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名店——万同号作坊
据记载,中国最早的年画源头可以追溯到汉代,并已形成艺术雏形,这在汉墓中出土的大量壁画和石刻线画中可以得到清晰验证。朱仙镇木版年画正是在汉代“门神”的基础上,在唐代萌发而诞生。到了宋代,朱仙镇木版年画已形成很大规模,并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当时的朱仙镇水陆通达,商贾云集,木版年画作坊多达300余家。
1914年至1931年,当时位于朱仙镇西大街的“万同年画作坊”拥有一百多人的团队,其中包括绘画、雕版、印刷、装裱、销售专业人员,木版年画的各种雕版多达一千多块。“万同年画作坊”的大师傅张文兴把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粗犷的雕刻线条合理搭配、科学揉和,使线条中的粗与细、长与短、曲与直都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印制出来的作品既保留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原味,又透溢出构图饱满、粗细相间、对比强烈的鲜活神韵,深受百姓和客户的青睐,成为朱仙镇木版年画中的佼佼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朱仙镇木板年画遭到了破坏,这个时候,张文兴的儿子张连元来到“万同年画作坊”里担任了领作大师傅,专注研究木版年画的各种制作技艺。数年后,张连元将“万同年画作坊”传给了弟弟张连生。改革开放后,“万同年画作坊”第五代传人张继中进入“朱仙镇木版年画社”工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张继中于1996年3月当选“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社长。
在恢复“万同”老字号木版年画的过程中,张继中首先大胆使用植物制色,用色多达十多种,以红、黄、青为原色,使用传统工艺,加配二十余种辅料,精心熬制而成,使之制作出来的年画作品色彩艳丽,永不褪色。
为了确保“万同”老字号的历史风味,张继中还按“万同年画作坊”传承下来的制作技艺,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图:创作(绘稿)→ 选版→ 雕板→选料→制色→印刷→装订(装裱)→检查→销售。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5年,“万同号”木版年画《五子登科》一举获得河南省第五届民间工艺精品展金奖;《岐山脚》雕板入选《中国木版年画集成——朱仙镇木版年画卷》。
2006年7月,“万同号”木版年画作坊被河南省文物局命名为“河南省文物复仿制基地”;同年9月,“万同号”木版年画作品赴上海鲁迅纪念馆进行二十六天的展销活动,深受上海市民的喜爱,并被上海鲁迅纪念馆收藏。
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万同年画作坊”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万同年画作坊”第五代传人张继中正式恢复“万同”老字号之后,更是扬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范,使“万同年画作坊”这一古老而又神秘的历史名店再放异彩,重铸辉煌。(完)
(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