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豫台视窗 > 风景名胜

雪泥鸿爪龙耳寺 崤函道边苏秦村

发布时间:2019-11-13 10:38:36

  □河南日报记者赵慎珠

  大雨倾盆,来去匆匆,到处湿漉漉的。柏树高大,郁郁葱葱,渑池县西南12公里处的苏秦村,就隐藏在那大山深处。沿着泥泞的小路走到山岭,向下望去,植被茂密,竟很难发现小村的踪迹。

  村落依山而建,地势东高西低,村北,有河流依村而行,村南,有山势延伸而去。村民说,这种规划遵循了“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祖训,即使经历战乱,也能为村民们提供很好的隐蔽。

  村内有龙耳寺,900多年前,苏轼沿着险峻的崤函古道而来,相传在寺院小住,兴之所至,题诗壁上。

  阁楼、庙宇、祠堂,十几处明清院落,遥遥相望,绿树密密匝匝,青砖灰瓦点缀其间。苏秦村是否与战国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有关?千年古村落,会收藏多少不为人知的往事?

  ◎雪泥鸿爪

  小村宁静,雨的洒落,使得满街滋润,格外清爽。谁家的架子上,红红的西红柿挂满了水珠,摘下一个,湿润润一咬,酸酸甜甜。一只小花猫从一个墙角钻了出来,向空荡荡的街巷扫了一眼,又极快地消失在街的尽头。由于迅疾,像突然发生又未发生。几个结伴女学生的出现,比它从容,学生们坐在画架前,一笔一画点染着,小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活泼在了水粉画中,艳丽、柔和、明亮的色彩,招摇着新鲜与迷离。千年时光就在这新鲜与迷离中转瞬而逝了。

  村中心的中央洼地处,有一座二层建筑,一层是涵洞,宽约3米,高约6米,由巨大石条铺设,层层垒砌,二层曾经供奉过“文武二圣”孔子和关羽的塑像,村民称为文武阁。村内有碑记载,它重修在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文武阁青砖到顶,完好无损,注视着人来车往。

  村南的土山,莽莽苍苍,好似一条长龙,恰在龙耳朵的位置,建有一寺,取名龙耳寺。古人建造寺院,常选在深山幽谷之中,龙耳寺亦然。若从高处俯瞰,寺周围的九条土岭,如同九条巨龙,龙耳寺就坐落在最大的一条龙的耳朵上,四周山清水秀。

  寺院面北而立,依山而建,山背面有一座小山,满山青翠的柏树,柏树山由此而得名。

  龙耳寺山门前一棵高大的梧桐树,遮天蔽日。山门两边的山墙上,雕刻着一雌一雄两只麒麟,山门的房檐下,青石雕刻的六条龙,活灵活现。龙头凶悍,獠牙锋利,龙眼饱满,鬃毛清晰。龙身摇摆弯曲成弧线,周边点缀云纹,似在水面,又似在云端。

  寺分两院,中有大殿,建筑多是五脊六兽,狮子海马,筒瓦滴檐,非常气派。神案前,香烟缭绕,偶尔,一两声磬音,在空寂的院落里回响。

  金大定、元至正、明嘉靖年间,寺院相继重修,立碑为纪,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又立下一通八角石柱。

  《渑池县志》中写到,寺院建于唐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宋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四月十一日,敕封为寿圣院,《宋寿圣院牒》记有“沔池县苏秦村龙耳院(寺)房舍三十二间……宜特赐寿圣院为额。”

  寺院声誉日隆,访客往来不息。

  900多年前的一个早春,苏轼、苏辙兄弟二人,沿着崤函古道一路西来,经西安赴开封赶考。此时的古道,残雪照山,冷风刺骨,崎岖难行,他们的手脚冻伤了,两匹瘦马也冻死在了路上。相传,无望之时,两人走进了附近的龙耳寺。

  寺院老僧奉闲见有来人,和颜悦色,殷勤相待,温暖了饥寒交迫的兄弟二人。或许是感激,或许是欢喜,苏轼、苏辙多了几分真性情,题壁挥毫,不羁与洒脱跃然壁上。

  三年后,苏轼中举,外放陕西凤翔为官,又要经过渑池,苏辙送苏轼到郑州,分手回京,作诗一首《怀渑池寄子瞻兄》,“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

  苏轼再次途经崤函古道,来到龙耳寺时,早已物是人非,老僧奉闲去世,留下了一座藏骨灰的新塔,题诗的墙壁也已经坏掉。往昔艰难,人生偶然又无常,他多了几分感慨,写下《和子由渑池怀旧》,相和苏辙,诗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雪泥鸿爪”由此成为一种人生态度的诗意象征。

