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网评论员解读“26条措施”系列之一:“进一步”三个字沉甸甸又暖洋洋
【提要】11月4日,在江苏南京举办的2019年两岸企业家峰会上发布的“26条措施”(全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由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2个有关部门出台,与2018年2月发布的“31条措施”一脉相承。为此,中国台湾网连续刊发三篇重量级评论员文章,此为上篇:《“进一步”三个字沉甸甸又暖洋洋》。
11月4日发布的“26条措施”(全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相比2018年发布的“31条措施”(全称《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名称里只多了三个字——“进一步”。虽然这三个字听起来普普通通,却因其含金量更大、受惠面更广而显得“沉甸甸”,又因其饱含的同胞亲情而给人“暖洋洋”的感觉。在北方即将步入寒冬的11月份,“进一步”三个字带来的更多“同等待遇”,一定能带给台湾同胞更多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幸福感。
2018年2月28日,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有关部门发布了“31条措施”。一年多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不懈抓好贯彻落实,出台落实“31条措施”具体实施意见的地方已有102个,包括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个副省级城市,57个地级市,1个市辖区和4个县级地方。这些地方形成的“31条组合拳”,大大提升了广大台湾同胞的获得感,得到广大台胞台企的积极响应和普遍欢迎,有力促进了两岸交流合作。
如今,这种给予台湾同胞的同等待遇又有了一个“加强版”。“26条措施”的宗旨与“31条措施”一脉相承,是在对台工作中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像为大陆百姓服务那样造福台湾同胞的又一体现。“26条措施”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的主角是台湾企业,包括第1条至第13条,着力点是为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第二部分的主角是台湾同胞,包括第14条至第26条,着力点是为台湾同胞提供同等待遇。
“26条措施”的“进一步”体现在:同等待遇的含金量进一步提高。第1条支持台资企业同等参与重大技术装备和四类“中心”建设,助推台资企业加快科研创新,融入高质量发展;第10条支持台资企业同等利用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等保险产品,保障出口收汇和降低对外投资风险;第21条支持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台湾同胞参与职称评审,并认可其在台湾地区参与的项目、取得的成果、从事技术工作的年限等。
“26条措施”的“进一步”体现在:台胞台企的受惠面进一步扩大。第13条面向台湾青年,将助推76个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享受更多政策优惠;第14条面向海外台胞,将在职责范围内为海外遭遇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突发安全事件的台胞积极提供帮助,同时受理海外台胞申请办理各类旅行证件等事务;第25条和第26条面向台湾运动员、教练员,将为其在大陆参加体育比赛和职业联赛、开展学习交流等创造更好环境,提供更优条件。
“26条措施”的“进一步”体现在:聚焦更多的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帮助台胞台企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更广、更深。第2条明确欢迎台资企业参与大陆5G建设,共享大陆5G商机;第9条明确台资企业可依法享受与大陆企业同样的贸易救济措施保护;第16条明确台湾同胞可以同等使用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大陆交通运输新业态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也许今后大陆还会出台更多个“进一步”,它们的内容各有不同,但不会改变的,始终都是祖国大陆愿意用善意、亲情拉近两岸同胞心理距离的诚意与善意。正因为如此,“进一步”三个字的份量,才会如此沉甸甸,又暖洋洋。(中国台湾网首席评论员: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