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豫台视窗 > 民俗采风

元宵节 东风夜放花千树 正月十五闹花灯

发布时间:2019-02-26 09:18:02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中国历史上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一个特殊的节日而有文献可考者,始于东汉明帝时的洛阳。河洛地区古老的元宵节传说、流传千年的美丽诗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共同丰富着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的人文内涵。

1 “元宵”一家喜团圆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流传有纪念“平吕”说、明帝敬佛说等。中国历史上以正月十五日为一个特殊的节日而有文献可考者,当始于东汉明帝时期的洛阳。《汉法本传》曰:“西域十二月三十日,是此方正月望,谓之大神变。汉明帝令烧灯,表佛法大明也。”这个起源说当与佛教有关。

据偃师市楹联学会会长、民俗文化研究学者师进通介绍,在河洛地区,关于元宵节的来历,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汉武帝时,在嵩山脚下,有一个美丽聪慧的女子叫元宵,做得一手好汤圆。元宵后来进宫当了宫女,时间久了,想念父母,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东方朔非常同情她,就为她出主意并安排了一番。不久,京城长安流传着四句偈语:“长安在火劫,宫殿尽焚灭;玉帝圣旨定,十五焰火夜。”汉武帝忙请东方朔商量对策。东方朔建议,十五晚上,让宫娥元宵做些汤圆,万岁焚香上供,千家万户都设案焚香;长安城所有门上都高挂明灯,男女老少都上街点鞭炮、放烟火,彻夜游玩;宫中所有人都要提灯出宫,与百姓同乐。

到了正月十五夜,元宵在自己的灯上特意写上“元宵”二字,元宵的父母与弟弟也进京城看花灯。弟弟高喊 “元宵——姐”!一家人就这样相聚了。这一幕被汉武帝看到,脱口而出:“好个元宵节啊!”皇帝金口玉言,从此,正月十五就叫“元宵节”了。

有学者认为,元宵节是古代的情人节。元宵之夜,不论男女都可以到街市看花灯,男女相遇,易产生爱情。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写传神,意境美妙。

2 火树银花不禁夜

“薄晚啸游人,车马乱驱尘。月光三五夜,灯焰一重春。烟云迷北阙,箫管识南邻。洛城终不闭,更出小平津。”这是唐诗人长孙正隐的《上元夜效小庾体同用春字》诗。唐高宗调露二年(公元680年)正月十五夜,陈子昂、崔知贤、韩仲宣、长孙正隐等6人在洛阳观灯游乐,各作一首五言四韵诗。长孙正隐为汇集在一起的这六首诗作序,介绍人们元宵之夜通宵游乐。

孙逖《正月十五日夜应制》诗反映唐玄宗在上阳宫的上元夜活动:“洛城三五夜,天子万年春。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舞成仓颉字,灯作法王轮。不觉东方日,遥垂御藻新。”这是洛阳禁院中君臣同乐、彻夜燃灯舞灯的盛况。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计时器)莫相催。” 这是唐朝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诗人在诗序中写道:“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火之会,金吾弛禁,贵戚及下里工贾,无不夜游。车马骈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夸竞,文士皆赋诗以纪其事。”

唐朝的《宫卫令》规定:每天早上五更三点后,就擂响四百下“开门鼓”;每天晚上衙门的漏刻“昼刻”已尽,就擂响六百下“闭门鼓”,宵禁之后不允许外出。而此诗中描写神龙元年(公元705年)上元夜,官府取消了夜禁,洛河上星津桥的铁索也被打开了,任游人往来。月光下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场面壮观。女伎们艳若桃李,一边袅娜行走,一边唱着歌曲《梅花落》。由这首诗出色的描写可知,洛阳城里的元宵之夜,成了不眠之夜。

3 燃灯舞灯喝油茶

元宵节又称为灯节。自古以来,河洛地区就有庆贺灯节的习俗。据原洛阳师范学院历史学院教师、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王盛恩介绍,隋朝洛阳的上元夜,已非常热闹。据史料记载,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隋炀帝因外族来东都朝见,就在洛阳端门街设置周围五千步的戏场,表演各种杂技、舞蹈、武术、魔术,通宵达旦,灯火通明。市井民众往来如梭,达官贵人争相观看。隋炀帝也微服出游,与民同乐,东都“自是岁以为常”。唐朝开元年间,国力强盛,唐玄宗多次巡幸洛阳,更是把上元夜的燃灯游乐活动推向高潮。唐人郑处晦说:“上在东都,遇正月望夜,移仗上阳宫,大陈影灯,设庭燎,自禁中至于殿庭,皆设蜡炬,连属不绝。”

王盛恩说,幼时,其老家伊滨区诸葛镇有挂红灯笼、燃灯、舞龙灯、喝清心茶等习俗。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掌灯时分,家家户户大门口上方挂红灯笼,而在大门口两侧和院内各屋门前点上用粗粮面做成的油灯盏。晚饭后,孩子们则提着各种各样的灯笼到大街上展灯。大人们则三五做伴,呼朋唤友,到大街上观赏舞龙灯。大街上火龙起舞,人山人海,欢声笑语,将元宵节的节日气氛推向高潮。而正月十六晚上,要喝清心茶,清心茶由炒面或炒米粉制作而成,俗称油茶,放有芝麻、花生。相对其他吃食而言,油茶做法及配料相对简单。所谓清心,则意味着新春佳节至此已告一段落,该收拾心情勤俭节约过日子了。

洛阳日报记者 刘永娟

来源:洛阳日报 人文河洛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