  ◎苏秦旧宅

  出得龙耳寺山门,走下石板铺就的台阶,是一道小坡,顺坡而下,坡底有一条小溪,溪水潺潺,长年不断。溪水两岸,花草繁茂,溪水之上,石桥小巧。桥的尽头,有一村庄名为庵北村。从前,村里的女人们常常三三两两,在溪边挑水、洗衣。龙耳寺东侧,相传是桃花庵的旧址,如今有一片桃树林,每到春季,满树桃花,一派妖娆。

  龙耳寺碑文记载,到了金大定十三年(公元1173年),“此地奇功,圣像同宗,翠摇精字,壁挂寒松,层林映月,绿水流通,绵绵南北,密密西东;飒飒林敲松伴月,清清筠撼水前风”。那时的寺院,该是久负盛名了。

  相传,战国末期曾佩六国相印的苏秦,曾在这里生活。

  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开篇的第一句话是:“苏秦者,东周雒阳(今洛阳)人也。”史料记载,周时,渑池为雒阳边邑,秦统一后才置县。

  清代嘉庆版的渑池县志,引用《伽蓝记》中的一段原文:“乃今渑亦有苏秦村并五女之冢,或为苏秦之别业欤?”县志由此推测,这里可能有“苏秦旧宅”。

  《伽蓝记》又称《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北魏人杨炫之所撰,成书于东魏孝静帝(公元534年至551年)时期。书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卷叙述,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载详实。它与郦道元《水经注》一起,被认为是北朝文学的双璧。

  1988年版《辞海》“苏秦”条为:“苏秦,战国时东周洛阳人。”1999年版的《辞海》,“苏秦”条则改为:“苏秦,战国时东周洛阳乘轩里人”,有人说,这一带大约是在今天洛阳市洛龙区李楼镇太平庄村。两地各自论证,至今无果。

  苏秦村村民说,1000多年前,这里就被称为苏秦村,苏秦故里还会是别的地方?

  苏秦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在《战国策》《史记》,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中的《战国纵横家书》,又为苏秦生平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战国时期,诸侯纷争,众多读书人以游说的方式来实现自身价值。苏秦、张仪等众多优秀的谋臣策士,经常到各国游说,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成为战国时期的一道风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首推苏秦。他落魄过、辉煌过、恐惧过,最终结局又极为悲惨。他的行为,他的励志,无不带着浓郁的传奇色彩。

  苏秦本是一介寒士,住在土洞茅舍,但他勤奋,拜师学习,师从齐国的鬼谷先生,学成之后,就开始到各地游说,总是无功而返。特别是他游说秦惠王时,一连上了十次书奏,他的主张终究未被采纳,灰溜溜地回家。回家时,他绑着裹腿,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担着行李,形容枯槁,脸色黝黑,穷困潦倒,十分落魄。

  兄嫂、弟妹、妻妾纷纷讥笑他,受辱的苏秦“很受伤”。他偶然得到一本《阴符》奇书,刻苦攻读,常常学到深夜。他手拿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在大腿上刺一下,猛然间的疼痛,让他一个激灵,再坚持读书,“锥刺股”的典故由此而来。

  ◎五女之冢

  苦读一年的苏秦,再次出征。苏秦屡次游说各国,满怀豪情而去,总是无功而返。他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一而再,再而三地游说失败,却并没有一蹶不振。苏秦文采飞扬,辩才超群,一次比一次坚定,一次比一次坚强。他周游到燕国时,燕文侯听了苏秦的“合纵”策略后,如醍醐灌顶,马上给苏秦配备车马,送他到赵国游说。

  苏秦针对不同的对象,顺应其心意,或激或励,或羞或诱,成竹在胸。最终,赵国、韩国等六国听从苏秦安排,组成合纵联盟,让他做盟长,统一调度本国的车马军队。苏秦同时担任六国相国,风光无限。

  苏秦约定六国联盟后,被赵肃侯封为武安君,苏秦将合纵联盟盟约送交秦国,从此,秦国不敢窥伺函谷关以外的国家,长达十五年之久。

  《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不费一兵一卒,说服齐王归还了燕国的十座城池,却遭到燕国其他权臣的妒忌、诋毁,燕王不再让他担任官职。苏秦与燕王做了推心置腹的表白后,才消除了燕王的顾虑,继续让他担任原来的官职。同时,燕王也知道了自己的母亲与苏秦私通,不但没有怪罪苏秦,反而对他越发优待。

  即使这样,苏秦仍怕被杀,非常恐惧,终日如履薄冰。于是他主动请缨,要求到齐国做卧底,为燕国服务。

  齐湣王在位时,齐国大夫多人与苏秦争宠,便雇人去刺杀他。苏秦当时没死,带着致命的伤逃跑了。苏秦临终时对齐王说:“请您在人口集中的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示众,刺杀我的凶手一定可以抓到。”齐王照办,凶手果然主动出来,被齐王杀掉了。

