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莱芜区杨庄镇的山东省万兴食品有限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产品远销日本、欧盟、韩国、新加坡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图为公司姜蒜脱水加工流水线,工人们正在对蒜片进行精选。(本报记者 张宪政 摄)
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以钢铁生产深加工为主导,集能源、机械、商贸、高科技于一体的国家大型企业集团。(本报记者 张宪政 通讯员 郑亮友 摄)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高新产业方兴未艾,特色农业接续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莱芜区抢抓区划调整千载难逢历史机遇,全面对标全市“1 + 474”工作体系要求,大力实施“12347”发展战略,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主动对标进位、先行先试、敢闯敢干,努力在省会新一轮发展中争先进位、走在前列,以高质量发展的“莱芜探索”为“强省会”建设贡献“莱芜力量”。
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去年1月3日,我们同济南市莱芜区达成了投资意向。今天我们再次签约,决定追加投资10个亿,打造正泰集团北方产业基地,力争5年以后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5月30日,在上海举行的济南市聚焦世界500强高质量“双招双引”推介会上,正泰集团副总裁、正泰电气总裁陈成剑表示。
此时,距离双方第一次牵手合作仅仅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去年1月份,位于莱芜区和庄镇的山东科虹线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重组合作协议。重组后的正泰电缆(山东)有限公司充分发挥技术、资本、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把科虹线缆的产能和正泰电器的技术品牌与市场优化整合,使企业产生了“1+1>2”的倍增与裂变效应。可以预见,随着签约落地,企业发展必将迈向更高水平。
这仅仅是莱芜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无独有偶。6月18日,山东九羊集团与东北大学无头轧制技术战略合作协议签字暨揭牌仪式在莱芜区雪野镇举行,成立“未来钢铁短流程技术创新中心”,致力于为我国钢铁行业产业升级和新旧产能转换做出示范,将九羊集团打造成济南市乃至山东省“绿色、智能、高质”精品钢研发创新基地,九羊集团的绿色转型之路由此加速。
新旧动能转换没有捷径可走,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培育壮大现有企业,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巩固和拓展产品市场占有率。
围绕这一目标,今年以来,莱芜区狠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通过拉长产业链、改造工艺链、提升价值链,传统产业逐渐焕发新生机。
阳光冶金新材料、鲁中啤酒智能化制造等43个重点技改项目先后实施,完成年度投资32亿元……
支持“两钢两电”加入“外热入济”工程网,引导泰钢、九羊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加大环保投入,拉长延伸产业链条,建设不锈钢基地和钢铁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打造一个千亿级企业和一个600亿级企业。
……
高新产业方兴未艾,“走在前列”赢得更大动能
5月15日,莱芜区与华为签署5G产业合作备忘录,双方在5G产业发展规划、联合打造5G行业应用试点、5G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助力莱芜打造“齐鲁智谷”。
时隔一个月,济南南翼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院士专家齐聚雪野,围绕优化济南市及莱芜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布局实地考察,为莱芜区打造“齐鲁智谷”、建设“智造长廊”建言献策。
行政区划调整后,莱芜区接连交出“高新”答卷,下好新旧动能转换的先手棋。长期以来,莱芜区经济转型升级面临诸多制约。围绕实现产业破题,赢得区域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莱芜区提出要围绕济南市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以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为支撑,以文旅康养、现代物流和现代农业三大配套产业为重点的“4+3”产业体系。
区划调整更为莱芜区高新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依托省会优势,莱芜区大力开展“三招三引”。1至5月份,全区在建项目达到100个,过10亿元项目10个,总投资318.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0亿元。全区引进院士2名,本科以上高层次人才63名,3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同时,新增省市级创新平台1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0%以上,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达到15%。
以此为依托,积极谋篇“一廊、两带、三核、四区”空间布局。与“4+3”产业体系遥相呼应,智造创新示范区,以雪野新城为引领,口镇新城为支撑,形成“一体两翼”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格局,雪野新城全力打造全省科教创新高地和“齐鲁智谷”,口镇新城以新医药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攻方向,全力叫响鲁中新药谷、中德能源城、绿色智造产业城品牌,做深做精钢铁绿色发展和现代物流集聚发展文章,打造对接济南、推动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打造中央商务区,重点加快主城区改造升级,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托证券、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电子信息、中介咨询、创新创意等城市服务业,打造金融街区、商务中心,形成彰显城市特色的CBD和“新地标”。打造康养文旅示范区,重点按照“全域旅游”理念,抓好“一山一水”即雪野湖、莲花山两大核心景区建设,与济南南部山区一体谋划,形成以“曲阜、泰山、济南(莱芜)”为核心的山东中西部文旅康养“黄金三角”,打造山东文旅胜地;在南部山区、雪野西部、口镇东部及羊里北部积极发展康养产业,推进康养与文旅的深度融合。同时,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
高新产业占比逐步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攀升。这既回应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推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发展要求,也成为莱芜区实现“在省会新一轮发展中走在前列”目标追求的重要支撑。
一季度,莱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3亿元,增长7.8%;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0%、16.1%。
特色农业接续发展,莱芜品牌迈向更高质量
6月25日一大早,位于高庄街道曹家庄村的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人们早就忙碌了起来。
从这里采摘的新鲜蔬菜大部分直供济南市场。早上采摘,中午就能端上市民餐桌。值得一提的是,其特色农产品“高庄芹菜”在2017年度被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组织的区域品牌价值评估为0.18亿元。
而位于杨庄镇的山东省万兴食品有限公司是莱芜区一家集农产品研发、种植、收购、储存、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的主打品牌“姜老大”系列产品涵盖有机保鲜、腌渍、脱水三大系列80多个品类,远销欧美、日韩、中东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莱芜区立足产业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优势产业精深加工,大力延伸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速。
品牌效益初步显现,莱芜生姜、莱芜黑猪被原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认定为原产地地理标志。“莱芜生姜”“姜老大”分别被评为山东省首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莱芜生姜品牌价值达123.66亿元;莱芜黑猪品牌价值达31.6亿元。莱芜鸡腿葱、高庄芹菜等获得原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证书……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山楂之恋田园综合体入选省级试点,新增国家级示范社2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认定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各2家,杨庄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名单,牛泉镇获批全省特色产业镇“乡村振兴示范镇”,口镇、羊里、寨里获批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示范镇,农高区被评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莱芜区被评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农业“新六产”示范区、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大品牌效应,莱芜区重点立足莱芜“三辣一麻”“三黑一花”“三红一白”产业优势,以国家级农高区为依托,着力打造“西部姜蒜、北部林果、南部果菜、东部药材”板块,发展农业“新六产”,打造具有莱芜特色的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
(来源: http://news.e23.cn/jnnews/2019-07-05/2019070500071.html 舜网-济南日报2019-07-05)
稿件由济南市台港澳办提供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