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豫台视窗 > 风景名胜

从刘秀墓园,走进历史深处

发布时间:2019-11-13 10:08:02

汉光武帝陵

刘秀墓

  □杨青平

  一

  刘秀墓位于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铁榭村,孟津县和偃师市是邙山陵墓群的主要区域。邙山陵墓几乎都在邙山之南,而刘秀墓却在邙山之北,为什么呢?这是未解的千古之谜。

  邙山陵墓群始于东周,古墓葬有数十万之多,大型封土墓有970多座。两千多年来,邙山陵墓群盗挖严重,而刘秀墓许是因为薄葬,从未被盗挖过,2001年,汉光武帝陵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58棵唐柏掩映着刘秀墓,它是汉光武帝刘秀与光烈皇后阴丽华的合葬墓。1500多年的古柏拔地通天,苍翠蓊郁,是全国少有的古树群。汉光武帝陵占地100亩,始建于公元50年,近山傍水,肃穆威严,神道宽阔,直达陵前。墓冢占地25亩,冢高5丈余。墓冢斜坡上古柏森森,墓冢顶部,也有5亩大,柏树成林。绕墓冢步量一圈,约150丈,折合一华里。

  刘秀墓,我去看了,听导游讲了,去之前读了史书,到那里读了碑文,然后就克制不住地浮想联翩,琢磨刘秀一生的几个细节。

  《东观汉记》记载,刘秀的出生地是陈留郡济阳县城(今河南省兰考县固阳镇)。“东观”是东汉宫廷的一座宫殿,那儿是朝廷的档案馆,班固在此写完《汉书》接着写《东观汉记》,记东汉历史。范晔的《后汉书》比《东观汉记》晚300多年。

  刘秀的父亲任济阳县令,任满后转任南顿县令,南顿县城在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东观汉记》说刘秀出生那年济阳县“大丰熟”,出现了“一茎九穗”的谷子,因此起名为“秀”。“大丰熟”或可信,而“一茎九穗”不可信。

  刘秀9岁时,父亲卒于南顿县令任上,时任萧县县令的叔父把刘秀一家接过去抚养。萧县今属安徽省,与河南省永城市毗邻。《东观汉记》《后汉书》都记载了刘秀还乡。刘秀的家乡在湖北省枣阳市吴店镇,枣阳市与河南省的唐河县、新野县、桐柏县毗邻,在汉代同属南阳郡。

  刘秀这一枝皇室后裔,为什么落户湖北枣阳?这要从汉景帝说起。

  据《史记》记载:汉景帝醉,夜召程姬,程姬来了月经,便让侍女唐儿打扮成自己,去侍奉皇帝,竟怀孕,生一子。因母亲地位卑微,这个皇子被封在偏僻荒凉的长沙为王,且封地狭小。这个长沙王就是刘秀的六世祖。汉景帝有14个儿子,长沙王是第六子。《史记集解》补充道:汉景帝晚年,诸王来朝,宴席上为汉景帝献舞,唯长沙王跳舞缩手缩脚,身体不回旋,汉景帝责怪他,他应对道,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这让汉景帝产生怜悯之情,又给他加封武陵、零陵、桂阳三个郡的几十个县,他的封地因此相当于西汉前期的王。

  长沙王的一个儿子封为舂陵侯,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因为“推恩”,下一代舂陵侯的封地只有一个乡,他却嫌土地潮湿不打粮食,竟要求朝廷调换,朝廷就给他调换到了南阳郡蔡阳县白水乡。因为舂陵侯的到来,白水乡改名舂陵乡,今为枣阳市吴店镇。这个舂陵侯就是刘秀的曾祖父。

  舂陵乡的土地税不过几万斤粮食,仅够大家族吃饭而已,所以他的子孙仍需另谋职业。刘秀的父亲、叔父走上仕途,而刘秀年轻时农忙务农,农闲贩粮。

  二

  《后汉书》记载,刘秀在王莽称帝后“乃之长安,受《尚书》”。《东观汉记》也记载刘秀“入小学,后之长安,受《尚书》”。《后汉书》还记载刘秀称帝前夕,他“在长安时同舍生彊华”来投奔他,而彊华是太学生,那么刘秀当然也是太学生。史书之所以不明言刘秀是太学生,是避讳刘秀曾受惠于王莽新政。王莽新政之一就是扩建太学,设立郡县官学。

  刘秀专攻《尚书》,可是《东观汉记》说他“大义略举”,《后汉书》说他“略通大义”。《东观汉记》接着说他“因学世事,朝政每下,必先闻之,具与同舍解说”,可见刘秀并不专心治学,却对世事、朝政更关心,抢先阅读朝廷公文,再与同学解说。

