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面塑承载大文化 岚县面塑被列入国家非遗

发布时间:2015-07-08 14:32:00

  每逢农历2月19日,吕梁岚县的岚城北街,各类面团经巧手加工,古风盎然,异彩纷呈,吸引着众多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游客、摄影爱好者和媒体人。 岚县岚城北街面塑供会究竟起源于何时,已无确切的记载。

  从一位当地老人那里打探到一则关于面塑起源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岚城北街有一个善良贤惠,又极孝顺的年轻媳妇,为了医治双目失明的婆婆,历经千辛万苦,背着婆婆四处求医问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冬夜,婆媳俩宿一破庙,饥寒交迫,最后昏倒在地。朦胧中,媳妇见一位白发白衣老太太翩然而至,手拿佛尘在婆婆双目上轻轻一拂,婆婆两眼便立即重见光明。白衣老太太把她扶起,将治病秘方传给孝顺媳妇。从此,她用这个秘方行医乡里,为无数人只好了疾病,老百姓尊称她为“白衣大士”。她去世的那天,正是农历二月十九日,民间传说她是观音菩萨的现身。乡亲们为了缅怀她的恩德,就在每年的二月十九日这一天用面塑摆供的形式来祭祀她。”

  农历二月十九早五时,各家各户便把各自的供桌、供盘抬到供街上,从“大士阁”原址上搭好的神楼前开始,顺着北街的中心线摆成一条连续不断的、长长的供台。上供时间一到,纠手们(负责庙会的执事人员)各行其事,三声铁炮响过之后,各色花炮便竞相燃放。这时,各家各户便把精心制作的面塑供品端出来,按次序摆放在供台之上,整个北街就形成了一条琳琅满目的供品街。桌上摆的、空中吊的、搭建牌楼上的匾牌、对联都是面塑,整个活动一直到上午9时许结束。岚城北街面塑供会供品种类丰富,内容多样,造型题材极为广泛。面塑供品制作精美,技艺精湛,面塑制作工艺考究。面人、面兽、面虫、面花、面塔、面楼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原钟楼所在十字街口北侧,古色古香的木制牌坊上,四个秀气的字“岚城供会”周围,镶嵌满鲜活手工制品的“面团”杰作,纯朴氛围扑面而来。

  一位研究当地民间文化的人士告诉记者:“岚城北街面塑供会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是我国民间面塑艺术的亮点,面塑供会群众自发、广泛参与、集中展示,是一种群体性民俗艺术活动现象。”

  面塑节期间,晋剧演出、八音演奏、秧歌表演、锣鼓表演等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内容。岚城供会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它不仅完整地保存了中国传统信仰的基本形态,而且反映了民间崇高的真、善、美,为研究岚县民间面塑艺术和当地人文提供了历史依据,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一位远道而来的摄影人与记者拉起了家常:“我们几乎每年都会来,这次来的早,提前两天就来这里了,住在老乡家里,只有这样才能更深的感受这里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这里的女人们个个都的心灵手巧,几乎家家户户都能捏了面塑作品”。

  迄今为止,岚县岚城面塑节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2014年,“面花(岚县面塑)”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通过近些年的岚县面塑艺术节,岚县面塑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知名度享誉海内外,影响力明显提升,在传承和保护上有了依托和保障。

  岚城大块的城砖、厚重的城墙,秀容古城、尔朱荣氏,以及远处连绵群山上星罗棋布、遥相呼应着的烽火台、古堡址,仿佛都在暗示着:与精彩绝伦的“面供”在某种意义上的源缘。

  

  

各类面塑作品琳琅满目  目不暇接

  

 

  

 

  

人山人海的供会现场   随人流蚁行而入 

主办单位:山西省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