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名校

南京林业大学

发布时间:2015-08-05 14:37:55

  在世纪之交的历史性时刻,座落在古城南京锺山脚下、玄武湖畔的南京林业大学,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风雨历程。

  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以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开发利用为特色、林产工业为重点、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历史悠久的高等院校,也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教授和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博士生导师自主审批权和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高校之一。

  校史沿革

  南京林业大学原名南京林学院,正式组建于1952年。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915年南京林学院前身之一的金陵大学林科,从那时算起,学校已有86年的历史。在旧中国,高等学校的森林系动荡不定,教学力量十分薄弱,各大学的森林系一般不过十余人,学生不过数十人,在重重困境中艰难跋涉。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林业教育获得了新生。在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关怀下,南京林业大学从建校之初,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52年7月,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由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森林系和金陵大学森林系合并组建南京林学院,这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院址设在南京丁家桥。1955年9月第二次院系调整,原华中农学院森林系(原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和湖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组成)并入南京林学院,学校由丁家桥迁至现址太平门外新庄,为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革”期间,学校曾改名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1985年更名为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校庆日为10月7日。

  专业设置

  南京林业大学建校四十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帮助支持下,在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等方面,已位居国内同类高校的前列。目前,学校已基本形成了从博士后到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以及专科和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为辅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设有森林资源与环境、风景园林、化学工程、木材工业、机械电子工程、经济管理、土木工程、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科学技术、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及南方摄影和沛县学院等13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部、体育教育部等教学管理机构。学校现设有本、专科专业49个,其中本科专业有:林学、城市规划、环境科学、园林、艺术设计、林产化工、轻化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交通运输、木材科学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会计学、森林工程、土木工程、汉语言文学、广告学、英语、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32个。学校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南方摄影学院设立5个本科专业:摄影、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艺术设计学等。全校现有在校本专科学生9483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10多人,本科生5510人,专科和高职生1201人,成人教育学生2362人。

  学科建设

  南京林业大学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4个、博士后流动站一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9个以及两个一级学科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兴省”、“科教兴林”战略,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大学科优化调整的力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九五”期间投入1500多万元用于学科建设,其中江苏省人民政府资助500多万元。学校现有的学科涉及到10个一级学科,其中有生物学、机械工程、建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林业工程、农业资源利用、林学、农林经济管理等。在学科建设中,除了继续加强并保持生态学、木材科学与技术、林产化工、林木遗传育种、植物学、森林培育学等传统学科和基础学科优势外,一些新兴边缘学科及非林学科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林业与木工机械学科等传统优势学科带动下,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已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运载工具运用工程学科目前是华东地区唯一的汽车运用方向硕士学位授权点,逐渐表现出较强的优势和特色。近年来,生物技术、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装潢、材料科学、风景园林、城市林业及城镇规划、社会科学等新学科也快速地成长起来,有力地促进了我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师资队伍

  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办好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南京林业大学经多年努力,逐步建设了一支基础扎实、结构合理、勤奋敬业、锐意进取的师资队伍。在这支队伍中,既有一批治学严谨、造诣较深的资深教授,又有大批脱颖而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先后有10多位教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教学科研人员7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60人,正副教授400余人。并聘请了85名国内外兼职教授。目前学校600多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0多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100多人,具有硕士学位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300多人。全校有16人获得国家级或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40余人被列入国家级或省部级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45岁以下教授20多人,40岁以下副教授100多人。有85人获得政府特殊津贴。

  人才培养

  南京林业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教学工作作为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把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作为永恒的主题,把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认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培育形成了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和“团结、朴实、勤奋、进取”的优良校风。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进行了积极扎实的教学建设和改革,严谨治学,严格管理,受到了显著成效,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到位率基本保持在江苏高校的前列。自1987年起,学校对53门课程进行了重点建设;1995年以来设立了教材建设基金,制定了新教学计划;实行了跨专业辅修、学分制、增加选修课、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等管理措施。作为全国林业院校唯一的一所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高校,经过多年的实施试点,逐渐形成了比较浓厚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由于试点工作成绩突出,被教育部批准建设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校长期开设了文学、艺术、音乐、书法、摄影、国防教育等课程,经常邀请校外专家名人校友英模人物开设各种人文系列或先进事迹讲座,深受大学生的欢迎,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建校以来,南京林业大学共为国家输送合格毕业生20000多人,校友遍及全国各地,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他们当中,有的已成为中央和省市县各级领导部门的负责干部,更多的是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知名专家和业务骨干。他们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学校赢得了声誉。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作为高等学校另一中心任务,不仅是知识创新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源泉,而且直接为科教兴国、科教兴省作出贡献。南京林业大学为地处江苏的行业性高校,在科研领域始终把服务于江苏地方经济、推动林业行业的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为自己的服务面向,努力在服务区域经济和林业行业的交汇点上找准位置,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成为实施科教兴省、科教兴林战略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1978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30多项,其中国家攻关课题5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6项。共有285项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其中达到国际水平70项、已推广应用170项以上。共有236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9项,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7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134项。

