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民俗博览

苏绣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5-08-05 14:31:07

  中国苏绣博物馆1986年建成,馆址原在苏州著名园林环秀山庄内,1988年底迁于苏州景德路王鏊词内。 

  文化古城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在这优美环境里孕育出的苏州刺绣艺术,亦早已闻名于世。苏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说苑》记载,春秋时期吴地已有“绣衣而豹裘者”。三国时期,吴主孙权的赵夫人擅长刺绣,能在方帛上绣出五岳、河海、城邑、行邑的形势,被时人赞为“针绝”。到了宋代,苏州已是“户户有刺绣”。到了明代,苏州刺绣已形成“精细雅清”的地方特色。清代苏绣发展到鼎盛时期。当万报偿纀苏绣,则具有图案秀丽,色彩典雅,针法活泼,制作精细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一四大名绣”之一。 

  博物馆占地一亩半,分大门、仪门、飨堂三进。在宽阔的大门里,悬挂9只红底明黄字宫灯,每灯一字,写明馆名。全馆陈列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古代刺绣品室”,二是“明清刺绣品室”;三是“近代刺绣品室”。共展出几百件珍贵展品,系统地展示苏绣发展的历史。 

  展挂在第一室大厅迎门处的是一幅《姑苏繁华图》,又名《盛世滋生图》,是一幅长400厘米、宽33厘米的刺绣长卷。绣稿是清代画家徐扬的同名国画画卷局部,取胥门到间门一段当年苏州的繁华景象。作品在工艺美术大师李娥英的指导下,运用接针、套针、缠针、铺针等十多种针法,500多种色线,将长卷中的鳞次林比的店铺、官员们的显赫铺张的排场、苏州学台的院试、新郎新娘向双亲参拜的苏州风土人情,都纤毫毕具地精绣出来,不失原作的神韵,可谓是一幅苏绣艺术精品。进门后,可以欣赏到年代最早的刺绣实物:苏州虎丘塔出土的五代刺绣经袱、北京大演台燕王墓出土的西汉刺绣绣片、江苏高邮天山墓出土的西汉刺绣残片、浙江瑞安慧光塔出土的北宋双面绣经袱等。早在两汉时期,刺绣品不仅应用甚广,而且产地也甚广,当时江南地区就有刺绣的专业生产,与织锦齐名。 

  明清刺绣品室,展出的有皇帝的龙袍、皇后的百子衣、官服的补子,有清代流行的腰间佩饰品褡裢、荷包,有室内装饰用的镜套、床挂等,都极为典雅秀丽。明代的刺绣立轴《松鼠葡萄》、《山鸡白兔》等,清代的《仕女种花》、《菊石图》等绣品,都凝结着刺绣先辈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展室里有一幅十分引人注目的朱红色炕毯,长4米,宽2米,是清代乾隆皇帝东巡沈阳时御用绣品。毯面构图,均匀地绣有五个用真金线盘绣的“喜相逢”双蝶刺绣团花,含有夫妻相爱之意。在团花之间,以彩绒绣出图案化的藤蔓花草,穿插灵活,格调粗扩。四周盘金绣宝螺、宝伞、宝盖、金链等吉祥物,外圈绣绒回纹,色彩鲜明富丽,气派大方,为乾隆时期代表作。 

  近代绣品室,重点陈列了我国杰出的刺绣艺术家沈寿和苏州著名老艺人金静芬的刺绣杰作。沈寿大师,原名沈云芝,字雪宦,苏州人,素享有“绣圣”;“神针”的美称。她少年学艺,针功扎实,1904年,她精工绣制的《八仙上寿图》,进呈为慈橹太后七十寿辰贺礼,获清代农工商部四等商勋,慈值亲书赐“寿”,故改名为“沈寿”。后赴日本考察,悉心研究了日本美术绣与西方绘画摄影。回国后,担任京师绣工科总教习。此期间,她借鉴西洋画的写实手法,首创了“仿真绣”,把苏绣技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她仿真绣的代表作《意大利皇后像》、《耶稣像》,先后在意大利都朗博览会(19if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15年)获一等奖,为中国刺绣在国际上赢得了很高的荣誉。此外陈列的还有齐针绣、戮纱盘金绣、平金、编金、织金等各种针法的绣品,令人目不暇接。 

  来这里参观的中外游客,人仅可以纵观苏绣艺术发展的历史,欣赏传统的苏绣佳作,而且还可以观看飞针走线、功到自成的刺绣现场表演。游客们参观后,都赞叹为是一次“精美绝伦的艺术享受”,外国游客更把刺绣博物馆誉为“艺术之富”、“东方明珠”。 

江苏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