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民俗民风

南澳岛是郑成功发祥地 驱荷复台彪炳中国青史——写在国姓爷收复台湾胜利355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17-03-29 11:40:14

2017年2月1日,是伟大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7·14—1662·5·8),胜利驱逐荷兰入侵者,收复台湾355周年。粤东南澳岛,是他一生光辉的发祥地。他驱荷复台的壮举,为中华民族立下丰功伟绩,很值得华夏子孙敬仰。

一、郑成功在南澳岛开始了抗清复台的光辉历程

郑成功,福建泉州南安县石井乡人,因被隆武帝朱聿键赐姓朱,而世称国姓爷。据清康熙四十五年阮旻锡《海上见闻录》等史书所记,清顺治三年(1646)冬,他满怀国恨家仇,乘二舰到闽粤之交、其父郑芝龙(1604—1661)任过副总兵的南澳岛,招兵举义,远近闻风归附共数千人。其中,有不少来自饶平、澄海、潮阳等县粤东渔民。十二月一日,又在南澳镇总兵府附近海面的猎屿①会文武大臣“定盟复明”,越月奔向鼓浪屿,从此开始了抗清复台的光辉历程。

为建立强有力的后方基地,他决定东渡收复被荷夷所侵占38年之台湾。永历十五年(1661)三月初十日,东征船队集结于金门料罗湾待风。二十三日午,他亲率十二镇2.5万人、战船400余艘出发征台。四天后,舰队驶至澎湖列岛的柑桔屿,遇狂风暴雨,仍冒险起航,四月初一日驶抵鹿耳门,午时潮水大涨,在何斌(郑芝龙旧部,从台逃厦门倡郑复台者)及数渔民引航下,驶进至禾寮港(今台南忠义路)登岸,包围了赤坎城,控制了赤坎城与热兰遮城(即台湾城)之间海域。历经九个月的交战、围困,荷兰台湾总督揆一被迫在十二月初三日(1662年2月1日)签订了投降条约,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台湾人民欢欣鼓舞。

征台中官兵以闽人为主力,粤东也有大批潮州人参战。据康熙四十三年(1704)江日升撰《台湾外记》第158页载,随征27员大将中,第8名便是饶平县海山岛人右协水师提督朱尧。康熙约十九年(1680)杨英《先王实录》第257页,载围攻台湾时,“甲板船来犯,被藩令宣毅前镇陈泽并戎旗左右协、水师陈继美、朱尧、罗蕴章等击败之,夺获甲板二只、小艇三只。”又相传南澳一支水师、“南风鹅”等渔夫,和饶平县大澳岛郑氏一批健儿,也参加征台。据台湾宜兰县冬山乡得安村得安路98号振安宫(妈庙)负责人所说,该宫是随郑成功复台的38位潮州人,胜利后定居于该地所创建的,今香火兴旺。

二、驱荷复台的重大历史意义

1、收回祖国的神圣宝岛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它古称夷洲、流求。1700多年前的三国吴人沈莹《临海水土志》中,就记述中国的台湾。公元3世纪和7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先后派万余人赴台。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粤东潮州澄海县苏湾都莲下程洋岗人林道乾,率战船50余艘遁台湾北港住下。隆庆二年(1568)十月,潮州饶平县人林凤,带船队到台湾鸡笼(今基隆)驻扎。天启四年(1624)八月,郑芝龙跟漳州人颜思齐带领13艘船赴台湾,在诸罗山(今嘉义市)一带安设寮寨,边耕猎边海上贸易,漳泉3000余人闻风而至,居民分为十寨。崇祯元年(1628)福建大旱,饿殍遍野,郑芝龙向福建巡抚熊文灿提议,“乃招饥民数万人,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舶载至台湾。”(见清黄宗羲《赐姓始末》)“使垦荒岛,渐成邑聚。”(见清魏源《圣武记》)。此后移居台湾者不断增多。天启四年(1624),荷兰军队侵占了台湾,对台胞大加剥削。顺治九年(1652),台湾爆发了以郑芝龙旧部郭怀一为首1.6万多人,反对荷夷起义,可惜因荷夷枪、炮火凶猛失败。

郑成功在台湾、澎湖人民支持下,克服了船队遇狂风,荷夷负隅顽抗,从巴达维亚前来荷兰10艘夹板船载700多人援军,围攻时军粮告急种种艰难险阻,英勇围攻荷兰侵略者。

郑成功对顽抗的荷夷写劝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义正祠严。他断然拒绝荷首揆一提出的以年年纳贡并送劳师银十万两的议和条件,坚持荷夷非滚回荷兰国不可。“功遣通事李仲入城,说揆一王曰:‘此地非尔所有,乃前太师练兵之所,今藩主前来,是复其故土。此所离尔国遥远,安能久乎?②’”

历经长达9个月围攻,终于迫使侵略者投降,使祖国的神圣领土回到中国人手里,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大功!正始他的《复台》诗云: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③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复台后,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施琅进军台湾,先破澎湖,进逼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爽(左加王)率官兵投降,台湾列入清朝版图,后建省。这是对当今“台独”势力的有力批驳。

