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名人名门

榆次吉字连号大掌柜佘耀图

发布时间:2015-07-08 15:47:47

  在晋中市榆次区路家巷,矗立着一处三进式大宅院,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剥蚀,已显得有些破败,但仍能透现出它昔日的辉煌。特别是墙头高砌的一排“吉”字,非常独特而醒目,似乎在默默地昭示着它的过去,诉说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这就是一代晋商佘耀图的大宅院,佘氏孙辈们出生的地方。 

  一、路家巷24号院 

  位于榆次老城南门外南关的路家巷,在清朝和民国年间是一条很有名气的商业街。其郭门里的南阁北街,是一条坐东朝西的坡形街道,路口北侧曾是“晋丰隆”字号,南侧为一个小杂货店。沿巷道东去,路北第一个大门是酿造厂,隶属于“晋丰隆”,一年四季,巷子里酒醋溢香。正对着路家巷口,远远望去是一座高台阶的“火神庙”,庙不很大,像一个四合院,但香火不断。逢年过节或婚丧喜庆时,人们则利用其高台搭台唱戏或举行法事活动。路北是“关圣帝君庙”,肃穆庄严。再往深处到小东门械根下,就是著名的“泰山庙”,其建筑艺术之佳之雅之巧堪称一绝!不幸的是早巳被彻底毁掉了。佘家的24号院就与关帝庙毗邻。如今,佘氏孙辈在世的也都已年过花甲,大哥余国荣83岁,小妹佘国芬也60多岁了,但大家对小时候佘家大院的情形仍记忆犹新。据他们回忆,当年佘家在路家巷有三处宅院和一处未完成的私家花园。现在留存的只有24号院。 

  余家24号院是一处三进式大宅院。拱形大门开在左下方,俗称“抢阳”。大门扇上包被铁制护板,镶优美图案,装虎头铜质大扣环。门楣上方镶有“书香门第”砖雕。大门两侧一对石狮雄视左右。大门右侧为大平台,门前条石台阶层层垒高,超出地平线2米左右。墙头高处砌着十个“吉”字,既象征吉祥,又暗示先祖创业于“吉”字连号,同时也表明了佘、宋两家密不可分、非同寻常的关系。 

  前院大门正对面是照壁,供着土地爷神位。院中东、西、南房各三间,均为古式瓦房。拾级而上,进人中院垂花门,已是雕梁画栋,石墩、木柱和门旁的石鼓都精雕细刻,和谐而庄重。中穿堂西屋对面墙上是“八仙过海”、“王祥卧冰”、“老莱子戏亲”的彩绘,栩栩如生。中院东、西两屋住着老三汝俊、老四汝宽。南房高大,穿堂左侧为账房和库房,经门前进入偏院即厨房院。中院和上院之间是一道花墙,中间的月亮门为一俄式拱形门,上刻“紫气东来”四字。门旁有楹联,只是年长日久,字迹已很难辨认。透过月亮门,看到上院正中立一块大寿屏,上雕松鹤寿星,周围鱼缸花盆,成一景观,以挡住正厅,所谓“家不露家是好家”。 

  进入上院,最引入注目的是五间豪华正厅。屋瓦飞檐,雕龙绘凤,廊下四根大柱巍然矗立,彩画镀金,一片锦绣。人称“进了佘家院,好比金銮殿”,虽说有点夸张,却也说明了当时大院的气势。正厅除供着佛祖和祖先香案外,还排列着许多书橱,装有《康熙字典》、《文心雕龙》、《本草纲目》、《资治通鉴》、《古文观止》、《儒林外史》、《今古奇观》、《关林广记》及五经四书、唐诗宋词等图书。书橱前放一大案,上置装有文房四宝的朱砂笔筒、汉白玉雕刻文具盘,各种工艺器皿等,十分考究。时家规要求男女老少都要习五棋书画,要具有一定学识,即使妇道人家也要知书达理,应有大家风范。上西房住长子汝英,下西房住长孙国荣。上东房是佘耀和夫人白素贞的屋子,屋进而陈放楠木家具,庄重典雅,外屋墙上挂着佘耀图才友张之洞的巨照。下东房住着孙辈的妈妈(妈妈)们。从中院通过左侧偏院即厨房院,进入栈房院,是贮藏货物、停放车马和接待留宿来往客商的地方。佘家的兴衷成败便和这处院子维系在一起。 