  在刘秀墓园,刻着汉代五铢钱的水泥砖星罗棋布。“口”代表钱孔,右为“五”,左为“铢”,均为篆字。铢是汉代重量单位,6铢为1锱,4锱为1两,故有“锱铢必较”这个成语。五铢钱就是五铢重的钱,始于汉武帝,在民间有很高信誉。王莽废止五铢钱,7年间4次改币制,改了废,废了改,导致物价阶梯式飞涨,这是王莽灭亡的重要原因。刘秀统一全国后,废止王莽币,恢复五铢钱。

  《后汉书》记载,刘秀到长安上太学的时间在“王莽天凤中”,“天凤”是王莽的年号之一,由此推算,刘秀是在22岁到的长安。看到执金吾(长安警备司令)威风凛凛,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比阴丽华大10岁,此时阴丽华才12岁,而刘秀认识她应当更早,可谓青梅竹马。

  在刘秀墓园,刘秀与阴丽华的爱情,被附会为柏树与楝树之恋。拥抱在一起的两棵树,粗的是柏树,细的是楝树。楝树的谐音是恋树。楝树苦,又叫苦楝,谐音苦恋。楝树与柏树拥抱,则是拟人化了的爱情,所以树下挂满了游客的连心锁。

  楝树的果实,喜鹊爱吃,喜鹊吃下果实,排出果核,为楝树传宗接代。柏树长寿,几百年上千年的柏树难免出现树身空洞,喜鹊或把楝树果核排在树洞里,于是楝树就长在柏树上,这叫“苦楝(恋)柏”。

  刘秀墓园的“苦楝柏”,楝树像铅笔芯一般被柏树环抱,一同扎根于土壤,真是自然奇观啊!

  三

  昆阳就是现在的河南叶县。昆阳之战更始军以少胜多,王莽军惨败。

  “更始”是西汉的最后一个年号,“更始帝”是刘玄。刘玄是刘秀族兄,没出五服,同一个曾祖父。

  在昆阳之战的前5个月,刘玄称帝,年号“更始”,封了众多大将军、将军,而刘秀仅为偏将军,只能做将军的副手。更始军北上,攻下了昆阳、郾城。王莽调集42万大军从洛阳直扑昆阳而来,而昆阳守军只有八九千人。

  综合《东观汉记》《后汉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可以确信,昆阳之战主要是刘秀之功。昆阳城内的将军们欲弃城而逃,刘秀劝阻并进言:逃跑必将全军覆没,不如据城抵抗,我去郾城搬兵,或许有救。刘秀刚出城,官军就包围了昆阳。守军请降,官军不许,守军只得死战。

  郾城的将军们欲留半数兵力看守抢来的财货,刘秀劝道:如果战败,财货易主;如果战胜,财货无限。将军们被说服,率全部兵力1万多人,随刘秀奔昆阳。刘秀率千人为先头部队,在昆阳包围圈外,遭遇数千官军,刘秀率千人冲杀过去,斩杀数百人。

  刘秀率三千敢死队冲击主帅、副帅所在中军,后队跟进,城中守军亦呼喊而出攻其背,万余敌军顷刻瓦解,副帅被斩杀,主帅急逃跑。各营寨官军受军令约束,不敢擅自出营相救,只能作壁上观,见主帅逃跑,亦四散而去,逃回各自州郡。40万人大溃退,车碾马踩人践踏,死者不计其数。

  昆阳之战,就是这么传奇。刘秀与诸将的差别,是一个心怀天下的太学生与一群草莽英雄的差别。刘秀身高七尺三寸,汉代尺寸小,折合今1.68米,可见并无万夫不当之勇,却勇冲敌阵,何也?盖意志力使然。

  四

  如今,在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到处都有“王莽追刘秀”的民间传说,而狼狈不堪的刘秀总能化险为夷。可是史书上并无这样的记载,倒是有“王郎追杀刘秀”的记载。

  昆阳之战之后,王莽新朝大势已去,有些州郡期盼更始帝诏令,有些州郡割据自立。刘玄派出多路使者,抚慰归顺者。刘秀过了黄河,官吏、乡长“争持牛、酒相劳”(《后汉书》),一个“劳”字,说明刘秀带有一些随员。

  前面是邯郸。有刘姓王的后裔刘林,给刘秀献“决黄河水淹赤眉军”之计。汉武帝曾亲临黄河堵决口,今竟然人为决河,那是千秋之罪啊。黄河在此是南北走向,河东是今山东,山东有几十万农民起义军,因与王莽军作战时眉毛涂红,故名赤眉军。

  刘林是个豪侠之士,在邯郸有威望,献计遭拒,恼羞成怒,遂拥立王郎称帝。王郎是个算卦的,自称汉成帝之子,流落在民间。但有刘林拥立,百姓一时信以为真。刘林还放言百万赤眉军将渡过黄河拥立王郎,大多数郡守、县令畏惧,表示归顺。

