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6月12日讯(记者林菲羊位高)上期,本报“记者巡街”栏目报道了海口市内四大汽车站在“双创”之下华丽转身,打造出文明城市窗口新形象。本期,“记者巡街”全媒体报道组第十一站走访龙华路、海秀中路、文明中路等路段人行天桥发现,海口市区的人行天桥集体焕发了新颜。
12日晚,华灯初上,“记者巡街”全媒体报道组在友谊天桥、龙华天桥、一中天桥等市区重要路段的主要人行天桥注意到,虽然人流量很大,交通却并不拥挤。其中,龙华天桥阶梯处,环卫工人正巡查卫生情况,及时清理垃圾,桥面基本保持着干净整洁;友谊天桥上下,城管队员多次巡逻,没有发现乞讨人员和商贩占道的现象;文明天桥上种植的三角梅在微风中摆动,给夜晚的天桥增添了一丝活力,成了天桥风景中的一部分。
当天,报道组走访了多座人行天桥,虽然存在随手丢垃圾的现象,但整体卫生情况较从前均有了很大改善;天桥上占道经营现象基本杜绝,报道组仅在大英天桥上看见两个挑着担的商贩在打“游击战”,见记者拍照便连忙离开;桥底下没有了流浪人员安家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新规划建设的清洁小屋,用于停放环卫工具和供环卫工人休息。在海口住了60年的市民林先生说,“双创”以来,眼看着老旧天桥焕然一新,占道经营、乞讨人员消失了,天桥终于恢复了最基本的功用,做到了便民利民。
主办单位:海口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