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开展“双创”工作至今100天。今天下午,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双创”工作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巴特尔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我市“双创”工作开展至今,实现了市容环境卫生、群众态度、干部作风三大转变。他表示,“双创”工作像一块“试金石”,让各部门的党员干部转变了作风,激发了工作活力,挖掘了工作潜力,海口正在日渐迸发“双创”的活力和激情。下一步将逐步补齐城市基础设施欠账,改善人居环境,真正做到“双创”惠民。
高位推动高效运转
巴特尔介绍,我市始终把科学规划、明确目标、严格考核督查、落实责任、集中战役、常态运转作为创建工作的根本保障制度来抓,全力推进持续“双创”新常态创建管理模式。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各部门领导深入基层展开密集的调研,并到先进城市学习取经,多次邀请专家到海口现场把脉、授课,把基础工作做足、做实。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新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宏芬,市长倪强,市政协主席韩美任组长、6名市委常委任副组长的“双创”工作领导小组。其他市领导不在领导小组任职的,也都到镇(街道)挂点指导“双创”工作,所有市领导都有分工,都有任务,亲自挂帅出征。市“四套”班子领导挂点、单位包点,覆盖了全市21个街道、主城区内5个镇和桂林洋开发区。挂点领导和包点单位深入各区、镇(街道)进行专项指导、协调、督促和落实工作,解决问题。
推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我市深化了市、区、镇(街)行政管理体制和城市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继续精简和下放行政管理权项,编制、人员、财力向区、镇(街)倾斜,整合公安、城管、交通、工商、食药监等部门实行联合执法,强化一线力量。全市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模范、志愿服务等“双创”宣传;坚持省市、军地联动,共建共享。省机关单位、驻市军警、各类企业都主动动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我市“双创”工作。
实现三大转变
海口“双创”工作使市容环境卫生从过去的“脏乱差”,向现在的整洁、有序、干净转变。例如在小商贩占道经营,造成交通拥堵乱象最为突出的道客路、兴丹路、解放西路和城南路丁村路口、万福社区等,双创”之后,马路市场不见了,车辆停放整齐了,交通也不再拥堵,显得干净、宽敞了。
普通市民和企业从过去的观望等待向现在的主动参与转变,占道经营者等从过去的抗拒阻挠向现在的主动配合转岗转业转变。现在,普通市民都知道文明卫生的环境就是幸福生活之本,洁净美丽的环境就是城市竞争力,就是强大的生产力,从而在日程生活中自觉讲究文明卫生,过去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纸屑的现象大为减少。
我市在“双创”中培育和践行海口“四种精神”,密切了干群关系,各级干部下基层的多了,对群众态度和蔼多了,助民惠民的举措也越来越多,党和政府的凝聚力有了进一步增强。我市“双创”工作严格考核奖惩、强化问责,三个月来全市共问责98人次。
逐步完善城市功能
我市将结合“十三五”规划和明年政府投资计划,优先安排“双创”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对市容市貌基础建设的投资,从完善环卫设施设备、改造小街小巷、维修市政道路、补齐公厕缺口、治理河沟水体、提升园林绿化景观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海口的城市风貌,完善城市功能。通过强力打击违法建筑、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整治违法电动车、“三车”、“黑车”,极大改善群众的人居环境;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发动社会力量送培训、送岗位等方式,积极引导小摊小贩、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转岗转业;采取利用农贸市场闲置摊位安置就业、优化廉租房租赁条件等有效措施,稳妥解决好其生活就业问题。
据悉,我市开展“双创”工作取得的成果已逐步凸显,给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4%,这足以说明抓“双创”跟抓工作不仅不相矛盾,还相互促进。
主办单位:海口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