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学院
南京邮电学院南京邮电学院是一所以工学门类为主体,以电子、信息科学和现代管理科学为特色,具有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门类,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学院的前身是1942年创办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邮学校,是我党、我军早期培养通信人才的摇篮,办学历史已有60年。学院于1958年改建为本科高等院校,是邮电部(1999年3月后为信息产业部)部属重点院校;自2000年2月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院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九十年代又取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学位点涵盖了通信与信息技术主要的学科领域,已形成比较齐全的信息技术学科群、较为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成为全国为数不多、江苏省唯一具备大规模系统的培养信息科技专业人才实力的高校。学院是江苏省首批网上远程教育试点工程两所主办高校之一,是信息产业部(原邮电部)部级培训基地及"亚太电信组织"(APT)培训基地之一。
校区占地438亩(占地2026亩的新校区已在规划建设中),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 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总值超过1亿元,价值1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有108台(套)。设有3个博士专业,10个硕士专业,20个本科专业。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还有2个学科具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近千人,本科生七千五百余人,专科生百余人,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六千多人。各类学生总数一万四千多人。学院现有教职工一千二百多人,其中教师五百多人,正高及副高职专业技术人员三百多人,博士生导师十余人,有三名工程院院士为学院兼职教授。
学院设有10个系(管理工程系、邮政系、通信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工程系、光信息技术系、应用数理系、教育技术系、外语系)2个二级学院(通达学院、继续教育学院),4个研究所(光纤通信、信息网络技术、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以及研究生部、社会科学部、体育部等教学科研机构。已建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并经信息产业部批准拟建3个;已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并经信息产业部批准拟建8个。已建成一个以千兆光纤为骨干的技术先进的宽带高速校园网,通过Cernet与Internet联网,为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网络条件。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电教、CAI、网上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图书藏量66万册,其中信息、通信、电子、计算机类专业书籍占42%,通信类外文藏书居江苏省高校之首,建有网络系统并与校园网相联,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学院设有光纤通信、信息网络技术、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及信号与信息处理等4个研究所和各系专业研究室。科研规模在九十年代初进入全国千所高校前百名行列。近年来,经鉴定的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达一百多项,多项处于国内领先、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获国家级奖多项,被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十余项,还有数十项获省、部级奖。学院在光纤宽带多路传输、信号与信息处理、现代交换技术、图像通信、计算机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电路理论、数论与应用数学等领域的科研开展较活跃,并具有优势。先后出版学术著作二百余种,发表学术论文二千余篇,其中近三百篇被SCI、EI、ISTP等世界三大检索工具收录。迄今,已与英、美、德、加、俄等国与地区的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长期合作关系。先后有六百多位国外、境外专家、学者来院讲学指导,已多次主办国际与地区性的学术会议。
学院一贯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工作的中心,坚持教育、教学改革,适应高新技术发展、信息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近几年国家与省组织的电子设计、数学建模、物理、英语等各类竞赛中,南邮学生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比如,1997、1999、2001年三次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均获国家一等奖(1997年2个队、1999年2个队、2001年1个队),其中1997年还获得最高奖--"索尼杯";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也连续四年获国家一等奖(1998年1个队、1999年2个队、2000年3个队、2001年1个队);2000年,获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特等奖一项。在江苏省非理科大学的物理、数学竞赛中,南邮连续4年两届的获奖人数及获奖率均列全省第一。全国统考的英语CET4连续9届累计通过率均在90%左右。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连续8年均达98%以上,列全省高校前列。为鼓励更多的优秀学子脱颖而出,学院设立了新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以及摩托罗拉、江苏富士通、东方通信、南都、华为、中兴通信等多项企业奖学金,获奖面达到50%。优秀的生源,高质量的培养,为学院赢得了高度的社会声誉,近年来,学生的就业率均近100%,据江苏省教育厅统计,南邮2000届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达99.4%,列全省高校第一位。南邮学生考研率较高,2002年达30.6%,而且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考取清华、北大等一流高校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全院师生员工正满怀信心,努力在“十五”期间,把南邮建设成为在通信、电子、信息学科特色鲜明,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国内有重要影响,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管、经、文、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的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信息科技与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积极为江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信息化强省的建设服务,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推进作出更大的贡献。
历史沿革
南京邮电学院成立于1958年,连同前身,校史历经近60年。其前身最早是1942年创办于山东滨海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战时邮务总局干部训练班”,1945年7月训练班扩建为“战邮”学校,嗣后,一度称为山东大学邮电专科部及山东邮政专科学校。校址先后辗转在鲁南、临沂、五连等地。在1942年至1947年间,训练班主任及嗣后学校校长均由当时战邮总局局长赵志刚兼任。(赵志刚在建国后曾长期担任邮电部副部长主管邮电教育工作。)1948年,学校在益都(青州)定名华东邮电学校,隶属于当时华东邮电管理总局。1949年8月,学校从山东济南迁到南京市。在1942年至1949年建国之前的八年间,学校为革命战争培养了一批急需的邮电通信中坚人才。
1950年12月,学校扩建成为直属邮电部的南京邮电学校,兼办中等专业和高等专科班。学校于1951年11月至1953年4月间,经邮电部决定一度改隶由华东邮电管理局领导辖管并改名为华东邮电学校。1954年,学校发展分立为邮电部南京电信学校和南京邮政学校,至1958年7月。在1948年至1958年的十年间,担任学校主要领导人的先后有盛同、耿国兴、曹丹辉(华东邮电管理局局长兼任校长)、刘砚田、李雪枫、沈毅力、于江、刘维毅等。
1958年8月,国家批准,邮电部以(58)干校字第60号通知,“兹决定自本年八月份起将南京电信学校改为高等学校并定名为南京邮电学院,本科设置无线电通信与广播、电报电话通信和邮电组织与计划三个专业;专科所设专业与原专科班同,最终容量定为4000人。为挖掘潜力、节约投资起见,将南京邮政学校并归南京邮电学院。”同年9月,无线电通信及电报电话通信两专业的五年制本科生194名及电信专科生48名入学。1972年5月至1973年2月曾一度更名为南京电信工程学院。建院以来,学院主要领导人有:秦华礼,秦剑秋,郭祥云,王洪滨,郑薇薇。
南京邮电学院是邮电部(1999年3月后为信息产业部)部属重点院校;自2000年2月全国高校领导体制改革后,南邮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
江苏省政府决定南邮改变领导关系后,将独立发展成为信息科技方面的大学。省政府最近同意学院改为南京邮电大学的请示报告,俟教育部考察审核。通过后,将正式挂牌。
学院拟在“十五”末发展成为一万二千余名本科生、一千五百余名研究生的具有信息产业特色的多科性的大学。
江苏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