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纵横山西 > 三晋风情

叔虞封唐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5-07-08 14:30:53

  关于晋国的起源,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商朝末年,来自陕西周原的周武王顺天应势,推翻了荒淫无道、残酷暴虐的末代商王纣,建立了强大的王朝——周。江山初定,烽火尚未平息,各地大小规模的叛乱时有发生。然而就在这个当口,周武王却带着遗憾因病辞世。他的儿子姬诵即位,就是后来的周成王。

  成王年龄还小,朝政由他的叔叔、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主持。除了每天必须的功课之外,成王常常和他的弟弟叔虞一起玩耍。这个叔虞也是大有来历的:他的母亲是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之女,在他怀胎十月即将临盆之际,周武王做了个奇异的梦,梦中有个天神对他说:“你会新诞一个儿子,我为他取名虞,将来他会得到唐这个地方。”

  孩子出生后,手掌上竟真的有一处隐约像“虞”字的掌纹。眼见天意如此,周武王遂按梦境昭示,真的为孩子取名为虞。因为不是长子,人们习惯上称他为叔虞。“梦生叔虞”倒还罢了,更有趣的事发生在后来——

  这一日,成王又和叔虞在御花园里找乐子。一阵和风吹来,绿蓬如盖的梧桐树上落下了几片手掌大小的桐叶。

  成王随手捡起一片桐叶,略一思忖,两只小肉手左右开弓,将桐叶扯成了玉珪的形状。玉珪是天子诸侯、王公大臣们佩戴的珍贵物品,更是权力的象征。

  手执桐叶“玉珪”,成王学着上朝时的腔调说道:“叔虞呀,朕把这片玉珪赐予你,欶封你为诸侯!”叔虞的年龄更小,新奇地把“玉珪”接过来,含含糊糊地应承道:“噢,好的好的,谢主隆恩啦。”说着还扑下身子,装模作样地磕了个头。

  “要把你封到什么地方好呢?”成王嘟哝着。

  也许冥冥之中真有注定一说,不久前,周公刚刚平定了发生在唐国(今山西翼城县)的叛乱,所以朝会时这个地名常常被提起,成王一顺嘴便叫了出来:

  ——就唐地吧!

  玩笑至此结束,两个孩子谁也没当回事,嘻嘻哈哈又玩去了。

  作为天子日常言辞和活动的记录员,史官随时陪侍在天子身侧。听到这样的对话——这可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史官随即手不歇笔地把刚才的对话原原本本地记了下来。

  天子是九五之尊,他说过的话可不同于常人,在史书上还要有践行兑现的记录。一段时日后,史官不见有封赏叔虞的举动,却又不敢去问成王,只好将这件事报给了监国的周公。

  周公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是个了不起的大贤者、大忠臣。听了史官的讲述,他立刻去征询成王:“您打算什么时候册封叔虞为唐侯呀?”成王愣了:“册封叔虞?唐侯?为什么呀?哎,我那天说的是玩笑话——还能当真呀?”

  一旁的史官听到这话,立刻很郑重地跪下打开史书给成王看:“天子没有玩笑话,他的话会被载入史书。您既然讲过要册封叔虞,就应该说到做到!只有这样,百姓才会因为您的诚信而更加拥戴!”

  成王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认真地将叔虞正式册封为唐侯。从此,历史上留下了“君无戏言”的美谈,后人将这一事件始末称为“剪桐封弟”。

  唐国居于群山环抱之中,以景霍为城,以汾、浍、涑水为渠,先后是前朝陶唐氏和御龙氏的封地,北、东、南三面被尚处于游牧时代的戎狄部落所环绕。古老的文化背景决定着唐地遗民对新生王朝的承认程度,习俗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也势必会影响到周人与戎狄民族的和平共处。复杂的环境不可避免地造就了唐地的动荡局势,连年争战更使当地土地荒芜,民不聊生。年轻的叔虞甫一建国,便面临着如此严峻的形势。

  为了表示对叔虞的厚望,成王不仅在国都镐京举行了隆重的册封典礼,赏赐了诸多重宝、派遣了许多官员帮助他组建新政权,并且根据唐国的历史及邻近戎狄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了“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大政方针。

  所谓“启以夏政,疆以戎索”,是指要用“夏”人的传统制度约束夏民;以“戎”人的规矩来驾驭戎人。这个针对性的政策,等于根据唐国的实际施行了一套“一朝两制”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或许,正因为长期遵行着这样较为宽容的政策,才造就了晋国后来特有的独具开放和兼容的人文性格?

  来到唐国后,唐叔虞不负重托,他鼓励民众发展农牧生产、兴办水利,短短数年就使“河、汾之东,方百里”的唐地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后来,邻近一些部落也纷纷前来归附,国势日隆。通过“唐献嘉禾”的故事,让我们一窥唐叔虞斐然可观的政绩。

  也许是上天受到了“感召”,唐地稻田竟然里结出了“异母同颖”的高产谷物——这无疑代表着农业丰收的祥瑞之兆。叔虞派遣使者将这种天降福祉的“嘉禾”献上了朝廷。于是,《尚书微子之命》和《史记周本纪》等史籍中便出现了“唐献嘉禾”的明确记载。

  唐献嘉禾,对政权趋稳的周王朝无疑注入了一支强心剂。欣喜之余,周成王作了《馈禾》诗篇。随后,他又将嘉禾馈赠予正在平定叛乱的周公。周公收到嘉禾和《馈禾》诗篇后非常高兴,也作了《归禾》和《嘉禾》两诗来赞美并与成王相和。

  从此,唐国有力地发挥了屏藩周室的战略作用,并为后来晋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父即位,改称晋侯,并且把国号也由“唐”改为“晋”。由此,史书上对叔虞也就有了“晋唐叔虞”的说法。

  就这样,借助玩耍中一句戏言,一段传奇就此上演——唐叔虞受封唐国,在这个后来纵横春秋的国度的热土上,长达七百多年的历史壮歌的恢宏序幕由此轰轰烈烈地拉开了……

  (作者:杨霜韦)

山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