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双创新闻

双创”惠民:打造有温度的省会城市

发布时间:2016-05-04 09:11:19
  “双创”惠民:打造有温度的省会城市 
  杨瑞金 刘林海 
  坚持惠民利民的理念,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与国家卫生城市当做事关海口今后发展全局的头等大事来抓,坚持高位推进、高效运转,坚持创建与经济发展相统筹,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为民惠民与改善环境相协调,全面推进与解决民忧相结合,“双创”有效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自2015年7月“双创”开展以来,共有流动商贩1000多人得到妥善安置及实现转岗、就业,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支持、参与“双创”工作,促进“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市容市貌大变样,道路干净整洁畅通。今年4月11日,在深入推进“双创”工作动员大会上,市委主要领导提出了要进一步理顺机制,完善措施,坚持“双创”惠民,努力打造幸福、有温度的省会城市。
  A
  必须坚持深入走访 搭起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惠及百姓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双创”已成为“两学一做”的新载体。“双创”启动不久,市委主要领导就冒雨深入基层,协调帮助解决海甸三西路马路市场商贩转型经营的问题,引导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关注民生工作,使“双创”工作始终坚持“双创”惠民、为民的方向和底线。市四套班子一把手同时作为“双创”领导小组组长,经常在下班后的晚上,带头深入一线,走进市场夜市、背街小巷、街道居委会;明访、暗访、回访,听民意、访实情、解难题。干部带头,以上率下,各区各部门尤其是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排查走访,全面摸排因流动摊点被取缔而失去生计,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家庭。通过走访,与困难群众面对面交谈,耐心倾听群众心声,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传达政府帮助解决他们困难的决心,让他们感受政府的真情和温暖,稳定他们焦虑的心情,重树生活的信心。同时,耐心地向他们宣传开展“双创”的意义和内容,引导他们理解、支持和参与双创,共同建立一个美丽幸福的海口,呈现“双创为民生,双创促民生”的良好局面。
  B
  必须坚持关注民生小事 打造帮扶群众的“快速道”
  在新常态下,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高度关注民生,将“双创”工作打造成民心工程、民生工程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切入点,把民生小事当作“双创”大事抓紧抓实,同时也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与配合。如海口港务局港西小区里摆小摊的许国盛,靠着一辆小三轮、一罐煤气、几张小桌,养活了一家子人,为配合“双创”工作自觉关掉摆了21年的小摊转产。市“双创”工作指挥部负责人与秀英区领导赶到许国盛家里,对其一家采取三项帮扶措施,将其纳入低保户进行扶助,在港丰市场改造后给其安排摊位,并给许国盛一家送上了5000元慰问金。又如龙华区坡巷村路口卖虾饼的阿婆,因为网友的一篇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广受关注。阿婆的情况在网络上被转发后,引起了市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立即批示给所在辖区要求给予阿婆最大的帮助和关怀,同时安排人员看望阿婆,帮助解决了临时摊位,送上了人文关怀,赢得最初转发该文章的网友连连点赞,称“政府很给力!”。还有海秀镇残疾商贩李和平、兴丹路占道经营的尤思宏夫妇等一大批不同层面的市民在“双创”中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和解决,“双创”模式逐渐成为帮扶困难群众的“快速道”。
  C
  必须坚持着眼长远 探求适合群众的民生出路
  注重因地制宜并引导分流本市困难居民的就业问题,既让群众享受到整洁、有序、卫生、文明的生活环境,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生产困难,让群众在“双创”中有更多的获得感,这是许多基层群众有温度的真切体会。“双创”开展以来,对因“双创”出现就业困难、家庭困难的群众,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企业安排就业,对小摊小贩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给予更多人性化关怀和帮助。为解决“双创”以来马路边的小商小贩、烧烤和占道经营大排档等被取缔影响市民游客餐饮消费等问题,秀英、龙华、琼山、美兰等四个区多措并举,打造了一批特色餐饮街。比如,龙华区绿园路民俗风情一条街在结合万绿园游客来自全国各地的的特点,共设置摊位32个,解决了300多名流动摊贩的就业,一些在“双创”中被取缔的商贩主动进入小吃街重新就业,实现了凤凰涅槃。又比如,美兰区金水门海鲜城融合了海南本土海鲜、海口老爸茶文化和港式粤式小吃于一体,整合资源、解决就业,以本土文化为主,充分考虑“双创”整治过程中沿街特色小摊贩出路问题,通过引导特色小摊餐饮主30余家进驻,解决了100多名小摊业主的就业出路,目前已成为海口老爸茶的新名片、海鲜文化综合性的标志地。
  目前,海口正大力实施创业促就业工程,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以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和建立创业服务平台为切入点,为就业困难人员加强创业意识培养和创业典型宣传,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如龙华区中山街道辖区70%的流动摊贩转岗就业成功,其中解放西百货大楼卖手机膜的流动摊贩吴某,现已到百货大楼一楼里卖服饰。原先在少年宫夜市摆卖的摊主们,纷纷转入金棕榈美食街做起了饮食业或在金棕榈商业文化广场的“楼顶夜市”内销售服饰。原少年宫摊主陈某说:“是‘双创’给了我们机会,让我们有机会认识到自己还有更大的发展”。
  D
  必须坚持以干部作风转变
  有效推动城市科学管理
  海口“双创”工作历经8个月实现了“三个大转变”,一是市容环境卫生大转变,从过去的“脏乱差”向现在的整洁、有序、干净转变;2016年1月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我市成功举办,以及2016年国际旅游岛三角梅花展和春节“万春会”,参会领导与广大市民游客对我市开展“双创”后市容环境卫生的大变样纷纷点赞。二是群众态度大转变,普通市民和企业从过去的观望等待向现在的主动参与转变,占道经营者从过去的抗拒阻挠向现在的主动配合转岗转业转变。比如,海口大英路一间不足四十平方米的旧货铺,是张咏养家糊口的全部家当。经历8个月的“双创”后他感慨:“以前觉得‘双创’是在为难我们,现在才发现‘双创’其实是在造福我们。”张咏坚信生活会有更大的转变。三是干部作风大转变,从过去慢作为或不作为,向现在的主动身体力行“四种精神”转变。全市2万多名党员干部每天下班后或双休日都会到街巷夜市巡查、清扫保洁、为民解难,全市涌现出“活一天,就要好好把一天工作做好”的街道干部薛根军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创造了项目周五签约、周六拿证一天完成所有审批,一个月完成骑楼老街业态调整,四十天完成“三园合一”工程建设,三个月美兰机场扩建征地8190亩,26个月建成省肿瘤医院等一批“海口速度”。
  近期,省级老干部考察团到海口参观考察,老领导们对海口“双创”给干部作风、城市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带来的明显变化给予高度肯定。全国“两会”期间,驻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点赞,主动为海口“双创”站台发声。同时,“双创”与稳增长两促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排名第一,总量和增速均排名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87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7%,预计排名全省第一,顺利实现了开门红。2015年中国第四次省会城市公共治理指数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30个省会城市中,海口市排名第九;海南文明大行动评比海口获得第一名。“双创”刷新了一座城,海口的天不仅更蓝,空气更清新,还成为了一个人情关怀满满、有温度的省会城市。

主办单位:海口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