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排鱿鱼羹 探访台湾电影中的夜市美食
没吃过夜市小吃,不算来过台湾。可要是没有台湾电影,这些热乎乎香喷喷的小吃,怕是要少一层滋味了。
吃货们爱说一句话:“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来到台湾,对于我们这些电影迷来说,这句话或许可以改成“唯有电影与美食不可辜负”。
《艋舺》里那碗让赵又廷被追打了几条巷子的鱿鱼羹、《春光乍泄》最后梁朝伟特地从香港到台北寻找到的张震父母开的夜市小吃摊、《一页台北》里暗生情愫的郭采洁和姚淳耀吃的生煎包、甚至《鸡排英雄》里略点荒诞喜感的超大号鸡排……氤氲的都是浓浓的台湾味道。
第一站:华西街夜市
《艋舺》Vs鱿鱼羹、杨桃冰
太子帮叫赵又廷去买鱿鱼羹,本来是想耍耍他,没想到这个愣小子还挺有种,提着鱿鱼羹,被追了好几条街巷也没认怂,因而被正式认可成为帮会的一员。
电影《艋舺》的拍摄地是在万华区的华西街夜市,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夜市入口的大红牌楼、悬吊式的大红宫灯,据说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在电影里,这里是庙口“太子帮”平时横行霸道的地盘,海报背景上还能看到夜市路两旁的店铺招牌。
《艋舺》在台北首映票房击败《阿凡达》,也刷新了《海角七号》创造的记录,最终票房超过2亿五千万新台币(约合5300万人民币),成为2010年台湾电影本土票房冠军,也成为带动台湾电影市场复苏的重要作品。
《艋舺》的导演钮承泽并非土生土长台湾人,1949年,他的父亲从北京来到台北,常常喜欢带他到处去玩,尤其喜欢去艋舺逛夜市,“有一些台湾的或是闽南的美食,都是第一次在艋舺得以吃到,卤肉饭、杨桃冰,还有戏里面也出现过的鱿鱼羹。”
为了找到这碗钮承泽吃过、赵又廷却没有吃到的鱿鱼羹,我们几乎把夜市踏了个遍,最后还是在一家老店里发现这个“古早”的食物。一碗鱿鱼羹里有鲜弹的鱿鱼须、嫩滑的鱿鱼棒、爽脆的土豆丝……丰富又美味。
成龙1993年的电影《重案组》也曾在华西街夜市取景呢,有兴趣的话,不妨找找看。
第二站:士林夜市 《鸡排英雄》Vs鸡排、牛排、烤香肠、蚵仔面线
《金马生快》摄制组抵达士林夜市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半了,这里依然游人如织。士林夜市是台湾所有夜市中最出名、也开到最晚的夜市——据说到了凌晨1、2点,依然很热闹。
票房过亿(新台币)的电影《鸡排英雄》里虚构的“八八八”夜市,就是以士林夜市为原型。除了令人捧腹的搞笑情节之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片中那些充满台湾特色的美食,尤其是比人脸还要大上一圈的大鸡排!
我们排了10分钟的队,才买到这块香脆酥嫩的大鸡排,一块鸡排55台币,折人名币才十几块,绝对物美价廉。
《鸡排英雄》无疑是一部绝好的台湾宣传片。夜市、珍珠奶茶、电音三太子、闽南语、布袋戏、还有台到爆的台客舞……浓郁的台湾市井风情扑面而来。《香港的七十二家房客》虽然在题材上和这部电影有些异曲同工,不过稍显戏谑,不如“夜市英雄”来得认真直接。
虽然《鸡排英雄》故事上的养分不多,但毕竟是新闻局的城市营销片,所有旅游特色的亮点所在都已经滴水不漏地植入了,剩下的,除了票房,最重要的当然还是这之后慕名而来蜂拥而至的大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