点对接台湾精致高效农业;二要做好服务台商工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帮助台商台资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切实维护台商的合法权益,营造优质、高效的软硬环境,认真做好服务、指导工作。

  (四)要进一步推动台创园核心区建设。学习台湾精致农业经验,积极推动梅县台创园建设。一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合力创园氛围。要从促进祖国统一,联结两岸情谊的高度和提升大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需要来认识台创园的重要性;二是加快台创园基础设施建设。台创园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不足仍然是制约台商投资的瓶颈,建议成立专家团队,认真研究扶持政策,争取中央、省财政支持,进一步加强台创园的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业投资环境,促进农业台资在创业园聚集;三是细化扶持政策,加大全方面扶持力度。四是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投资软环境。建议借鉴一流台创园的普遍做法,对入园企业要提供三方面的服务:①政府服务,引进项目报批手续由专人无偿全程代办,实行“一门受理、联合审批、同步办理、限时办结”的全天候、保姆式一条龙服务;帮助企业申请项目申报,争取享受中央、省政策扶持;由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台办、林业、水产、工商、税务、海关、商检、土地等部门以联席会议形式,不定期会商、协调解决有关问题。②农技服务。实行农技人员派驻制度和技术承包制度,确保每一农业企业,每一基地都有农技人员挂钩结对,提供全程技术服务。③科技服务。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五是坚持互利双赢,充分发挥台创园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两岸农业合作不能仅停留在种植、养植等生产过程中的合作,要进一步扩展到产后加工、保鲜、销售及信息服务等。全面引领示范带动梅州精致高效农业与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六是高起点、高标准统筹规划,科学谋划台创园的建设。既要做好台创园的养植、种植、研发、观光等方面的科学规划,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特色产品与旅游观光融为一体;也要将台创园建设纳入到文化旅游、美丽乡村、新型城镇化中去通盘考虑。使之相互衔接、协调融合。

  (五)要进一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种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支持和扶持一批典型,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带动农民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和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农工商一体化发展,延伸农产品产业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六)要进一步打造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导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区域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打造优势产业和特色、知名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形成“一乡一品”、“一乡一休闲”大格局。通过抓龙头、扩基地、深加工、精包装、促营销、创品牌,大力促进大基地带动小农户、小产品催生大产业、小山村对接大市场,加快精致高效农业发展,带动农民耕山致富。如广东梅县金柚、平远慈橙、大埔西岩茶、蕉岭长寿食品、五华长乐烧酒、等可以打造成本县特色品牌,衍生出系列品牌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吸引游客观光。(中共梅州市委台办主任     吴寿康)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