  刘秀是王郎最大威胁,王郎悬赏“食十万户”捉拿刘秀。这个赏格很高很高,当时刘姓王的食邑也只有几万户。于是,“王郎追刘秀”就在河北大地上演。

  据《资治通鉴》:刘秀从蓟城驱车日夜南驰,不敢入城邑,睡在道路旁。饥饿难耐,向乡民乞食。到了饶阳县(今饶阳市),饿得走不动,遂进入驿站,刘秀冒充邯郸使者,而随从却抢夺食物,狼吞虎咽。驿吏看出破绽,出去用棒槌敲鼓,声震遐迩,以求招来官军,且高喊“邯郸将军到”。刘秀及部属吓得脸色煞白,欲登车逃走,又怕逃不掉,不如镇静应变。刘秀缓缓落座,对驿吏说:“请邯郸将军进来。”许久,不见邯郸将军,刘秀一行才离开驿站,继续日夜兼程,冻得满脸裂痕,闻王郎追兵在后,个个恐惧万分。到滹沱河,河水结冰,得以过河。前行数十里,惶恐不知所向,幸遇一位老者,告诉他们信都(今衡水市)太守忠于汉室,刘秀大喜过望。

  信都太守是南阳郡宛城人,他独守孤城,抗拒王郎,见刘秀到来,官民山呼万岁。刘秀以信都为据点,开始反击王郎。

  王郎与王莽谐音,“王郎追刘秀”在民间就传为“王莽追刘秀”。在刘秀北渡黄河的前1个月,更始军攻入长安,杀了王莽,所以不可能发生“王莽追刘秀”。

  五

  杀了王郎之后,部下多次劝刘秀称帝,刘秀都不答应,因为河北还有几十万铜马军。铜马军因在铜马这个地方起义而得名。刘秀兵力不如铜马军,便烧其粮草,断其粮道,铜马军无粮难支,只好投降,但军心不稳,或可生变。刘秀单骑入营安抚,令铜马军将领万分感动,说:“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这就是成语“推心置腹”的典故。

  就在此时,刘秀太学时的同宿舍同学彊华,持《赤伏符》从长安来到军中。刘秀部下再次劝刘秀称帝,刘秀欣然答应。或许刘秀等的就是这本《赤伏符》。

  《赤伏符》的“赤”是指刘邦,刘邦斩白蛇起义,有人就编造神话,说白蛇是白帝之子,刘邦是赤帝之子;“伏”是隐藏、暗示;“符”是符命。《赤伏符》就是刘邦从天上降下的符命。这是在王莽新朝秘传的谶言书。谶言是人为编造的神秘而隐晦的预言。

  “天意不可违”,刘秀的登基仪式在军营旁的田野上举行。燃篝火告天,筑高坛祭天,登坛宣读祝文。祝文引用谶言曰“刘秀发兵捕不道(“捕不道”就是起义反王莽),卯金修德为天子”。“卯金”是繁体字刘的左偏旁,这第二句则是刘秀编造的谶言。

  称帝后刘秀的军队主要是铜马军,所以时称刘秀为“铜马帝”。刘秀登基的地点在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登基时间距他过黄河1年8个月。

  登基以后,刘秀用了12年时间平定天下,最后平定陇、蜀割据势力,产生一个成语叫“得陇望蜀”。

  六

  平定天下4年后,刘秀还乡,宴请宗亲。宗亲中的老太太们酒酣喜悦之际便话说刘秀当年:“他少年时老实厚道,温柔绵绵,没想到他能有今天。”刘秀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刘秀墓园,一通“大宋新修后汉光武皇帝庙碑”的碑文写道:“保功臣之令名,进文吏而致治,有始有终者,惟光武皇帝而已。”这是说保功臣美名,用文人执政,始终不杀功臣者,只有光武帝。这是一千年前的评价。现在史家仍是这个评价。墓园中还有清朝乾隆五十六年立的“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碑。

  刘秀登基后战事频繁,农业“十税一”,这在古代算是低税率了。“十税一”仅施行6年,就改为“三十税一”,这是“文景之治”的税率。刘秀曾下诏度田,史称“度田令”,度田就是丈量土地,按亩“三十税一”。之所以度田,是因为地主们都隐瞒田亩,偷税漏税。但是“度田令”却遭到地主们的强烈反抗,到处发生暴乱,为了天下稳定,刘秀就废止了“度田令”。50年前,西汉哀帝拟颁布“限田令”,规定皇亲国戚、各级官吏、地主豪强拥有土地不得超过三十顷,却遭大臣们反对,因为他们占田都超限,于是“限田令”议而不行。土地兼并,贫富不均,税收不均,是西汉末期天下大乱的总根源。刘秀废止了“度田令”,东汉再也没有度田。东汉中期以后土地兼并比西汉更严重,最终导致“黄巾起义”,这与刘秀废止“度田令”不无关系。

  绘图王伟宾摄影杨远高王天定

  来源:河南日报 精彩周末 行走中原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