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济南资讯

开拓创新 勇争第一 铸就济南工业和信息化70年辉煌成就

发布时间:2019-08-21 14:11:14

  70载栉风沐雨,70载春华秋实,70载砥砺奋进。

  正在龙奥大厦举行的“不忘初心奋发图强――新中国工业档案文献展暨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成果展”,以历史为脉络,以创新为主线,再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济南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创造的一个个发展奇迹、巨变奇迹、崛起奇迹,展现了济南“逢一必争”的奋斗精神。

  站在新的起点上回望历史、回望那段光辉岁月,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创业历程、发展历程、繁荣历程犹在眼前,激励着我们创造更大的辉煌……

  筚路蓝缕,自力更生奠定基础

  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济南1904年自开商埠,开始了工业化进程,成为北方工业重镇。然而经历了战争创伤,1948年9月解放时,济南已是满目疮痍。

  1949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市有工厂43家、产品16种,分布在纺织、机械、化工、食品等12个行业,年工业产值仅为1.2亿元。

  面对这样的工业基础,济南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征程,济南二机床、济南柴油机厂转产军需用品,有力配合了全国解放和新中国成立;铁路大厂抢修一辆火车,被命名为“新中国号”;济南-徐州电信线路架设工程竣工,奠定济南通信枢纽地位……

  经过3年努力,济南经济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1953年,伴随着轰轰烈烈的“一五”计划,济南开启了工业建设新征程:济南汽车制造厂(中国重汽前身)成立,铁厂开建,纺织厂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就连山东人民广播电台修理服务部,也试制成功8英寸舌簧扬声器……

  统计数据显示,“一五”期间,国家投资济南工业6881万元,扩建改造了121个大中型骨干企业。随之而来的“二五”计划,让济南工业建设步伐更快、更大。

  济钢集团、黄台电厂、济南重工、山东电工电气集团等一批影响至今的企业相继开建;用于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的植物羊皮纸、中国第一辆重型卡车、第一台龙门刨床、第一台55型5吨和8吨凿井绞机、水泥行业第一座机械化立窑等代表新中国工业成就的产品相继在济南诞生。

  勤奋务实的济南工信人延续前进的脚步,基于前期成立的济南半导体研究所等机构,10余个无线电厂相继成立,生产电子元器件、收音机、电子管等产品。1966年,一个独立的电子工业体系基本形成。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计算机诞生;1975年,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回收成功……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都有济南半导体元器件的功劳。1976年,山东电子设备厂(今浪潮集团)研制成功磁芯板自动测试机,填补了国内空白,济南从此有了计算机工业。

  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写华章

  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济南工信人通过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奠定工业和信息化基础,那么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2年,济南工业和信息化则迎来了腾飞。

  这一时期,济南工业规模实力迅速壮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从十亿元、百亿元到千亿元的飞跃;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汽车、机械装备等支柱性产业迅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济南成为享誉全国的工业城市和信息化重镇。

  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济南工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先后涌现出一大批轻工业品牌,济南制造享誉全国:小鸭小鸭,顶呱呱;康巴丝,为您报时;踏上轻骑,马到成功……这些熟悉的广告语,至今还萦绕在老济南耳畔,听起来亲切,想起来自豪!

  在重工业领域,济南也是一马当先:20世纪80年代,济南柴油机厂研发出国内首台大功率天然气发动机,产品出口亚非拉国家;中国重汽集团与奥地利斯太尔公司合作,生产的“斯太尔”重卡,至今仍穿行在工矿企业、施工现场。

  在信息化领域,1983年,第一台浪潮微机在济南诞生,这是中国IT发展的新起点;1990年全球第一台中文寻呼机诞生,并开发制定了全球第一个汉字寻呼标准,沿用至今;后来,浪潮服务器不断刷新国内甚至世界纪录。

  有过高歌猛进,也有过艰难的爬坡过坎,好在济南企业扛过来了,挺过来了。2001年,济钢集团成为济南市第一个工贸收入过“百亿”的企业,重汽、炼油、浪潮四大行业龙头梯队跟进,陆续跨越百亿元大关。

