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云(1914~1988),原名高启方,山东省临朐县人,生于1914年。1934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在校期间,他加入读书会,阅读马列主义著作和进步书刊,在党支部领导下,积极参加反对托派和改良派的斗争,反对国民党对学校的反动控制,响应“一二?九”运动,举行罢课,进行示威游行。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济南乡师党支部委员、支部书记,济宁乡建干校党支部书记。在白色恐怖下,积极宣传马列主义,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壮大党的队伍。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高启云历任中共郓城县中心县委书记、临朐县独立团政委、新泰县委书记、莱芜县委书记、鲁中区党委一地委副书记、华东党校副科长、华东局组织部组织科长等职。在环境恶劣、条件极其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团结带领群众、发展抗日武装,建立民主政权,坚持对敌斗争,为建立、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长期对敌斗争中表现出了英勇顽强、有勇有谋、不怕牺牲的革命斗争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高启云历任中共济南市委工业部长、市委副书记、市委第一书记,山东省政府秘书长、省计划委员会主任、副省长、省委常委、省委书记等职。他长期主管经济工作,为山东省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化大革命”中,高启云受到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但他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信仰,同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表现了一位革命老战士的觉悟和勇气。粉碎“四人帮”后,他精神振奋,以全部精神投入工作。
高启云长期分管全省的经济工作,经常深入基层,善于发现总结推广经验。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高启云提出了解决全省经济比例失调,调整行业、企业、产品结构,以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措施。山东“五小”(小水泥、小钢铁、小煤窑、小化肥、小五金)企业的发展,淄博陶瓷业的振兴,全省农村沼气事业的推广等等,也都倾注着他的大量心血。
为了推进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扶持年轻干部的成长,高启云身体力行,于1983年带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离休之后,他仍积极从事各项社会活动,为文化艺术和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不辞辛苦,奔波操劳。1988年9月在济南逝世。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曾回忆:“启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搞特殊。无论在市、地或在基层,他都拒绝一切宴请和超标准的接待,更不接受土特产品。在县以上单位用餐,那时候一般都是按一天一元到一元伍角钱标准安排伙食,临走时由秘书结清食宿账目。如果超出了标准,相关人员会受到他的严肃批评。”
高启云一生投入革命和建设,同时又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化名人。他善诗、善画,尤以书法著名。他被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山东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山东老年书法研究会会长。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并流传海外。
如今,老一辈革命者和建设者的精神依然在传承。今年5月29日,“中共济南乡师支部王梦林爱心教育基金”成立暨济南乡师历史资料征集活动启动仪式在济南明湖中学举行。王梦林同志的子女、亲属,原山东省委书记高启云同志子女、亲属,济南乡师其他校友后代子女、亲属,原渤海区老领导、老首长的子女代表,景晓村、高启云同志生前共同工作过的老同事等纷纷与会。明湖中学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把爱心公益基金的每一分钱花好、用好,使其发挥出最大效益,以基金为载体让青年一代把革命的基因传承下去,不辜负革命前辈的殷切希望,让乡师精神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来源http://news.e23.cn/jnnews/2019-07-02/2019070200032.html: 舜网-济南日报2019-07-02)
稿件由济南市台港澳办提供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