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当此进则全面振兴、退则必然落后的关键时刻,山西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优秀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能成就杰出人才。
在“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深入扎实开展之际,我省隆重召开“三晋英才”支持计划启动大会,以此礼敬为山西各项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英才们,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进而最充分激发各级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为我省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新局面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汇聚起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山西篇章的磅礴创新力量。在此,向首批入选的三晋英才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省各级各类人才表示诚挚的问候!
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近年来,省委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以空前力度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高位推动,注重改革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实现投入倍增,打出一套整体提高山西人才工作水平、增强人才活力动力的组合拳,推动人才制度机制和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实现了人才总量、素质和贡献率全面提升。全省广大人才胸怀高远志向,常年忘我工作,扛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破最大的难题,以智慧和汗水支撑起山西发展进步的大厦,在各行各业树立起奔跑追梦的标杆,赢得了党和人民的广泛赞誉。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这次“三晋英才”支持计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三晋英才人选的产生,贯彻了省委提出的“坚持条件、合理分配、规范评选、动态管理”的总体要求,坚持了“以德为先、事业为上、以用为本、有为有位”的鲜明导向,经过初步遴选、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严密程序,自下而上、层层选拔确定,具有较强代表性、示范性和引领性。“三晋英才”支持计划,就是要让广大优秀人才“名利双收”,受到尊崇和厚待!就是要激励见贤思齐、学比赶超,在全省上下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人才是山西最急最紧要的资源。站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历史交汇的时期,我们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又面临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我们清醒地看到,山西发展长期的资源依赖,对创新和人才产生了很大的“挤出效应”,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政策红利释放不充分、全社会创新氛围不足的问题仍需持续加以解决。启动实施“三晋英才”支持计划,就是为了适应时代进步,就是为了更好解决问题,它是“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的重要环节,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是一个集聚人才的品牌,是一个牵引改革的龙头,是一个创优服务的体系,必将激发各类人才的内生动力。全省一定要齐心协力把这件事抓好,打赢人才工作翻身仗。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三晋英才”支持计划已正式启动,接下来的关键是抓好实施。要健全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人才机制,加强与“三晋英才”的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人才特点,拿出更多针对性举措,切实把服务做到人才最需处。要落实好人才奖励金制度,确保资金投入到位、及时足额发放。要强化政策宣传解读,讲好三晋英才故事,大力营造为三晋英才喝彩的浓厚氛围。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动摇,压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在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才工作格局,把党的全面领导政治优势转化为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在人才问题上,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大境界、大胸怀,始终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善于包容、吸纳、凝聚各方面的人才,真正做到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改革创新天地广,奋发有为正当时。非常之人,应用非常之功。“三晋英才”称号不仅是响当当的荣尚,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希望三晋英才们珍惜殊荣,再接再厉,再立新功。高端领军人才是“塔尖”,是核心竞争力,希望坚守家国情怀,不断拿出更多高水平高价值的成果来,矢志追求卓越,始终屹立潮头,充分彰显先导带动作用。拔尖骨干人才是“塔身”,是中坚力量,希望保持积极进取姿态,发愤图强,向着事业发展的高峰奋力冲刺,不断打开创新创业的新天地。青年优秀人才是“塔基”,是基础支撑,希望对标一流,加强学习,勇于创新,挑战一切可能,在不懈的奋斗中让青春放飞人生梦想。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以“三晋英才”支持计划启动大会为标志,山西人才工作进入了全面提升的新阶段,各类人才也必然迎来大展身手、建功立业的新机遇新空间。希望广大英才心系山西强责任,奋发进取勇担当,对标一流攀高峰,知行合一树形象,努力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辉煌业绩,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山西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晋中日报)
主办单位:晋中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4—2639190 E-mail:jzstgab@126.com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