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济南资讯

[走在前列] 善感知 会喘气 有温度 智慧泉城飞入“寻常百姓家”

发布时间:2019-06-26 13:58:07

  “没想到20分钟就拿到了营业执照,不到一小时,公司的全部公章刻制完备,还完成了银行开户,太方便了!”提起在济南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一次办成”窗口办事的经过,市民崔玉芬一脸欣喜。

  行政审批的“零跑腿”得益于数据平台的打通,一张网、一个平台、一体化运行。在济南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正中开放性的窗口区域分类明晰、衔接紧凑,“马上办”窗口更是可在5分钟内办完所需事项。大厅叫号、前台受理、后台接件、统一出件、邮政快递等“一窗受理”,平台数据初步实现了无障碍流转。在这里,整合汇聚了全市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搭建起网上办事大厅,政务服务从“只跑一次”向“零跑腿”“不见面”“全程网上办”大步迈进。

  对大数据的应用,可以为老百姓提供个性化、全链条服务。“崔玉芬”的故事每天都在济南上演,涉及行政审批、交通出行、医疗卫生等市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方便了,像看病、停车、买东西、水电暖缴费等,只用一部手机就解决了。”5月25日,家住长盛小区的陈先生在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自助发票打印机上扫描二维码,约10秒钟后打印机就“吐”出一张加盖印章的发票。

  这些日常便利,正是济南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个缩影。党的十九大对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建设数字中国。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生态的不断优化,智慧城市建设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成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众多城市纷纷制定了智慧城市规划。目前,全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93%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700多个城市正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

  4月9日,凭借“山”的风骨、“泉”的精神、“湖”的开放、“河”的奔畅、“城”的包容等突出优势和各项卓越表现,济南新型智慧城市获评全国“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这标志着智慧泉城建设由“济南模式”跃升为“济南样板”。济南在700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充分表明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走在全国前列,发挥着先行示范的积极作用。

  “智慧城市”的建设,既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理念问题,关键看能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能否践行新发展理念,能否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摆在突出位置。荣誉的背后,是打破数据分割、打破利益格局的改革,是提高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努力,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

  “要下‘绣花’的功夫管理城市,在城市治理上走在前列。在实现‘平、亮、绿、美、净、齐’城市管理标准的基础上,用智慧化手段管理城市,建设‘善感知、会喘气、有温度’的智慧城市,努力打造有温度的城市”“城市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一个智慧的城市,是个动态的有机生命体。在智能系统的控制下,城市运转更加有序,资源调度更加合理。我们的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我们的城市更具智慧、更有人情味”……智慧城市就是要做到“优政”,进而实现“惠民”。在济南,一系列惠民利民的发展思路引领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实绩实效。去年我市荣获“2018中国领军智慧城市”称号,市民群众自豪感、荣誉感、归属感大大增强。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需要‘山’的风骨、‘泉’的精神、‘湖’的开放、‘河’的奔畅、‘城’的包容。”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忠林用这样的妙语形容济南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引发强烈反响。国内外专家对“善感知、会喘气、有温度”的智慧泉城也给予肯定和点赞。

  把握数字时代,共建美好生活,济南“高位”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围绕“优政、惠民、兴业”,将“沉睡”的海量数据通过“城市大脑”汇集,由“神经系统”激活,通过“智能感官”实现与市民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善感知、会喘气、有温度”的智慧泉城通过遍布全市的“毛细血管”和“智能感官”,实时采集城市数据,及时获知问题、研判方案――

  在济南交警的“交通大脑”展示平台上,全市的交通实况尽收眼底,“交通大脑”研判分析平台计算出每个辖区的拥堵指数,然后自动汇入“城市大脑”,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数据显示,济南市工作日早晚高峰平均延误时间下降近11%,交通拥堵指数环比下降8.9%。

  济南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的大屏上,城市被划分为大大小小不同的网格。在数百个“责任网格”里,全市有数千名网格巡查员,每天在网格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传,再由中心转办、督办和评价,保证每一个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都能及时得到解决。

  在龙奥大厦智慧泉城运行管理中心,作为全国首个政府整体购买云服务的示范样板,济南市政务云自2013年建设运营至今,目前已为多个单位多项应用提供了共享服务,实现了数据面向社会开放。

  适应数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需要,今年3月22日,我市整合相关部门的业务职能,组建了全新的济南市大数据局。短短两个多月,已基本建成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水平进一步提高,并逐渐显现出相应成效,全市大数据资源整合应用由此快速启航。

  去年召开的首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国际峰会上,与会专家就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对智慧泉城建设十分看好,在他看来,济南市发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具有有很好的带动性,“山东是人口大省、资源大省、经济大省,还是科技大省,所以济南市进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很大的优势”。济南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优势明显――是中国软件名城、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是国家智慧城市,电子商务、信息惠民、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是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城市和跨省域网络核心节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初具规模,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两大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3000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占据全省51%。

  近年来,济南牢牢把握新时代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秉持“智慧让城市更美好”这一基本理念和愿景,突出“政务服务、城市治理、民生需求、经济发展”四大领域,打造“感知、联接、计算、应用”四位一体的“城市大脑”、“神经系统”和“智能感官”,全面推进“6+N”智慧应用专题建设,让智慧赋能现代城市治理、社会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市要“大力实施智慧应用‘七通’工程,在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警务等领域实施一批智慧民生示范项目,让市民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成果”。济南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云、管、端”智慧城市有机生命体,感知、联接、计算、应用四位一体的智慧城市大脑和神经系统协同高效运转,业务数据化、数据智慧化、智慧普惠化基本实现。下一步,智慧泉城建设将围绕打造中国智慧名城“济南样板”这一要求,完善市、区县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架构,推进智慧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争创全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杆城市。

  海量数据的集合分发让济南生机勃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政务服务、产业发展、社会保障插上“智慧+”的翅膀,实现城市健康、可持续地智慧发展。出门前用手机看路况直播,行驶到路口看交通诱导屏选择路线,对路况了然于胸,有效避开拥堵路段,合理安排出行;手持一张卡,就能预约、挂号、就诊,互通查询其他医院的就诊情况;贷款不用出家门,点点鼠标,企业遇到的资金难题就迎刃而解……以新技术为基础构建起的智慧泉城,正飞速进入“寻常百姓家”,满足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智慧城市让生活更有品质。随着智慧泉城逐渐深入人心,“优政、惠民、兴业”的济南为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济南经验”,一个“善感知、会喘气、有温度”的智慧泉城正释放出无限魅力。(本报记者 范俐鑫)

(来源: http://news.e23.cn/jnnews/2019-06-26/2019062600067.html舜网-济南日报)

稿件由济南市台港澳办提供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