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豫台视窗 > 姓氏根亲

寇氏族茔在邙山

发布时间:2019-02-26 09:21:31
 

□洛阳日报王化昆 文/图

隋《寇炽妻姜敬亲墓志》盖(局部)

隋《寇炽妻姜敬亲墓志》拓本(局部)

    洛阳北邙山历代墓葬众多,其中有不少为家族墓葬,即前后多辈人同葬一处。如北魏穆氏家族、冯氏家族,唐代崔氏家族、泉氏家族等。北朝时期上谷昌平(今北京)寇氏家族,就有族茔在洛阳北邙。

1 北邙山上起族茔

《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载,1925年,隋《寇炽妻姜敬亲墓志》在洛阳城东北拦驾沟村北出土。姜敬亲于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十二月卒于其长子广州主簿寇仕素家中(广州治所在今河南省鲁阳县),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十月十九日葬于“洛阳城西邙山宣穆公之墓次”。

隋《寇奉叔墓志》、奉叔之弟《寇遵考墓志》出土于洛阳拦驾沟村北,石藏河南博物院。寇奉叔于开皇二年(公元582年)三月十八日卒,与姜敬亲同日“反葬于河阴县之芒山河南宣穆公之墓次”。寇遵考于开皇三年七月六日卒于长安,与二人同日葬于“洛阳之北邙”,其葬地同在宣穆公之墓次。

姜敬亲之夫寇炽已于之前卒葬,墓志不说姜敬亲祔葬丈夫,却说葬于宣穆公之墓次,说明宣穆公更有名气。可以肯定,宣穆公之墓一定在洛阳邙山。考察史料得知,宣穆公就是北魏时期的寇赞。

2 寇氏家族受器重

寇氏发迹,源于寇赞及其弟弟寇谦之。寇赞初为五胡十六国后秦的襄邑令,后秦灭亡,寇赞被众人推举,率大家归降北魏,北魏任命他为魏郡太守,后又为南雍州刺史,治所在洛阳。由于寇赞善于安抚民众,宽以待之,所以战乱造成的流民不断归附,数年间辖区人口已是原来的数倍。北魏政府封他为河南公。史书说他“在州十七年,甚获公私之誉”。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寇赞去世,终年86岁,谥号宣穆,后人尊称他为宣穆公或河南宣穆公。寇赞当是第一个葬于洛阳邙山的寇氏族人。此后,许多寇氏后人皆归葬于寇赞茔域。所以,这里就是寇氏家族墓地所在,前后持续约150年。

寇谦之有道术,太武帝十分敬重他,追封其祖母为冯翊夫人,其父修之为安西将军、秦州刺史、冯翊公,谥号哀公。宗族之人因他被追赠官职、爵位的有16人,出任郡县官员的有12人。

3 后代千里来归葬

除上文提到的葬于寇赞茔域的3个人外,目前发现此地还有寇赞子、孙、曾孙、玄孙等的墓志不下10方。这些墓志或明确说葬在宣穆公大墓之旁,或出土地点为洛阳城东北拦驾沟村一带。这其中有不远千里归葬洛阳北邙山的,但可惜的是,这十几个寇氏族人墓,在1918年到1926年陆续被盗,墓葬信息丧失殆尽。

另外,特别有意思的是,寇赞的父亲、弟弟和曾孙的名字里都有“之”字。寇赞,字奉国,其曾孙有名奉叔者;寇赞父亲名修之,寇赞弟弟名叫谦之,寇赞孙寇治之子名朏之。这看似完全违背中国古代避讳习惯的现象,却屡屡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而且大多发生在世家大族,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当数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其七个儿子名字皆带“之”字,最知名的是其小儿子王献之,王献之继子名王靖之(一作王静之)。

来源:洛阳日报人文河洛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