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流基地

襄城区经济开发区

襄城区经济开发区

2017-10-17 10:26:40 华夏经纬网
一、襄城经济开发区和保康工业园概况

2008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襄樊市襄城经济开发区(余家湖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其规划范围东起汉江,西至207国道,南至襄樊东外环(麻竹高速),北至崔家营电站,园区规划用地总面积31.88平方公里(含保康工业园7平方公里)。

2009年6月,市政府、保康县和襄城区共同签订了《关于建设襄樊保康(余家湖)磷化工业园合作协议书》,采取“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在余家湖工业园区31.88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设立了保康工业园,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功能定位为百亿级磷化工工业园。

(一)襄城经济开发区

襄城经济开发区规划用地总面积24.88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约14平方公里。2008年12月成立余家湖街道办事处,与襄城开发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作,下辖11个村、3个社区,总人口4.2万人。目前,开发区入驻企业50家,其中规上企业27家,涉及能源、医药、化工、建材等行业,元至8月,规上工业总产值55.06亿元,同比增长15%;销售产值53.74亿元,同比增长14%,产销率98%(详见附件1)。元至7月,规上工业利税总额9.88亿元,同比增长80%;税金及附加5.24亿元,同比增长48%;利润4.64亿元,同比增长138%。(详见附件2)

2013年,襄城经济开发区委托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襄阳市余家湖工业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2014年,省环保厅出具了《关于襄阳市余家湖工业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鄂环函〔2014〕198号)。规划环评控制范围东起汉江,西至207国道,南至襄阳东外环(麻竹高速),北至崔家营。控制范围用地面积为24.88平方公里。

2015年9月,针对余家湖工业园区存在的环境问题,省环委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印发〈全省工业园区、平板玻璃行业和小火电行业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鄂环委办[2015]31号),对襄城经济开发区实施建设项目环评限批。襄城区按照整改工作要求,开展并完成整改工作后,向省环保厅提交专函申请解除襄城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环评限批。2017年3月22日至23日,省环保厅组织工作专班对整改情况进行现场审查,认为园区已基本完成环评限批指出的环境问题,4月27日下达《关于解除襄城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环评限批的函》(鄂环函[2017]126号),解除对襄城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环评限批。目前园区取得环评手续的企业总计42家,8家无环评手续,环评及环保“三同时”手续均齐全的企业共计22家,正在办理环保“三同时”验收手续的共计6家。

目前,企业关闭24家。其中,因经营不善关闭3家(金合源、开隆、永翔),因环评问题关闭21家。

(二)保康工业园

保康工业园规划用地总面积7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约14平方公里。目前,已入驻企业40家,其中规上企业20家,元至8月,规上工业总产值16.58亿元,同比增长10.28%。(详见附件3)

目前,企业关闭5家。其中,因经营不善关闭1家(康吉达科技公司),因环评问题关闭4家(劲牛化学公司、亚克化学公司、康吉达科技公司、襄阳神力车桥有限公司)。

二、前期推进襄城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所做的工作

2015年3月,余家湖污水处理厂因排放不达标被省环保厅限期整改,园区涉水企业也全部停产整治,导致经济开发区乃至全区工业经济一度呈现负增长。对此,襄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问题制约的解决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严格落实企业环保主体责任。余家湖污水处理厂停运以来,我区责令园区所有化工企业废水一律不得通过管网外排,要求企业废水排放达到1级B标准,对不能达标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对达标的企业可将工业废水转运至生活污水处理厂处理。目前在余家湖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试运行的情况下,已有6家企业(凌晟药业、金达成、裕昌化工、泽东化工、劲牛、荆宏)工业污水在厂内处理达到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转运至余家湖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同时,市区环保部门多次到现场督办指导,帮助企业整改,目前园区取得环评手续的企业总计42家,环评及环保“三同时”手续均齐全的企业共计22家,正在办理环保“三同时”验收手续的共计6家,尚有8家无环评手续。

(二)积极推进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为解决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余家湖污水处理厂)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问题,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最终决定余家湖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及资产采取企业间转让方式,原运营单位襄阳东海水务有限公司退出,由襄阳桑德汉清水务有限公司接手污水处理厂并负责余家湖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及日常运营工作。2016年5月15日,余家湖污水处理厂技改方案通过城建委组织的专家评审。7月16日,余家湖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工程按照“新增、利旧、改造”等原则开始施工,2017年8月,污水处理主体工程改造完成后通过竣工工程验收,目前正在抓紧开展进水调试工作。另一方面,为解决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市政府借鉴江苏宿迁化工园区“一企一管”的改造经验,投资5000万元,委托南京工业大学作为设计建设主体,由襄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于2016年5月启动了襄城经济开发区“一企一管”排污工程项目。通过实施“一企一管”工程,每个企业使用单独的管道将污水通过压力输送至集水点水池,集水点安装在线监控仪器对每家企业的污水进行在线监控,超标不合格的污水将通过仪器与电磁阀的联动关闭阀门,阻断超标污水进入集水点,企业自行整改处理达标并接受处罚后再开阀门。达标的污水进入集水点后通过提升泵直接输送到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彻底杜绝企业鱼目混珠、偷排漏排污水的行为。截止目前,“一企一管”管沟管线、集水点主体工程已完成;集水点内设备及管线已全部安装到位,集水点至污水处理厂进口重新建设的3公里污水管网已建成,正在对各企业在线监控设施进行比对监测,并与污水处理厂进行对接。

