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聚焦晋中
当前位置 >> 聚焦晋中

改革开放以来晋中城市建设发展成就回顾

发布时间:2019-01-02 10:45:16
改革开放40年,也是城市建设的40年。

40年淬炼,筑造了一座城市的繁华。

40年来,城市从小到大,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6.75平方公里。

40年来,城市从简至繁。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实施了“北进、西联、南扩、东延”城市发展战略,连续8年推进“百亿城建重点工程”,投资1057亿元实施了610个项目,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立体路网内通外联,公园绿地花团锦簇,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服务功能逐步提升,大型商业综合体为城市增光添彩,一座向现代化迈进的新兴城市展现在世人面前。

40年发展,“城”果斐然。

四通八达繁荣城

从屈指可数的几条城市主干道,到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再到跨入立体交通时代,伴随着改革的春风,晋中的城市交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网布局日趋完善,城市骨架不断扩大,2011年至2017年新建道路49条、171.5公里,改造道路8条、50.1公里,改造小街巷136条、38.54万平方公里,新建节点桥梁35座,人行天桥30座。这一张响当当的交通名片,都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作为老榆次人,杨保林对40年前市城区的交通格局仍记忆犹新:“那时顺城街是仅有的一条城市主干道,贯穿东西,村里人进城都得经过这条路,能在顺城街附近有套房子也是件让人羡慕的事情。后来慢慢有了迎宾街、安宁街、文苑街,再到现在修了快速路、立交桥,市城区的路就和变戏法似的接连带给百姓惊喜,有些目不暇接,‘说走就走,路不再长’也已成为现实。”

“十二五”以来,我市先后投资251.3亿元实施了72个项目,形成了“外环高速化、内环快速化、主干道成网、微循环密布”的路网格局。特别是在道路同城化对接上,完成了一大批标志性工程,随着高校新校区和汽车园区配套路网、龙城高速及东出口道路、汇通路拓宽改造、中都路北延工程等项目的完工,晋中的交通实现了四通八达。

城市要发展,路是大动脉。为了缓解市城区交通压力,我市启动了道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在完成锦纶路、龙湖街、汇通路、思凤街改造,形成城市内环快速路的基础上,又实施了环城东路、环城南路、综合通道、龙城大街东延建设改造,打通了一条构建大城市圈的外环快速路。随后,我市道路交通建设持续发力,又先后完成了安宁街、迎宾街、蕴华街三条城市干道改造以及迎宾街东延、蕴华街西延、安宁街西延、环城南路西延等道路建设,疏通了城市“肠梗阻”,打通了城市“断头路”,市城区交通愈发畅达。

40年来,道路交通发展的铿锵足迹清晰可见。晋中人民用汗水和智慧构筑起了一张张便捷的公路网,架起了一条条便民惠民的交通线,给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

绿意盎然活力城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建成区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城市绿地面积也在大幅提高,全市城市园林绿化品位明显提升,各项绿化指标大幅提高,形成了以道路绿化为骨架,公园、广场、游园均匀分布,点线面结合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百草坡森林植物园、晋商公园、潇河公园等一座座绿树婆娑、诗情画意的公园呈现在市民的身边,犹如一片片城市绿洲,使百姓充分享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

说起晋中园林绿化的变化,每一位晋中人都有发言权。市民张月梅说:“当时的园林绿化工作发展缓慢,也仅仅是种树的概念,到处灰蒙蒙的,根本谈不上美化和景观。如今,城市道路俨然是一条条绿色大道,法国梧桐、松树等各类树种与花卉高低搭配形成了错落的景观,路边的绿化小游园不仅为道路增色,也为群众的生活添彩不少。人在花中走,车在树中行,如今的晋中变得愈发绿意盎然。”

2011年以来,市城区围绕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实施了一大批园林绿化项目,新增绿化面积1150.13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达到35.84%,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6.09平方米,确保绿化面积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特别是晋商公园(一、二期)、潇河湿地公园、百草坡森林植物园、三晋主题乐园、潇河水上游乐园、社火公园以及众多街旁绿地和道路绿化建设项目,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更为市民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休闲活动场所。截至2017年底,全市公园绿地达663个,比2012年底增长66.6%,其中市城区公园绿地数量达82个,比2012年增长60.8%,基本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