  司马迁称苏秦“其智有过人者”。《盐铁论•褒贤》说:“苏秦、张仪,智足以强国,勇足以威敌,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

  苏秦的一生,大起大落,他的家室,史料中并无过多的记载。龙耳寺所在的柏树山南坡,向西不远处,有四个大土丘,一大三小,呈不规则排列,相距分别有数十米、上百米,村民称为“五女坟”,相传是苏秦五个女儿的长眠地,也是《伽蓝记》中提到的“五女之冢”。

  据说,苏秦成名后,把夫人和五个女儿安顿在这里,女儿个个相貌出众,聪敏贤孝,加上门第高贵,一时难以出嫁。

  大女儿、二女儿相继忧郁而死,葬在柏树山上。三女、四女不幸染病而亡,葬在前两个女儿旁边。五女18岁时,苏秦被车裂而死,苏夫人悲痛欲绝,不久于人世。五女殡葬母亲后,自缢而亡。乡人把五女葬在了大女儿的身边,同一个墓冢。而后,在四个墓冢前栽下柏树,后来柏树漫山遍野。

  80多岁的村民讲述,老人们说过五个女儿的四个冢是相通的,地上留有多个通气孔。他们在墓冢不太远的地方走路时,经常会听到脚下的空洞声。五女坟曾多次被盗掘,损失如何,不得而知,或许会埋藏着千年秘密。

  ◎院落相连

  雨后初晴,盈盈的绿色在灰瓦上缱绻,它的旁边,一个院子废弃了,不再住人。

  石板路带着湿润的印记,踩上去,有沁人的清凉。沿石板而行,转进一条窄巷,拐过一个斜坡,一片残垣,又一个院落,一排排老旧的墙砖灰瓦。

  没有了欢声笑语,或是浅吟低叹,也许屋门再也不会开启,沉沉睡在了岁月里。

  大约建于明代的进士住宅,二进院落,五脊六兽,主房宽阔,方砖铺地,做工考究,门前三级台阶,木质大门,纹饰木窗。村民李氏父子家的院落,一连两座院,坐北朝南,青砖到顶,立木砖混结构。十多处老宅相望,当年精心修葺家园的人,早已淹没在了时光深处,建筑却流经百年。木窗上有精雕细刻的梅兰竹菊、八仙过海、福禄寿喜……不同的画面,或许蕴含着主人不同的心性,那些深深浅浅的雕刻,伴随着他们起起伏伏的人生。雨打花窗的黄昏,他们会以何种心情推窗听雨?月朗星稀的夜晚,他们又会以何等姿态临窗赏月?抬眼处,仿佛看到一个个远去的身影。

  是什么人建起了长长的院落,他们有过怎样的过往?大多数村民只言片语,含糊不清。村子东北部的台地之上,有清代建的李氏宗祠,青砖墁地,祠堂的墙壁上,镶嵌着两块碑,碑文有些模糊,隐约能看到李氏宗族的族谱,但是宗族的历程,却又语焉不详。

  渑池县交通运输局局长侯建星说,苏秦村附近有两条著名的古道,丝绸之路上的崤函古道和三国时期的北山高道,苏秦村就在北崤道上,北山高道从村子的西北4公里处蜿蜒西行,小村交通可谓便捷。崤函古道分为南北两路,南崤道,由陕州沿青龙涧、雁翎关等地,进渑池县境,入洛河河谷,再经洛宁、宜阳东行至洛阳;北崤道,由陕州城沿涧河东行,经龙耳寺、朱城(俱利城)等地,过新安,顺谷水达洛阳。北崤道是崤函古道东段最为险要,也最为便捷的一条通道。或许是这两条古道相邻,带来了苏秦村来来往往的兴盛。

  龙耳寺从唐代建院伊始,每年的正月二十五,会在寺院举行一次盛大的文化庙会,已传承1000多年。2019年的庙会上,聚集了踩高跷、扁担官、“垛子”、划旱船,还邀请了威风锣鼓、柳园狮子和濮阳杂技、魔术表演。那是村民小有成就者张新峰出资请全村人看大戏,逛庙会,围着大锅吃杂烩菜,连续三天,村民“狂欢”。

  苏秦村的老宅院,没人说得清楚它们的历史,村民们却乐得讲述苏秦的诸多故事,五女坟的神奇传说。苏秦,是他们最久远也最亲切的记忆。

  绘图/王伟宾 摄影/赵慎珠

  来源:河南日报 精彩周末 行走中原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