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豫台视窗 > 姓氏根亲

洛阳美酒香飘四方

发布时间:2019-04-24 11:18:37
  中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酿酒历史的国家之一,洛阳是中国酒文化的故乡。夏朝时,杜康在河洛地区酿造秫(shú)酒;汉魏时,洛阳杜康酒已负有盛名,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慨叹至今脍炙人口;北魏时,刘白堕在“洛阳大市”酿造的“鹤觞(shānɡ)”酒名扬海内;唐代时,洛阳城内设有官办的粮食加工作坊,洛阳酿酒业已相当发达……

  1 杜康酿酒始于洛阳

  酒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它的发明者,相传一是仪狄,一是杜康。晋人江统的《酒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也有史料记载,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仪狄和杜康都是夏朝人,最早的酒产生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这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在汝阳县蔡店乡杜康村西的杜康仙庄内,还有杜康墓。据《汝阳县志》载:“杜康幼时家贫,牧羊于空桑涧(今杜康村西南里许),把吃剩下的米饭(秫、粟类做的饭)弃二树洞,日久闻有酒香味,从而受到启示,经过反复试验,不断改进,终于酿造成秫酒(粮食酒)。”

  杜康酿造的秫酒具有醇厚芳香、回味悠长的独特风味,他创造的秫酒酿造方法,奠定了中国白酒酿造的基础,对中国酒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而被尊称为“酒仙”。

  酒被酿造出来后,就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品之一。古人一直有喝酒的习惯,祭祀要饮酒,丰收要饮酒,战争胜利更要饮酒庆祝,历代文人骚客更喜欢畅饮,为此还写下了不少的锦绣文章、不朽诗篇。

  杜康的名字也成为酒的代名词,其中曹操的《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成为千古绝唱;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总道忘忧有杜康,酒逢欢处更难忘”等诗句更是流传千古。

  杜康死后,人们将其诞生地称为“杜康仙庄”,并为杜康建庙祭祀。一说,在伊川县葛寨镇黄兑村。

  2 古代贵族喜爱酿酒

  去年11月,我市发现一大型西汉家族墓,其中出土的青铜壶里疑似装的是西汉的美酒,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据专家推测,洛阳西汉大墓墓主人身份可能为当时的郡守级别,或仅次于郡守的级别,这说明在当时的社会上层,已经形成一种酒文化,酒被达官显贵追捧,成为陪葬品,上层酿酒颇为盛行。“酒是粮食精”,这也反映出当时的酿酒业已经是一项规模很大的手工业。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介绍,洛阳西汉大墓的“美酒”是我国出土的第八例“美酒”,之前出土的朝代最早的一例是西周时期的,另外秦代有一例、汉代有三例、辽代有一例,还发现过一例清道光年间的酒窖。洛阳的属于汉代第四例。可想西汉时期生产力飞跃发展、国力强盛的境况,也说明洛阳在西汉时期虽然不是都城,但地位很重要,经济发达,社会稳定,王侯贵族愿意在这里安居。

  当时社会不仅有成熟的酿酒工艺、盛酒器皿,还有酒文化、酒礼仪。“汉高祖刘邦虽然出身农家,但其及后代非常向往贵族生活,讲究礼仪,汉武帝时推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汉风的传承、流传下来的古朴典雅的汉代书法艺术等都是汉代礼仪文化的象征。”史家珍说。

  3 “鹤觞”美酒名传天下

  至北魏时期,京师洛阳经济繁荣,商业发达,手工业以酿酒、制陶等为主。城西有“洛阳大市”,周迥八里,市西有退酤、治觞两个里坊,里内之人多以酿酒为业。其中,以河东人刘白堕酿制的“鹤觞(shānɡ)”酒最为著名。

  北魏人杨衒之所著的《洛阳伽蓝记》记载:“河东人刘白堕善能酿酒……京师朝贵,多出郡登藩,远相饷馈,逾于千里,以其远至,号曰‘鹤觞’”。

  可见,当时不仅有专门造酒的市场,而且酒已经远播千里,达官显贵以此为礼物,争相馈赠,行销甚远,名酒也显得格外珍贵。“鹤觞”,因来自远方,亦名“骑驴酒”。

  “鹤觞”还因一个故事,亦被称为“擒奸酒”。

  北魏孝武帝永熙年间(公元532年—公元534年),南青州(今山东省沂水县一带)刺史毛鸿宾带着“鹤觞”酒赴任,路上遇到盗贼抢劫。因为“鹤觞”喝起来非常醇美,盗贼饮之即醉,后皆被擒获。因而流传下来一句话:“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不怕弓箭,不怕大刀,就怕刘白堕酿造的春醪。

  刘白堕是河东人,因为做酒生意,迁到繁华地京师洛阳。一说是在洛阳建分肆,相当于现在生意做大了,又建了分店。河东,地处山西省西南部,这也充分说明,当时河东的酿酒技术已经传到北魏京师洛阳,早在那时,酿酒工艺就已经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天下了。

  除此,还有许多与酿酒有关的洛阳成语典故,比如大瓮盛酒、有眼不识泰山、金谷酒数、张公吃酒李公醉、黄垆之痛、阮籍神笔等,您可扫描二维码了解具体内容。

  洛阳日报记者 张静静

  来源:洛阳日报  人文河洛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