同时,紧盯“增绿、提质、添彩”三大主攻方向,以公园、广场、绿地为“面”,以城市道路绿化为“线”,以街旁绿地、单位庭院和住宅小区绿化为“点”,强力实施绿色攻坚行动,园林绿化建设成就显著。在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持续推进下,“树木常青,四季有花”已成为市城区主干道的常见景观。如今,晋中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绿树满城的宜游之地。

住房安居幸福城

“居者有其屋”,多少年,多少代人,房子始终倾注着人们的希冀与憧憬。

40年间,从农村到城市,从水泥砖房到带电梯的住宅小区,从一家几口人蜗居十几平方米的屋子,到全家享受着上百平方米的居室,这是百姓住房改善的缩影,也是城市发展的见证。随着经济发展,我市实施和出台了一系列重点民生工程和惠民政策,使得群众的住房条件逐年改善。特别是为了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持续大力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目前市城区王湖保障性住房、鸣李公租房建设共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9141套(公租房6436套、经济适用房2705套),许多住房困难家庭以更优惠的价格享受到了更好的居住环境,圆了多年来的“住房梦”。

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大力实施棚户区、片区改造,先后启动了羊毫、迎宾、晋华、迎宾东等9大片区改造,完成征拆面积160万平方米,特别是仅去年以来实施的蕴华棚户区改造项目,极大改善了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搬入新居后,屋子不仅比过去宽敞明亮了,而且还配备了现代化的家具、地热、电器,群众享受着安居带来的幸福生活。

在改善城区居民居住环境的同时,我市对城中村的改造力度也在逐年加大,从以往小打小闹、分片零散拆迁改造到整村拆迁改造,目的就是让所有百姓住有所居、住有宜居,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已基本完成王湖、源涡、南沟、聂村等6个整村拆迁改造工程,为巩固民生基础、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开创了良好局面。

安居方能乐业。现如今,一幢幢现代化小区拔地而起,房子大了,日子美了,换房选择多了,蜗居点点已成广厦万千,百姓的生活可谓越过越红火。

基础完善宜居城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一直致力于打破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百姓生活质量的瓶颈,持续加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十二五”以来先后投资47.2亿元实施了103个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设施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市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提供了坚实保障。

伴随着一场雨雪,市城区气温持续走低,进入了严寒季节。但走进市民家里,却丝毫感觉不到冬日的寒冷,反而暖意融融,集中供热工程让无数家庭重新改变了对冬日的定义。为减少城市环境污染、优化供热结构,我市打破了过去以14家分散供热为主、土小锅炉供热为辅的格局,构建安全、多元、高效、环保的城市供热系统,实现了以6家大型企业主导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格局,集中供热面积由2020万平方米提高到了3400万平方米,城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6.9%,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漫漫长路,饮水思源。改革开放40年,供水企业从小到大,始终致力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供水管网,更新设施设备,提高水质监测能力,改善水源环境,提高城区供水保障能力,构建了供水布局科学化、生产工艺现代化、员工队伍知识化、服务理念人性化、企业发展规模化的供水新格局。特别是在2014年,我市第一座地表水处理厂天湖水厂正式通水,随后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水厂日产水量达3.6万立方米,汩汩优质清水造福百万市民。

此外,在城市供气上完成天燃气置换8.2万户,全面取缔了焦炉煤气、液化气,进一步提升了环境质量;在污水处理上,新建污水管网190公里,实施了晋中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水处理率明显提升。城市建设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更多的群众。

随着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教育、文化、卫生、商业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二五”以来,累计投资151.3亿元共实施了78个项目,完成了一大批学校、医院、文化、场馆、商业等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了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万达广场、奥特莱斯、印象城,一大批文化休闲场所让晋中人民生活更惬意。

忆往昔,令人心潮澎湃的是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的果断和决心。

看今朝,美丽幸福新晋中万千风情,宜居、宜业、宜游令人憧憬。

四十载风云激荡,四十载勇毅笃行。晋中城市建设每一个节点的巨大变化,无不回响着全市人民逐梦前行的铿锵足音!

 

主办单位:晋中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9190 E-mail:jzstgab@126.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