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韩愈陵园:先人已逝 精神永存

发布时间:2018-10-25 10:58:44
 

韩愈雕塑(中评社 付丽摄)

  中评社北京9月13日电(助理记者 付丽)9月12日上午,“小康路上·看乡村振兴”两岸媒体走进太行采访团走进了韩愈陵园,一同缅怀先人,感受韩愈的家国情怀、对宦海沉浮的坦然以及封建士大夫为民请命的高风亮节。 

  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今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被誉为“泰山北斗”、“百代文宗”,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陵园简称“韩园”、“韩陵”,是韩愈的长眠之地。位于河南省孟州市城西紫金山之阳,南濒黄河,北倚太行,丘陵环抱古柏苍翠。韩园始建于唐代宝历元年(825年),是一座占地约一千多万平方米的大型建筑群。步入韩园的大门,犹如迈入了丰厚的文化圣地。这里有千年不解的韩墓怪枣之谜,有中原最大的天外来客巨型陨石,还有誉名中外、生死相依的唐柏双奇...可以说是一步一个奇景,一景一段动人故事,置身于此,绿荫丛丛,异草满地,到处散发的文化芳香扑面而来,无不显示着韩园历史的沉重印迹。 

  唐韩文公神道碑和韩文公墓考碑是海内外唯一的记述韩愈生平的碑记,碑文是韩愈的好友皇甫湜撰写,也是解决韩愈籍贯问题的有力左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韩愈陵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园中有大量文人在此题字,以示对韩愈的缅怀。在韩愈的诸多作品中,有两首诗最能代表他的人生起伏,这两首诗也被镌刻在了其陵园一面墙的正反面。在正值仕途顺利、春风得意之时,韩愈写下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在其失意落魄之时,韩愈写下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从陵园建设和保护的情况上来看,后人对韩愈的敬仰和缅怀之情十分深厚。据悉,平日里来此拜访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世人对韩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极高的文学造诣的认同和追随。

神道碑(中评社 付丽摄)

韩愈书法作品(中评社 付丽摄)

乾隆书法作品(中评社 付丽摄)

植于唐代的唐柏双奇柏树,此为姻缘柏(中评社 付丽摄)

植于唐代的唐柏双奇柏树,此为状元柏(中评社 付丽摄)

韩愈民间传说的壁画(中评社 付丽摄)

掉落在韩愈墓冢周围的红色小枣(中评社 付丽摄)

韩愈年少得志时所创作的诗歌(中评社 付丽摄)

韩愈失意落魄时写下的诗歌(中评社 付丽摄)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