  二、佘耀图与宋家 

  说起晋商榆次宋家,人们都耳熟能详,把宋继宗称为晋商巨子,知道他在清末和民国年间创办了十大“吉”字连号,后来又投资兴办魏榆电器厂、魏榆面粉厂和晋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曾于1921年被推选为榆次商会会长,是山西民族工商业的开创者之一。而他的大掌柜佘耀图却鲜为人知。殊不知没有佘耀图就没有十大吉字号,没有佘耀图就没有宋家当年的辉煌。 

  佘耀图(1856—1926),出生于榆次南营村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关于其祖籍,相传有两种说法:一说祖籍直隶,先祖逃难到此;一说先祖系佘太君娘家之后裔,随宋军伤战到此,南营、北营即当年宋朝的军营。南营生有二子,祈福不求贵,为其子取名尔泰、尔康,只望后代平安康健。佘耀图即出于尔泰门下,取堂名为“养和堂”。 

  佘耀图从小聪明睿智,后因故辍学,只身进城谋生。他在榆次设法向在塞外古北八沟(平泉县境内)经营独资企业“吉大升”的东家宋宝森老先生借到一千吊钱,相当于一千两纹银,开了一个小书画店,后又相继开了中药店。由于买卖做得活,有适应市场需求,生意蒸蒸日上。转而他去天津买卖棉纱,先从一件两件做起,直到以20万两白银大量收售,获利颇丰,还清了宋家的借款,一举成名。因此受到宋老先生的器重,把他聘为大掌柜,并让其子宋继宗和余耀图结拜为生死弟兄。从此,佘耀图把自家的生意转托别人,一心一意为宋家经商,从一而终。 

  宋继宗(1878—1931),又名启英,字隽臣,生于榆次大张义村。其父宋宝森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病逝时,他刚刚17岁。宋继宗秉承父志,在长他12岁的结拜兄长余耀图的帮助下,到塞外惨淡经营起了父亲留下的“吉大升”字号。后来,余耀图又协助他在榆次城发展“吉”字连号。从清末到民国初年,陆续办起吉泰隆、吉泰公、吉丰厚、吉串成、吉履谦、吉履恒、吉玉恒、永吉当、吉生庆等9个商业字号,加上吉大升,并称为十大吉字连号,经营范围包括了粮、棉、油、绸缎、布匹、百货、木器、典当、钱庄等各个行业,囊括了城乡人民吃、穿、用的主要方面。 

  三、佘耀图掌管“吉”字号 

  佘耀图受聘宋家后,首办的第一个字号是吉逢成绸缎庄。据佘家孙辈们回忆,吉逢成有五间门面房,古式建筑,金字牌匾,货架上摆满了绫罗绸缎。其后院设有账房,同时也是吉逢厚的营业场所。吉逢厚虽然没有挂钱庄或票号的牌匾,但实际业务是信贷和汇兑。吉字号总是顾客盈门,生意十分红火。1926年佘耀图去世后,二掌柜范庆余接替管理。至今,佘国蔚还记得小时候每天晚上陪父辈去吉逢成看热闹的事。他说,那时的电灯不太亮,还得点汽灯,曾流传有“山汉进城,没有见过电灯,电灯着了,山汉吓得跑了”的笑谈。他还记得有人把旱烟袋对着汽灯点烟撞破纱罩使汽灯灭掉的事。日军侵占榆次后的一天夜里,吉逢成突然失火,父辈被店里叫去灭火,抢救货物。事后,吉逢成和吉逢厚合并为“复聚兴”。 

  吉逢成绸缎庄是余耀图的创业之始,得意之作。他在了解市场情况、掌握商业信息的情况下,派二掌柜范庆余和伙计们携巨资到天津、河北和山西各地大量收购棉花,做布匹和丝绸生意,一举成功,为以后陆续创办其他吉字号打下了资金基础,也积累了经营管理经验,更赢得了东家的充分信任和器重。 

  大约在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胄字连号陆续建成,形成了自己的商业群体,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这时,洋人洋货开始涌人中国市场,中国民族工商业也开始发展起来。接受过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宋家东家、掌柜萌发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工商业的思想。于是,余耀图积极筹划,协助东家于1919年与榆次张治文、高寿蛮和清徐王捷三合伙兴办了义聚煤油股份公司,为美孚煤油公司代销煤油;同年,又与赵戴文、徐一清、贾继英等30人共同发起并投资195股创办了晋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1921年,又投资7万元参与兴办了总投资为16万元的榆次利晋织染有限公司;1923年,兴办了魏榆电器厂,使榆次县城在20世纪20年代就率先用上了电灯照明。佘耀图也与东家一起,成为开创山西近代工商业的先行者之一。佘耀图是否自己也曾人股这些企业,现在尚无可靠的史料证实,但根据其后人所说的上世纪80年代曾有过榆次晋华纺织厂通知他们家去领取股份分红的事情推断,不是没有这种可能。佘耀图还在省外投资张家口“天一香”茶庄、天津“瑞宁霞”茶庄和太原“义兴”茶庄(解放后,义兴茶庄分为太原锅炉厂和永和搪瓷厂)。 

