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奔跑的济南,2019年以来交出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城市建设彰显大气,城市品质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有“国际范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民生济南”为初心与使命写下生动注脚;党员干部群众崇尚实干,勇于担当,锐意进取,让泉城骄傲地“扬起龙头”……
中央和省级媒体在点赞济南上,毫不吝惜笔墨――人民日报《济南“放管服”改革:放出活力 管出公平 服出便利》;新华社《济南加速审批服务改革让企业群众享“红利”》;光明日报《点赞济南: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大众日报《以“济南速度”奔向“大强美富通”》……
聚光灯下,正能量和要素资源加速向济南汇集。省会城市的气度和格局日益彰显,发展的速度与力量竞相迸发。济南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向着“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疾行。
担当,是这座城市的座右铭,实干担当、锐意进取,塑造“济南品格”
进入新时代,济南按下发展“快进键”。
山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践行“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殷殷嘱托。济南作为省会,更要走在全省前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让济南这个山东经济龙头扬起来”,为济南谋定新时代发展定位,擘画出全新发展蓝图。市委、市政府立足省会优势,超前谋划布局,向全市发出了推进“1+474”工作体系、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动员令,引领泉城全面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
一座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城市,她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3月10日,人民网首页头条刊发《山东济南:“1+474”工作体系点亮新泉城》。文章认为,“铆足了劲的济南,犹如冲锋的斗士,高唱着‘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奋进之歌,手挥改革利剑,正披荆斩棘奔向“国际化大都市”。5月5日,新华社刊发《济南谋变求突破“强省会时代”即将到来》。文章认为,一场新时代的“济南战役”已全面打响。济南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和魄力,咬定发展不放松,实现了“一年有势头”“两年有看头”“三年有突破”,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
推动济南实现跨越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担当实干。作风决定政风,状态体现担当。2月11日是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人民日报对济南市历下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状态进行了重点报道点赞。
人民日报暗访证实:节后第一天,济南干部工作效率高。
越努力,越幸运。2月27日,2019年全市“聚力项目建设加速动能转换”重点项目春季集中开工活动举行。人民网、新华社、大众日报、闪电新闻、海报新闻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平台纷纷刊发推送报道,为济南发展助力。
惟有快干实干,才能大有作为。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的劲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凝心聚力,尽锐出战。轨道交通1号线提前建成通车,轨道交通3号线也将于今年国庆节通车;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科技园连拆带建仅用108天就完成园区主体建设;新型“四不像”研究机构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济南……一系列让人目不暇接的“济南速度”,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赢得了主动。
今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91.67亿元、同比增长7%,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7%,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居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1%,高于全省平均8.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济南跑出了省会发展的加速度,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
创新,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
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在去年山东省党政代表团赴江苏浙江广东学习交流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指出,江苏、浙江、广东三省的成功经验,关键在创新,核心就是制度创新。今年7月,山东省党政代表团赴北京、上海和河北雄安新区学习考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忠林一针见血地指出,济南与先进地区最大的差距,还是差在敢想敢闯上,差在创新创造上,差在精细精致上,差在体制机制上。必须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抓好流程再造。
高质量发展道路,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刀刃向内推进制度创新,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让济南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上,印发《深化“一次办成”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和《关于公布市级政务服务“零跑腿”“只跑一次”“你不用跑我来跑”事项清单的通知》。为实现流程再造,济南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开创“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模式。
“一次办成”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国务院办公厅将济南首创的“拿地即开工”模式向全国推广,济南入选“中国营商环境十大城市”;自去年6月份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来,济南新增市场主体呈井喷式增长,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以平均每个工作日1100户的速度高速攀升,增速居全省第一。
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鲁网等媒体不吝溢美之词,以《重商之城让企业发展如鱼得水》《济南正式开启“一枚印章管审批”》《济南市进一步优化“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模式》《放大招!济南工程建设“拿地即开工”!375项审批秒变50个》等报道,关注济南,点赞济南。
央视点评:“济南市政府部门推出的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在真真正正为企业办实事,助推企业发展,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这既是保障民生,也是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的《华人华侨点赞――看!投资中国风景更好》,认为济南简政放权的力度非常大,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真正体现了“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服务态度。
科技创新,是城市前行的不竭动力。1月10日出版的《光明日报》在头版光明论坛栏目刊发了题为《为新时代的改革寻找“新动力人群”》的文章,对新时代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改革作了报道,文章特别提到了济南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情况,点赞济南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了市民出行一路通、群众办事一站通。5月底,2019中国?济南人力资本产业高端论坛举行,人民日报随后推出报道《关注济南“人才有价”平台为人才赋能》。
科技创新,让济南再次品尝头雁领飞的喜悦。全球首个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济揭牌,全球首台套量子激光雷达产品、全球首款使用量子密钥的商用安全加密手机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领域核心芯片已在济南研发和生产;新一代神威E级原型机系统在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正式启用;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植物基因编辑、人工智能源代码、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等一批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平台加紧建设。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济南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为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大后劲。
民生,是这座城市的温暖初心,做好民生“加法”,绘就“幸福地图”
一座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她的初心必然是民生幸福。济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付出和努力有目共睹。
治霾“不靠刮风靠作风”。群众口中的“空气质量变好了”、“城市环境整洁了”正成为这座城市的常态底色;
以壮士断腕决心优化产业结构。济钢实现全线关停,前后只用了半年多一点的时间;
甩掉全国“首堵”帽子,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城市路网,强精细化管理,打造智慧交通;
以“绣花精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
1月7日,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稿件《打通瓶颈路,不再“肠梗阻”!济南这样从“堵城”退群》,点赞济南打通多条瓶颈路,城市交通拥堵程度逐季度下降。
3月13日,新华社客户端以《“三桥一隧”破除交通瓶颈 济南加速迈向“黄河时代”》为题刊发文章,点赞济南市推进“三桥一隧”跨黄河桥隧工程建设,努力让黄河变成“城中河”,加速由“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
?哿ν?心,众志成城。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座城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最高综合性褒奖。3月20日,2018年度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成绩和排名在中国文明网公布,在28个省会(首府)、副省级全国文明城市中,济南以95.68分的成绩排名第一。
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文章《济南摘掉“大县城”标签给百姓文明美丽的家园》为济南创建文明城市点赞。
创城难,“守城”更难。人民日报持续关注创城成功后的济南,刊发《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没有终点》一文,点赞济南创城管理。
新华社刊发《济南以人民为中心提升百姓幸福感》一文,认为济南努力打造一座“温度之城”,让市民在享受城市服务、参与城市管理中真正找到主人翁的感觉。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忠林指出,济南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激情,提升城市品质和美誉度,打造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泉城,让济南成为更多人的“向往之城”。
这些让济南骄傲的声音,见证了省会城市的嬗变。
这些属于一千万济南人民的赞美声,让人心潮澎湃,欣喜不已。
荣誉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能一蹴而就。
我们惟有彰显勇于担当、顽强拼搏的气概,砥砺革故鼎新、自我革命的意志,才能激扬走在前列、扬起龙头的精气神。
相信千万泉城儿女,必将把赞扬和美誉化为压力和动力,坚定初心,砥砺奋进,当好新时代全省走在前列的排头兵。
(来源: http://news.e23.cn/jnnews/2019-08-21/2019082100020.html 舜网-济南日报2019-08-21)
稿件由济南市台港澳办提供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