  全国第一条信息高速公路(百灵网)、第一家网络店(三联)、第一台高清数字电视、第一个电子商务试点城市……这些说的都是济南,铸就了“中国软件名城”这块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

  济南工信人善于创新、逢一必争,这种担当精神创造出了全国第一台电机上置式豆浆机(九阳)、世界最大呋喃树脂生产基地(圣泉)、冲压设备进入美国福特核心生产线(济南二机床)、研发出豪克能技术(华云机电)……

  转型升级,建功立业新时代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我国开启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伟大征程。

  面对新命题,济南工信人开始了新的逐梦历程: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集中突破发展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先进材料、量子通信等十大千亿级产业,跑出了发展的“加速度”。

  一个又一个“第一”、“首次”和“前列”不断涌现:山东天岳批量生产出大尺寸碳化硅单晶衬底材料,打破欧美垄断;圣泉集团全球首创生物质石墨烯;中国重汽首款智能重卡、氢动力码头牵引车先后面世;齐鲁制药头孢针剂出口美国,生产出肺癌治疗特效药吉非替尼,打破国外医药巨头垄断……

  济钢集团成为我国首家全面关停钢铁主业的千万吨级城市钢企,实现转型发展,设立环保新材料科技产业园、“四新”产业园等,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147亿元,接近钢铁主业关停前的50%。

  在信息化领域,2014年,浪潮服务器出货量全国第一,蝉联至今;发布关键应用主机天梭M13,标志着中国跻身最高端主机核心技术国家;打造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面向实用化的量子通信网络“济南量子通信试验网”,建成全球第一个商用量子通信专网……

  扬起龙头,扬帆起航正当时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能否过坎的关键。要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大力培育创新优势企业,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牢记总书记嘱托,济南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落户,济南成为全国首个启动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的试点城市;新一代神威E级原型机系统在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正式启用,该原型机的6项应用入围“超级计算领域的诺贝尔奖”――戈登贝尔奖;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科技园启用,将研制建设领先全球算力的新一代超级计算机,打造根植山东、覆盖中国、辐射全球的超算互联网;智慧泉城获评全国“智慧城市十大样板工程”……

  制造业领域,5家企业(产品)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伊莱特重工成为全球唯一能够无缝轧制16米轧环的企业;中国重汽无人驾驶智能汽车首次进行5G公开道路测试;全球首台30000瓦高功率激光切割机在济南邦德激光公司诞生,这是中国光学装备制造业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39个项目入选全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数量居全省第一;众阳医疗机器人可辅助诊断2500余种疾病;鲁能智能巡检机器人可降低70%的人工作业成本;兰剑物流智能多层穿梭机器人全国烟草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

  一座“独角兽之城”正加速崛起,在山东省公示的《2018年山东省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名单》中,济南10家企业入围,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且数量全省第一!华熙生物的透明质酸钠凝胶,填补国内空白;赛克赛斯生物国内首创淀粉类止血产品;山大地纬成功发出国内首张区块链数字营业执照……

  一批“老树正在发新芽”,小鸭集团去年销售收入增长49.9%,今年1-7月增长近50%;康巴丝电波钟被评为单项冠军产品;轻骑经过重组,放下包袱,融入国际,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

  济南以70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近300年工业化的历程。惊人的跨越,见证着艰难而辉煌的历程,也预示着充满希望的前景。站在新的起点上,历史的机遇又一次迎面扑来,等待着我们去把握。

  今日之济南,顺应时代大潮,旗帜鲜明地提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十大千亿级产业和高端前卫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创新制造强市和智能经济强市,塑造省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沿着几代人开辟的光辉道路,开启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壮丽前景,济南人必将书写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崭新篇章!

(来源: http://news.e23.cn/2019-08-21/2019082100017.html舜网-济南日报2019-08-21)

稿件由济南市台港澳办提供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