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村坐落在襄城区卧龙镇303省道边。去年8月,该村开始组织建设菜园、花园和果园三园合一的“小三园”。如今,53户“小三园”全部改造完成,青山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以来,襄城区委、区政府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实施“政府主导、部门主管、乡镇主责、专班主攻、群众主体”的工作推进机制,以全面补齐“两基”短板为重点,加快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如今,襄城区逐步呈现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农村活力不断增强、生活品质稳步提升的良好局面。襄城的乡村正从“眼前美”迈向“立体美”,从“一处美”变为“一片美”。
党建引领,唱响乡村振兴大合唱
山水相依,古韵典雅;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乡村田野,悠然自得……12月中旬,记者走进襄城区隆中街道办事处花栎木店村,目之所及,甚为舒心。
2019年8月以来,花栎木店村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断提升“两基”建设水平,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们对村庄内的危房、旧房进行了改造,对村民居住区产生的生活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还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对303省道花栎木店三组地段沿线房屋进行立面改造,打造符合村庄文化特色、与景区格调相呼应的仿古建筑。”花栎木店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举措受到广大村民的支持和拥护。
近年来,襄城区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村庄规划编制,尤其是注重通过规划解决农民最关心、最急切的现实问题,不搞“一刀切”,编制村民易懂、村委能用、乡镇好管的村庄建设规划。
为确保既定规划落实到位,该区坚决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建立区、镇、村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明确由区级负责顶层设计、资金筹集和督办协调,镇村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该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百日攻坚’”“村庄清洁行动”“爱国卫生运动”等为契机,全员全域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先后更换新配垃圾转运车26台、钩臂式垃圾箱1054个、垃圾桶13572个;建立垃圾清洁费用收取、党员干部包保制度,推动农村环境整治由被动向主动、由外在美向内在美转变。
同时,该区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打通路、治污水、提功能。去年以来,该区硬化村庄道路176公里,新修11公里,改建116公里,刷黑49公里;改建户厕23631座、公厕122座,新建的26个污水处理站点正在有序推进;115个村的卫生室、法律服务室、便民服务室实现全覆盖。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补短板、强弱项能不能顺利推进,关键在于资金能否筹措到位。
于是,襄城区以路为切入点,以村庄绿化为重点,一条条美景逐步形成:以点串线、以线扩面,以面成片,全力打造3条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线,尹集片区重点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姚庵村、肖冲村、白云人家为示范点,着力打造城郊乡村旅游升级版;卧龙片区重点围绕“小三园”建设,以青山村、魏湾村为示范点,着力打造美丽田园风光带;欧庙、余家湖片区重点围绕“环境整治、美丽庭院”建设,以柳林村、涂沟村为示范点,着力提升区域绿化、美化程度。“襄城区拿出10亿元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这充分展现党委、政府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持和担当。”襄城区委书记吉虹介绍说。
产业为基,为乡村振兴注入“生命力”
在襄城区尹集乡姚庵村,方记私厨口碑较好。
老板方茂山今年62岁,6年前和老伴一起开始经营农家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过去村子没有开发,基本没有外来客,后来开始美丽乡村建设,村子开发景点,客人越来越多,我就想着开间店,自己挣点小钱,也为村里的旅游发展做些贡献。”方茂山说。“姚庵村2014年被列入荆楚派民居改造试点村,2019年被列入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为实现老典型到新示范的蝶变,我们村美化、亮化、绿化、硬化,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将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形成大旅游格局,同时在精致上做文章,真正实现‘庭院像花园,村落像景区’,造福村民。”驻姚庵村第一书记、尹集乡党委副书记刘伯龙表示。
产业兴村,卧龙镇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尝到甜头。沿汉江的新建村、光明村等10余个村组,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排水良好,非常适合种植山药。如今卧龙山药常年种植面积达1.7万亩,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带动农民亩平增收2000多元,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坚持绿色发展,尹集乡引进宏林园艺、福恩农业、襄佰草农业、荷花湖、桃花岭等市场主体,建成苗木花卉基地2万多亩,发展油牡丹基地3500多亩,蔬菜瓜果基地4万多亩,桃、梨等其他经济林作物2000多亩,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以绿创业,以绿增收。
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旅游则旅游。襄城区以“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纵深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
多方发力,全域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笔直的铺装路通组入户,白墙灰瓦的房屋掩隐在绿柳中……近年来,卸甲山村因地制宜把发展重点放在美丽乡村建设上,请能人回乡,助力乡村振兴。
去年年初,第一届“卸甲山村未来发展研讨交流会”召开,远在千里之外的乡贤、有志青年赶回家乡参与交流会,成立卸甲山村未来发展委员会,并制定出“四个结合”的发展规划,即与群众意愿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乡村绿色环保相结合、与现有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襄城区注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建设、管护全过程,从群众自己能动手、好实施、易见效的庭院整治入手,不搞大改大建、涂脂抹粉,达到庭院靓化整洁美、房前屋后整齐美,形成“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建、群众管、群众享”的工作机制。
柳林村通过充分发动群众、乡贤“达人”广泛参与该村的村庄规划、建设,拆除残垣断壁60多处,腾出1500多平方米作为村民休憩公共区域,实现群众事群众办、出小钱办大事。
卸甲山村通过开展“感恩家乡、回报家乡”等活动,凝聚乡贤力量,激发乡贤反哺家乡、回报家乡的热情,乡贤自发捐款25万元作为该村美丽乡村建设启动资金,带动其他村民踊跃捐款捐物,积极投身美丽家园建设。肖冲村村民在村“两委”班子带头下纷纷捐赠、种植杏花树2000多棵,助力打造全省第一杏花村。
该区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乡镇办、区直部门年度实绩考核(部门6分,乡镇办9分),考核结果与评先奖优挂钩。对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坚决给“票子”、给“面子”、给“位子”;对那些作风漂浮、推进迟缓的,坚决减“票子”、丢“面子”、腾“位子”、打“板子”。先后拿出4000万元对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肖冲村、青山村等33个村进行奖补,对拉练考评倒数的3个职能部门通报批评,对考评靠后的12个村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工作推进不力的3个村责令党支部书记下岗专抓。
穿行在襄城区的村落,希望的田野上处处释放着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一幅幅村美民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作者:韩秀嫣 李天一 曾庆红 唐姗姗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刘红岩
稿件由襄阳市台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