  长期以来,南京林业大学针对江苏农区林业的特点,组织教学科研人员,开展以杨树良种选育为基础、林产加工为龙头的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为江苏经济创建了一个支柱产业──杨树产业,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江苏大地,到处都留下了南林专家学者们扶持杨树产业发展的足迹。同样,学校在竹材工程和制浆造纸工程等技术领域,无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都为江苏、华东,乃至全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明庥教授领导的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开放实验室研究人员,从70年代开始引种黑杨获得成功,迄今共选育出近20个无性系新品种,在黄淮海平原推广获得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王明庥院士被赞誉为“中国黑杨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教授长期从事竹材加工利用领域的研究,开发成功竹材胶合板、竹材碎料板、竹木复合板等系列产品,获得国家发明创造专利金奖,先后推广建厂30多家,年产值3亿多元,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国竹材加工新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学校现设有28个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公开出版发行《南京林业大学学报》、《室内设计与装修》、《林业科技开发》等学术刊物。

  改革开放

  南京林业大学积极主动探索高等林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不断迈出新的步伐。经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批准,1996年学校与沛县人民政府合作办学,成立南京林业大学沛县学院;1999年建立南京林业大学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南方摄影学院,拥有国际一流的影视制作和教学实习设备。学校先后同国内1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地方政府部门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共建重点学科,联合培养研究生及国家需要的各类人才。在社会各界的赞助支持下,学校设立了20多项名人奖学金或奖励基金。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积极支持的办学新格局。

  南京林业大学现与美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德国、瑞典、芬兰等16个国家50多个单位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国外10多所院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1978年以来学校共邀请外国专家学者合作研究或访问讲学989人次,派遣教师出国留学、进修、考察、合作科研、参加国际学术会议735人次。早在60年代曾招收培养外国留学生,后因“文革”中断,经教育部批准,90年代初恢复招生,现已招收欧洲各国及日本留学生、进修生和韩国博士后研究人员10多名。学校多次成功地主持召开了国际学术会议,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提高了学校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如1992年4月学校主持召开的国际农林复合经营研讨会,1994年主持召开了国际速生材利用研讨会,1995年主持召开了国际制浆造纸技术研讨会,1996年主持召开了森林资源与环境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均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办学条件

  南京林业大学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而且为师生员工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条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森林公园式的校园,万木葱笼,绿草如茵,湖光山色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整体布局气势恢弘。学校本部占地1257亩,校舍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另有下蜀实习林场5000亩。近年来,学校精心组织实施“环境育人”工程,在教学区、职工生活区和学生活动区建设了多处景点,如老一辈林学家第一任林业部长粱希铜象、“生态与人类”雕塑、校训植物造型、文化广场、青年广场、小游园、喷泉等。大学生体育运动中心新建了国家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7000多米,拥有标准的体育馆、游泳池、乒乓馆、足球场以及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门球场、旱冰场、建身房等。新建大学生食堂,设施一流,可同时容纳6000多名学生就餐。研究生公寓、大学生公寓、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安装了电视、电话,建立了有线电视台和广播台。图书馆面积11000平方米,为全国林业系统一级文献中心,馆藏书刊60.7万册,阅览座位1000多个,与国内80多个学术机构、国外40多个国家学术机构建立了文献资料交流关系。学校于1995年正式连接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1997年建成学校网络中心,已经同南京高校千兆城域网连接开通。现有55个教学科研实验室,仪器设备10000多台件。建有教学实习林场、树木标本园、实习工厂等20多个校内外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学校木材学标本室、树木学标本室和竹类陈列室,收藏各种珍贵标本10多万件。为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办学活力,学校抓住机遇,埋头苦干,依托人才、技术和区位优势,自筹经费1.2亿元新建了20000平方米的南京林业大学培训中心(南林大厦)和40000多平方米的南京林业大学汽配市场,为学校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耕耘与奋斗,南京林业大学积累了丰厚的财富,拓展了广阔的空间,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和力量。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1世纪,南京林业大学将以更加坚实的步伐,积极推进学校各项改革和创新工程,全面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省、科教兴林战略,抓住机遇,顽强拚搏,群策群力,艰苦奋斗,努力把南京林业大学建设成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摇篮;建设成为江苏省和林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建设成为一所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和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南京林业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生态学 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 林产化学加工

  南京林业大学省部级重点学科

  植物学 林木遗传育种 森林培育学

  南京林业大学省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

  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实验室 生态工程实验室

  林产化学加工实验室 木材加工和人造板工艺实验室

  南京林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林业工程

  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植物学 生态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 木材科学与技术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林木遗传育种 森林培育学 森林保护学 森林工程 水土保持 

  森林经理 园林植物 野生动物保护

  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授权点

  城市规划与设计 制浆造纸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土壤学 植物学 森林经理学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林业经济与管理 生态学 机械设计及理论 森林工程

  木材科学与技术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林木遗传育种

  森林培育学 森林保护学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林业工程 农业推广 

江苏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