2、大灭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的嚣张气焰

荷兰殖民主义者霸占台湾前后,正处于其不可一世的时期。为了和劲敌葡萄牙、西班牙、英国争夺东方的殖民霸权,荷兰于1602年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取得了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行与海贸的垄断权。1619年又占领了印度尼西亚的咬留吧,改其名为巴达维亚,作为侵略印尼、远东各国的大本营,取葡萄牙而代之,成为海霸王,是最强大的殖民势力。

荷兰殖民主义者,对中国也伸出侵略魔爪。从1603年起,就不断派出先进的夹板船队,用先进的洋炮洋枪,到中国沿海威胁,要求贸易特权。不能得逞后,武装骚扰粤闽沿海,烧村抢劫,打沉船只,掠中国人为奴。据清乾隆《台湾府志》载,荷夷假称借“一牛皮地”,赖着不走,筑城占据。1642年武力夺取西班牙在1626年所霸占的鸡笼,和1628年所占淡水,把全台占为荷兰帝国一部分。荷夷以台湾为中心,操纵台湾至巴达维亚,台湾至中国大陆,台湾至日本的三角贸易而获取暴利,并对台湾实行苛捐杂税,横征暴敛。

郑成功驱荷复台的胜利,大灭了殖民主义者侵略掠夺的嚣张气焰,阻滞了他们对中国的侵袭,又使荷兰失去了一个向日本活动的基地,失去了海上三角贸易的控制中心,海权回到中国人手中。自此,荷兰海上势力逐渐削弱。

复台之告捷,谱写了一曲击败西方强大侵略者的感天动地的凯歌。

3、转移大批闽粤人民移居开发台湾

在荷首揆一投降后,随郑成功征台的2万多名官兵,定居于台湾。同时,他再催促留守金门、厦门的部将黄廷、郑泰等搬眷属、兵士到台湾去,更鼓励大批汉族人移居开发台湾。

郑成功东渡台湾不久,即顺治十八年(1661)八月,清政府为断绝沿海居民对郑军支援,下令迁界,强迫沿海30里内居民迁至内地。“上自辽东,下至广东,皆迁徙。筑垣墙,立界石,发兵戊守,出界者死,百姓失业流离。”(见《海上见闻录》第二卷)。还严厉实施“片板不许入海”措施,禁止渔船、商船出海,以使郑成功不能从大陆取粮、军用物资,而失去后援。清廷兵部尚书苏纳海,亲自到福建沿海“勘迁”,强制居民内迁,百姓离宅弃田,怨声载天,失去生活依托。许多人反抗迁界令。强迫内迁,令民众流离死亡者不计其数。

郑成功闻知大陆沿海移民惨况,在复台胜利后,“驰令各处,收沿海之民,移我东土,开辟草莱,相助耕种。”(见《台湾外记》第170页)福建省泉州、漳州,广东省潮州、惠州等府人民,成批相率赴台。潮州府饶平县人,去者特别多。

郑成功病故后,其子郑经在台湾继续执行父亲政策,欢迎大陆人民移居台湾,垦荒耕种。台湾地广人少,大陆沿海民众大量移台开发,有力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发展。

4、在台湾传播大陆先进农耕技术

台湾当时高山族,还不知道用牛耕地,也不知道用犁、锄、钩、镰等农具。稻禾成熟后,逐穗采拔,一甲稻禾需采数十日才完成。杨英建议郑成功,每一高山族村发配耕牛一头,铁犁、耙锄各一付,派有经验农民到各社传授牛耕和使用农具方法。郑成功接受建议,付之实施,派部将10人管“社事”,教土民牛耕犁耙方法。高山族人得到了先进的农具和农耕技术,生产效果大提高,生活大改善。

郑成功在向高山族传播先进农耕技术同时,为振兴台湾经济,满足军队粮食需要,实行寓兵于农的屯田政策,规定“不许混圈土民及百姓现耕田地”,“使野无旷土,而军有余粮”(见《台湾外记》第163页)。

郑成功儿子郑经继承父亲遗志,进一步开发台湾西北部,并采纳部下陈永华方案,发展种庶、制糖、晒盐、采矿、冶金的工农业生产,成效显著。

除上述外,郑成功驱荷复台,还产生中国在武器落后弱势下,打败以洋炮洋枪强大火力,称雄世界的海上霸王的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者,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范例,从而控制了辽阔的海权,扫除了海丝之路的邪恶势力,使台湾海峡两岸中国人生产、贸易、经济发展和巩固海防、民众安居乐业等诸方面,都出现了崭新局面,功垂千秋,恩泽长流。

 

①、猎屿:史书谐音记成“烈屿”。例如1959年1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谢承仁、宁可著《戚继光》云:“(嘉靖四十四年)九月五日,戚军不等广东兵到,先抵南澳,戚用渔舟载石沉塞港口,又派兵船环烈屿、宰猪、大沙等澳,把南澳岛封锁起来。”林俊聪《郑成功烈屿定盟考》,登1994年首期厦门市《郑成功研究通讯》。

②见康熙四十三年(1704)江日升《台湾外记》第11卷。

③、十年:指10年前的1652年,台湾郭怀一率众起义。

林俊聪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