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政府网消息】岁数大、身体有残疾的人,要想找个工作比正常人要困难。如何让这部分人有事可做,有收入?市人社部门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47岁的张燕,自幼身体有残疾,家里还有老人小孩要照顾。所有花销只能靠丈夫一人在外打工。如今,人社部门开发了一批公益性岗位,她被安排到汉江北路社区居委会,当了社区网格员,做些她力所能及的事情。每天一上班,张燕就拿着记录本到樊城汉江北路社区,开始她一天的工作。作为家庭困难人员的她,格外珍惜社区网格员的岗位。
像张燕这样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员,安置在公益性岗位的还有不少。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社区保障科科长叶雷对记者说,十三五期间,我市安置了3.5万人次公益岗位。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介绍,根据规定,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女性年满四十、男性年满五十的失业人员、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人员、失地农民、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或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成员、毕业一年以上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和残疾人、以及社会福利机构供养的成年孤儿和社会成年孤儿等都可以申请公益性岗位。
岗位从哪里来?本市人社部门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等工作,开发了安全防护、保洁、绿化等一批基础性的公益性岗位,解决了这些贫困群众因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能缺乏、不能外出等阻碍就业的难题。
按照“按需设岗、以岗定员、属地管理、就近安置”的原则设定岗位,工资按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发放,解决了就业困难人员生活难题。
除此之外,人社部门还围绕本市产业发展和用工需求,采取“产业清单+培训项目清单+贫困人员名单”对接模式,对贫困人员进行周期短、易学会、增收快的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衔接,让贫困人员重新找回生活信心。
作者:王晖 熊焰 来源:襄阳广播电视台 (襄阳市台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