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水乡风韵

人文荟萃

发布时间:2015-07-30 14:39:14

  河流湖泊润泽的大地,透着灵动和秀气。得水之益,江苏百姓相对比较殷实;小康之家多了,百姓就会更加关注子女的教育;崇文之风兴盛,自然就青蓝相继、人才辈出。明朝时,江苏乡村的私塾就已相当普及,明清两朝产生的五万多名进士、二百多名状元中,江苏分别占了十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四大名著中《水浒传》、《西游记》均为江苏人所著,施耐庵是兴化人,吴承恩是淮安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籍是北方的,但他长期生活在南京,《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虽是山西人,但也长期生活在江苏。一定程度上,正是江苏的水滋育了这四部作品,特别是运河城市的繁华为创作这些鸿篇巨制提供了养分和素材。《红楼梦》里讲“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曹雪芹要不是少年时代在江宁织造府生活过,耳濡目染烟雨江南的秀美与灵动,这样的文字估计是难写出来的。再听苏州评弹,抑扬顿挫,委婉回环,正如潺潺流水般颤动;而以“水磨腔”独树一帜的昆曲,其细腻柔婉的韵味,也会让人把它与水联系在一起。

  

  水本是自然的、物质的,一旦被注入文化的元素,便极具内涵情致和感染力。李白曾随滚滚长江水,出川东下,在江苏留下了不少诗歌名篇,“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写尽了离愁别绪。南唐冯延巳一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传神又传情。朱自清先生以一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让世人领略了秦淮河的诗情画意。咏水华章荟萃于江苏,应该不是偶然的,这里的水含情韵,方能孕育出千古风流文章。

  水流就下,因而能够融汇百川,自成一家,江苏出过很多文化大家巨擘,比如徐悲鸿、华彦钧(瞎子阿炳)、钱钟书,一个是大画家,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学问家,三人虽然各有专长,但一个共有的特质就是“融”。徐悲鸿在推进国画改革中,融入西画技法,开创出一片艺术的新天地;华彦钧汲取民间音乐和道教音乐精养,成为一代民族音乐家;钱钟书学贯中西、博古通今,通晓多国文字,著作等身,巍然学问一大家。

  今时今日,江苏继续传承着崇文重教的传统。在江苏出生的两院院士人数全国最多,江苏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普通高校数量、在校大学生人数等,均居全国前列。以紫砂驰名的宜兴,也是全国著名的“教授之乡”、“大学校长的摇篮”,以至于有“无宜不成校”之说,从这里走出了25位院士、近百位大学校长、数千名教授。我到江苏工作时正值新世纪之初,召开的第一个大会就是全省技术创新大会,当时我们商定把在宁的32位院士全都请到主席台就坐,让领导干部坐在台下。这在全省是第一次,大家耳目一新,为之一振,反响热烈。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强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鲜明导向,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名家辈出、人才辈出的浓厚氛围。2002年,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一脉同源的9所高校举行百年校庆,省委、省政府向9校分别赠三足大鼎一尊,既以“鼎,国之重器”来表明我们对高校工作的重视和肯定,更蕴含我们的“三鼎之意”:对各所高校鼎力支持的态度、革故鼎新的期望、问鼎一流的祝愿。转眼间十几年过去,大鼎所承载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江苏正加快迈向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水具有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放眼中国,承接江河入海的省份以江苏首屈一指,江苏人所具有的开放包容的性格,或许可以从中找到源头所在。

  和多数省份一样,江苏历史上也是一个移民省份。前面所提到的泰伯生活于殷商末年,他和仲雍为了让天下于季历及其子昌,千里迢迢从关中平原跑到江苏,成为东吴之祖,开创了吴文化和江南文明的先河。孔子称泰伯“至德”,司马迁《史记》将其列为“世家之首”,泰伯以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至今仍闪耀着光芒。后来每逢战乱,不管是东汉末年、西晋末年还是安史之乱和赵宋南迁,江苏特别是苏南都成为北方难民的避难之所和落脚之地。若是承平盛世,则各地精英汇集于此,或游学、或经商、或为官,虽文化各异,方言混杂,但当地居民始终以包容的姿态予以接纳,各地财富在此流通和沉淀,文化随之汇聚和传承,江苏也渐成富庶之乡和人文渊薮。

  中国历史上几次著名的航海活动,包括鉴真东渡和郑和下西洋,都与江苏有关。唐朝鉴真和尚先后六次、历经十二载,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矢志不渝东渡日本,孜孜不倦地传扬佛教和中华文化。明朝郑和下西洋更是妇孺皆知,先后七次、历时二十八年,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这两次航海,一次由民间发起,一次由政府组织,但船只在江苏打造,人员由江苏募集,远航从江苏启程。可见,江苏这片土地上一直有着面向大海的基因,风云际会之时便显示出开放开明、包容万千的气象。

  众所周知,清代在扬州形成了一个风格独特的画派——扬州八怪。虽然八人中有一半是外省人,但他们不仅能够在这里鬻画为生,而且能够充分地施展才华。历史上,徽商的名气很大,他们千里迢迢从黄山脚下、新安江畔来到江苏沿海、运河沿线,在这里贩销盐米茶纸营生,苏商没有排斥他们,当地百姓也没有排斥他们,反而是苏商徽商各展其长,江南江北共现繁华,这种景象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后来很多徽商就定居在江苏,成为那个时代的“新江苏人”。

  

  中国历史上一直有重农的传统,“士农工商”,工商居后。但在江苏,这个传统似乎被这里的水稀释消解了。在江苏历史上,往往是“士农工商”并重,一些士子文人既能得水之便、见多识广,也能谙水之道、通达灵活。“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以地名命名的哲学流派,其创始人王艮出生于一个世代煮盐为业的灶丁家庭,早年贩盐经商,后来拜在王阳明门下,潜心学术,讲学传道。他虽是王门弟子,但不因循师说,不拘泥正统,其学说别开生面、独树一帜,主张“百姓日用是道”,讲求“百姓日用之学”,传授的弟子也以平民居多,这种务实接地气的思想,在当时无异于异端邪说,现在看来却是思想启蒙。

  

——节选自回良玉《我所认知的水乡情韵》

转自江苏旅游资讯网

江苏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