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活动团组一行参观考察南口镇南华又庐
活动期间,该团组先后参观考察了梅县区南口南华又庐、五杠楼(原东区服务队驻地),蕉岭县谢晋元故居、蕉岭中学、创兆小学(原东区服务队青年干部训练班所在地),梅县区广益中学(原东区服务队驻地),梅江区乐育中学(原东区服务队驻地)等地,现场回顾了先辈英勇无私的抗日历程。该活动有近10位台湾籍抗日志士的后人参加,他们在走访中无不表现出自豪与无限的追思。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荣誉会长、东区服务队创办人丘念台侄女丘秀芷在走访中表示:“这次这样走我伯父他们走过的路,我感触很深,我想他们为了子孙后代,为了我们中国人,抗日救亡,无怨无悔,我觉得人生这样很值得。” 抗日志士萧光明后代、台湾抗日亲属协进会常务理事萧开平非常激动地说:“我是梅县人,今天能回到家乡非常兴奋和高兴,因为才能让我沸腾的血液停止沸腾。回来是怀着一个追思的心情,追思我的父亲从台湾跑回大陆参加抗战,参加丘念台所领导的东区服务队的历程。” 台湾抗日志士徐森源后代、北京联大台研院创院院长徐博东表示:“东区服务队是海峡两岸同胞同呼吸共患难、共同抗日的典型,虽然人数不多,但不同于李友邦的抗日义勇队全部是台湾人,这是两岸同胞共同参加的。” 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监事、日据时期社会活动家叶荣钟先生之子叶蔚南在走访中表示:“在祖国的武装抗日里,有两个队伍是有台湾人参与的,一个是李友邦的台湾义勇军,一个是东区服务队,东区服务队更特殊的地方,是真正的两岸人民手牵手。”
纪念活动团组一行参观考察原东区服务队驻地—南口镇五杠楼
据了解,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超过5万名台胞前仆后继奔赴祖国大陆,与大陆同胞共同参与抗战,这其中就包括东区服务队。东区服务队是台湾抗日英雄丘逢甲的儿子,时任中山大学工学院教授丘念台于1938年所创。“七七事变”后,他为了反对日本侵略,保卫国家民族,于1938年初从广东到陕北,进入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接受政治思想、军事文化、组织宣传等方面的教育,后回到广东梅州,正式成立东区服务队。据台湾抗日志士徐森源后代、北京联大台研院创院院长徐博东介绍,东区服务队在梅州城区正式成立后,即奔赴蕉岭文福乡办青年干部培训班,培养抗日骨干。其时共招收培养了周边地区100多位进步青年,除个别学员被吸收参加东区服务队工作外,大部分在结业后回到家乡,通过表演抗日话剧、教唱抗日歌曲,办妇女夜校识字班,青年拳馆等方式,进行抗日宣传工作。东区服务队队员也每晚都到村里轮流铺导,跟当地群众建立了密切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还发动妇女做布鞋上千双送前线慰劳抗日战士。随后东区服务队被委派到当时的抗日前线潮汕地区,入驻国民党独立第九旅,以在延安学到的抗日教育理论进行政治思想宣传工作,帮助培养部队政工干部,由于宣传工作行之有效,部队士气高涨。此外,东区服务队还到附近村庄动员老百姓成立担架队、慰问部队军人,鼓舞军民共同对敌抗日。此后,东区服务队步行经丰顺、兴宁、五华、老隆,在老隆乘船到惠阳,开启在惠阳、博罗地区的抗日宣传工作,并兴办了罗浮中学。据统计,东区服务队前后共吸收了100多名队员,其中有20多人后来投效东江纵队,回台转战的队员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加入共产党,继续从事抗日救台工作。
(广东梅州市委台办 廖荣荣)
纪念活动团组成员参观考察原东区服务队青年干部训练班所在地
——蕉岭县文福创兆学校
广东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邮箱:gdtb2020@163.com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