(三)积极争取上级环保部门为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提供支持。2015年9月,省环委会办公室下发通知,对襄城经济开发区实施建设项目环评限批。对此,市、区两级政府在积极推进环保整改的同时,加强与省环保厅的沟通汇报,多次申请解除襄城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环评限批。2017年3月22日至23日,省环保厅组织工作专班对整改情况进行现场审查,对园区整改工作予以肯定。2017年4月24日,市政府再次向省环保厅递交了《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解除襄城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环评限批有关问题的报告》,4月27日,省环保厅下达《关于解除襄城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环评限批的函》,正式解除对襄城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环评限批。2017年9月14日,省环保厅再次对园区进行现场检查,充分肯定了园区创新环境管理方式,并建议在园区全面完成整改工作后,作为园区环境整治先进典型,由省环保厅在余家湖园区召开全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现场会,在全省推广“一企一管” 环境管理模式。

目前我们正全力以赴抓好“一企一管”集水点运营和污水处理厂综合调试,在确保园区污水稳定达标排放的基础上,及时向省环保厅报告整改情况,并申请解除余家湖污水处理厂挂牌督办。

(四)积极推进经济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做优存量,鼓励支持园区现有企业转型升级。如鼓励泽东化工结合公司自身产品,与国内锂电新材料技术最先进的中南大学合作,于2016年5月控股成立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于一体的新能源、新材料股份制企业——襄阳泽东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建设10K吨/年磷酸铁锂和10K吨/年磷酸铁项目。另一方面,引爆增量,围绕优势产业引进优质项目。积极培育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技术产业,重点推动磷化工业向医药化工产业方向转变、传统军工向军民融合产业方向转变,传统农产品加工向食品深加工及旅游产品方向转变,工业发展逐步迈向中高端。目前,华中医药产业园项目一二期工程已基本建成投产,国药集团就整合并购裕昌、金达成、欧克达等中小型医药中间体企业已达成意向;航天42所汽车安全气囊发生器、东方雨虹新材料、宝业集团装配式建筑、际华纺织园等项目成功落户我区;与天津精美特就表面处理产业园项目正在进行深入洽谈。

三、制约园区发展的问题及恳请解决的事项

(一)关于环保的问题。虽然我们前期做了大量工作,但环保问题依然是制约园区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水、大气、固体及危化废弃物污染压力较大。虽然我区基本完成了“一企一管一阀”和污水管网建设,但目前还在试水运行阶段,园区部分企业仍然将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直接排入原来的污水管网,多次致使余家湖工业园污水管网系统瘫痪;部分企业乱排乱放工业废水废物,导致余家湖和欧庙境内农作物、经济作物减产甚至绝收;部分企业仍然私自偷运偷倒建筑垃圾、磷石膏等固体废弃物及危化废弃物;虽然对泽东、华电、恩菲等企业废气排放进行了超净排放技术改造,但仍然要加强监管和技术指导。同时,由于刺激性气体散发严重,与其相邻的欧庙镇没有开发商愿意投资经营,较大影响了欧庙卫星城的开发建设。二是环保安全距离存在隐患。一些工业入驻项目不是集中连片摆布,而是“见缝插针”,企业与村庄相互交织、包围,比如泰山石膏、施尔佳肥业距村庄仅一路之隔,最近处不到20米,泰基公司与居民房屋仅有一墙之隔,安全距离不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三是园区环保总量问题不明确。由于园区的环保总量省市相关部门仍然未进行明确,导致园区无法进一步优化发展业态。

建议:在市级层面的统筹协调下,市区环保部门及襄城区共同争取省级相关部门支持,确定园区环保总量,积极进行环保问题整改,确保环保挂牌督办早日摘牌。

(二)关于规划和土地利用的问题。由于土地利用规划和园区总体规划问题,园区内目前的现状是工业建设用地与基本农田、企业厂区与居民住房交错混杂在一起,园区环境污染和企业生产,直接影响到当地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及身心健康,导致村民与企业纠纷不断,经常发生群众堵门、堵路事件。

建议:市级层面统筹协调市规划和国土等部门通过完善规划将园区内基本农田全部调整出来,有效对接土地利用规划和园区建设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三)关于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的问题。在余家湖工业园区前期筹建过程中,由市建投公司负责投资、市建委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共投入资金4.3亿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但自2012年9月以来,市里停止了对园区的投入,要求区投区建,但襄城区本级财力十分有限,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园区发展。一是现有道路破损严重,已规划道路基本无投入建设;二是园区原有污水管网老化破损严重,经常性发生污水渗漏,污染农田;三是虽然我们通过“绿满襄城”等行动,对园区加大了绿化投入,但还远远达不到一个现代化工业园区的标准,绿化面积严重不足。

建议:市级层面通过棚改政策及PPP项目策划,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同时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资金列入市政建设范畴,保障基础设施每年的资金投入。

(四)关于产业发展的问题。 一是关于产业定位问题。根据开发区实际情况及全区工业转型升级要求,我区目前把园区定位为生物医药、军民融合、精细化工等、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但还没有通过市级明确。二是关于园区定位问题。目前,保康工业园以园中园形式存在,两个园区管理独立,各自为政,导致产业发展规划难以统一。

建议:市里尽快明确一名市领导牵头,加大对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力度。一是尽快明确开发区的产业定位,高起点、高标准制定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及目标,确保全市上下一个声音,一以贯之地加以推进。二是尽快研究确定是将保康工业园区纳入襄城经济开发区统筹管理,还是仍然以园中园的形式存在,明确一个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