  佘耀图不仅有胆识,会经营,而更为贵重的是他有高尚的人品。他十分讲义气,为东家做事忠心耿耿,一切以东家的重托为重,以东家的利益为重,不惜放弃自家的生意,而且从一而终。他虽然执掌大权,但从不图私利,从不让自己的子女进宋氏企业,他把自己的大儿子佘汝英外放到汉口汉冶萍公司和天津义聚兴字号做事,却把二掌柜的儿子范喜顺放在了吉逢厚,足见其为人。早在1882—1884年期间,山西巡抚张之洞微服私访榆次时,余耀图偶与之结交,并被赏识,受赠巨照一直摆放在佘氏堂屋。佘耀图后来将大儿子汝英送到汉口张之洞创办的汉冶萍公司做事也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密切。 

  1926年,佘耀图去世,五年后,宋继宗也因病离去。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罪恶的侵华战争。卢沟桥“七•七”事变后,佘、宋两家双双走向败落。佘家孙辈们还记得,两位老人去世后,吉字号那些厚厚的账本就成堆地放在佘家的正厅,直到解放后化为灰烬。 

  四、佘耀图的家教家风 

  余耀图的堂号为养和堂。养和堂下出五男二女,五男为汝英、汝贤、汝俊、汝宽、汝励,其堂名分别为臻德堂、茂业堂、吉安堂、禄安堂、福安堂。二女为春娥、秀娥。长子汝英,字志豪,会英文,有很深的书法功底,曾在任山西巡抚湖广总督、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的张之洞于汉口创办的汉冶萍公司工作。二子汝贤、三子汝俊早逝。四子汝宽,字写得好,并擅长二胡,先跟着父亲在天津德义丰钱庄做事,后在太原帽儿巷开德华金店,因日军侵华而破产。五子汝励年少不能自持,分到的财产又被人骗光,其妻无奈,带着腹中孩子离去。妻子离去后,有残疾的汝励跛着腿靠劳动带大儿子福元,受尽了苦,直到1980年以后才凭勤劳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佘耀图非常重视家教家风。他生活的时代处在鸦片战争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深切地体会到了中国所遭受的苦难和屈辱,又于清末接受了洋务派开明开放的思想,所以对后代的要求是爱国家,不畏权贵;爱平民,多行善举;爱学习,自立自强。他协助宋家经营商业,特别是后期协助宋家发展民族工商业,不只为报答宋家的知遇之恩,而更是为使国家不再受外国欺侮,把宋家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他帮助过许多人,但他从不图回报,甚至不让别人知道。他曾帮助一位叫戴耀吉的人在省城开了一家济生商行,后改为济生中药庄,据余家孙辈说,他本不叫“耀吉”,是为了感谢佘家对他的帮助并纪念佘耀图而改叫“耀吉”的。他爱学习,自立自强,一生身体力行,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子孙后代。日军占领榆次后,佘家门上尚贴着“过新春莫忘国难,雪大耻当图救民”的对联。他去世后的一天,日军半夜抓人,一位女工上门求助,他的长媳齐向荣将该女妥善安顿,直到翌日又助她安全转移。他的长孙佘国荣为八路军送传单,差点被日军抓获!抗战胜利后,阎锡山手下一个姓卜的高干,让人作媒说亲,想娶佘氏孙女国兰为妻,被佘家婉拒,这充分体现了佘家不结交权贵的家风。 

  佘耀图的子孙后代,不负先祖期望,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各有建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佘氏后裔120多人中,获有学士学位的23人,硕士学位的1人,博士后1人,获得高、中级职称和大、中专学历者21人。他们中有从事医疗医学、图书出版、土木建筑、工业机械等工作的,也有投资办厂搞实业的,都在不同领域为国家和社会默默地奉献着。 

  (本文所用资料由佘国荣、佘国兰、佘国蔚、佘国芬等提供,谨表谢意。) 

  摘自《文史月刊》2004年第07期;本文作者:穆雯瑛

主办单位:山西省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