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空心挂面撑起的致富能手---丁金玲
2012年3月6日,在北京召开的创先争优巾帼建功全国三八红旗手表彰大会上,刘氏手工空心挂面传承人,安阳市万盛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丁金玲被表彰为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在此之前,她曾是一个为了愁找工作而夜不能寐的下岗工人,也面临过因找工作而四处碰壁的困境。最终她选择利用祖传的刘氏手工空心面古老的制作工艺、传统制作工具,加上其中所蕴含的丰富饮食文化、民俗文化,造了一个又一个响亮的品牌,成为了当地的致富能手。
1998年10月,38岁的丁金玲从汤阴一家银行下岗了,下岗之初,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都快四十岁的人了,干了多半辈子,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来源和依靠,下一步该如何办?为此,她夜不能眠,茶饭不思。无奈之下,她选择了学习继承祖传技术,做手工空心挂面。丁金玲的婆家过去曾是宜沟镇有名的挂面世家,但随着老一代人的下世,加之手工空心挂面工艺复杂,劳动强度较大,投入多,产出少,年轻人多不愿意再做这项营生,丁金玲下岗后,就选择了这条艰难的创业之路,她找来了一个亲戚、一个邻居,三个女人一台戏,开始了最初的创业之路,每天天不亮,她们三个女人顶着刺骨的寒风赶到挂面作坊开始一天的劳作,每天晚上六七点钟才能迟迟收工回家,做为厂长,她每天还要比另外两位员工早去半个小时兑料,每天下班后晚半个小时用人力平板车往家拉挂面,经过一个冬天的辛勤紧张劳作,由于刘氏手工空心挂面产品牌子正,面柔韧,味可口,特别适合老年人、儿童食用,适宜做春节探望亲友之礼品,挂面销售情况看好,当年盈利2000余元。看到自己的劳动所得,丁金玲十分高兴,父母也夸她:“中,能顾住自己,这就行,比上班强”。丁金玲第一次品尝到了创业的甜头。
在创业初期,为了提高效率,赶制质量更优的挂面,从凌晨3时上工至18时下工,一名工人一天至多制作15公斤挂面。挂面做得好不好,和面是关键。和面是个力气活儿,面粉加入盐水,反复揉压,增加弹性。盐和水的配比,必须精确无误。醒面时间已足够,接着是搓条盘面的工序。在抻拉的间隙,条面置于长方形泥洞里自然脱水、延长。
北方空气干燥,水分蒸发快,绕面的速度是成败的关键。掌握好时间,一根接一根将条面在两根杆子之间绕成相等长度。38道制作工序,搓条的粗细均匀,才能使挂面晾干后其断面上显露空心。出洞、上架、甩面,工人将原来一根根不足l米长、约食指粗的条面,抻拉至每根2.5米至2.8米晾干,银丝倾泻,接受阳光和空气最后的塑造。晒干后的空心挂面每一挂是由一根条面做成,细若发丝,口感细腻绵软。
传统观念里,拥有手艺才能安身立命。虽说手工挂面是空心,实则付出了做面人的一片实心和诚心。
制作空心挂面必须掌握好几个关键问题:一是面粉和盐水的配比,晒干后的空心挂面透着丝丝咸味,季节不同用盐量也不同;二是和面的软硬程度,软了挂不住面,硬了甩不开面,因此以手光、面光、盆光为宜;三是搓条,要求粗细均匀;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是甩面,一起一落间力道要恰到好处,还得掌握面的柔韧性。另外还需要注意周围温度,一般掌握在15摄氏度到25摄氏度之间为最佳。丁金玲手持银针,由左及右穿过一根空心挂面,挂面不断,令人啧啧称奇。挂面晾干过程中,因盐的作用,在每根挂面中心自然形成了一个极细的空隙,从外观来看与普通挂面无异,但空心部分均匀,堪称一绝。
2004年春天,丁金玲迎来了她事业发展史一次难得机遇,她用自己的住房作抵押从信用社贷款10万元,又筹资60多万元,创建安阳市万盛源食品有限公司。面对市场的需求,安阳万盛源食品有限公司在空心挂面的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系列开发,采用火龙岗国家级绿色小麦基地生产的精制面粉、强筋面粉,引进中低温烘干技术,从此结束了过去阴雨天不能生产挂面的历史。先后研制生产出了油条挂面,鸡蛋挂面,蔬菜挂面,绿豆挂面,并根据各个消费层次的需求开发出了高、中、低三个档次及营养型、柔软型、筋斗型等系列产品。
在挂面包装上,丁金玲摒弃了原来传统的麻绳、报纸的包装方法,采取印刷纸、塑料袋包装,提高了卫生标准,使保质期延长到12个月,改变原来空心挂面怕潮不能过夏的历史,使这一传统产品更加绵上添花。“下一步我们准备在生产上下功夫,在精包装上做文章,就是让它成为咱汤阴名符其实的土特产。”丁金玲这样说道。
2007年万盛源手工空心挂面被评为河南省首批“老字号”,2008年被列入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被评为汤阴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丁金玲信心很足,她正在筹划推出新的制面项目,向着她既定的“面王”目标逐步挺进。(完)
(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