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襄阳市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载体,着眼于优化营商环境等一个个社会关心、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交出一张令人瞩目的答卷。
绘蓝图
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体系
8月28日,襄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示范点建设推进会在我市司法局的组织下顺利召开。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共谋全局,与会代表走访了解各个公共法律服务硬件建设情况,共同学习公共法律服务的工作经验和成果。
经过一系列深入探讨与研究,此次会议揭开了我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发展的“主旋律”:围绕规范化、信息化、精准化以及标准化这“四化”建设做文章,因地制宜、稳中有进地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
而就在2019年,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厅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健全公共法律服务市域顶层设计,市司法局就已经在规划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上开展先试先行。
2019年11月,市司法局课题组开展实地调研,提出起草落实措施的基本思路;2020年5月,课题组主动向省司法厅争取支持和指导。2020年6-7月,课题组快马加鞭,先后形成《落实措施(征求意见稿)》与《落实措施(讨论稿)》。
经过1个多月的意见征求与专家论证,2020年7月底,襄阳《关于统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落实措施》正式出炉。
市司法局趁热打铁,又及时推出了《襄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体平台标准》,在全省范围内首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示范点建设,使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有章可循、完善各类业务工作规范。
谋创新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8月25日,襄阳市民张某某来到襄阳市法援中心求助。“我在公司工作6年,没想到被同事骗了。”
接到该案件后,法律援助中心值班律师立刻判断,这是一起疫情期间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他迅速向上级反映,为张某某开辟绿色服务通道,当天为其指派律师进行调解服务。
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以及法制宣传等各项法律服务资源为一体,实现一站式集中受理和集中服务,在上述案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法律援助中心,已经成为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广大市民服务的重要窗口。
严格按照《襄阳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体平台标准》,在我市相关资金与政策的全面支持下,一个个功能完善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迅速建设起来。
目前,我市已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个,105个乡镇(街道)依托司法所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143个村(社区)依托村(社区)律师(或村法务)工作室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打造了“城市半小时、农村一小时”的法律服务圈。
为高质量服务襄阳自贸片区企业,市司法局所属的襄阳公证处成为自贸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首批成员单位。襄阳公证处率先开展合作制公证处的试点工作,在坚持党的领导基础上,将自身的工作方式与运行机制进行大胆创新。其中,该处推行“你申请、我寻证”的服务专门针对无单位、无档案的“社会人”无法提供公证必须提交的证明材料等一系列特殊情况。襄阳公证处只要求申请人提交相关线索,其余事项则由公证人员通过实地调查、大数据查询等方式来调查、核实。
面对部分当事人缺席而导致公证无法推进的情况,襄阳公证处推出“容缺公证”服务。
此外,市司法局聚焦精准服务营商环境、高效服务疫情防控等热点焦点内容,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功能。
2019年,市司法局在自贸区襄阳片区成立了公共法律服务港。该港为园区企业制定了法律服务援助指引,开通了疫情防控法律服务援助专区和涉疫企业办理公证业务绿色通道,加大了疫情防控期间司法鉴定、仲裁线上办理力度,积极牵头协调做好企业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办理等公共法律服务。
在疫情防控方面,我市公共法律服务系统及时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依法简化业务办理流程,对涉疫中小企业提供便捷化服务,共化解涉疫纠纷443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76人次。
实现法律援助覆盖特殊人群,主动上门开展法律服务,2019年全年我市法律援助机构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群众免费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273件,同比增长43.80%,办案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二,受援人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
提质效
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零接触”“零跑腿”,疫情期间,这两个词语成为疫情期间襄阳自贸片区内涉外企业员工们口中的热词。
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自贸片区企业法律服务工作,襄阳公证处率先将现有公证系统升级为基于互联网的线上服务平台,引入人脸识别、活体检测与远程视频对话等技术手段提升线上办理质量,当事人通过进入官网、微信预约等方式,使用“网上预约办证”“网上申办公证”“网上查询办证进度”“网上核查公证书真伪”等功能,便可自动导入公证办理系统,实现不出门、无接触的快捷化办理。
截至目前,襄阳公证处已办理“零接触”公证17件,其中涉及企业复工复产的公证事项5件,受到相关人员一致好评。
而在2019年7月,为方便当事人,襄阳仲裁委员会就已经启用了网上立案系统。
这一网上立案系统实现了当事人在线提交仲裁材料、审核工作当日完成、仲裁在线缴费以及在线查询立案进度等一系列功能,帮助市民享受仲裁的云端服务,提高了仲裁立案效率,降低了仲裁立案的成本。
截至2020年9月10日,通过该系统已接收到22件立案申请,成功立案办理了15件仲裁案件,其中12件为外省当事人申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除网络提供各项公共法律服务外,我市还深耕传统在线服务领域,跨越市民享受法律服务的技术鸿沟,搭建可随时拨打的热线平台。
据悉,该热线平台以“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互联互通为基础,每年热线值班律师达600多人次,解答市民法律咨询1万多人次。
除此之外,市司法局还大力推进网上平台阵地建设,大力推广“中国法律服务网”“湖北法律服务网”,创建“襄阳司法”“襄阳普法”微信公众号,开辟了“公证云”、“襄仲云”、法律援助政务服务等网上办事通道,大大节约群众维权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疫情期间,市公共法律服务政务大厅成功为禹某某等17名湖南籍在襄务工人员在网上办理了法律援助。该案中,禹某某等人通过网络向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该中心全程在线受理了他们的求助,并指派相关经验丰富的律师进行帮助,由律师代为联系相关主管部门并对案件证据进行收集,在避免了当事人疫情期间来回奔波的情况下,最终帮助其成功追回被拖欠的劳动报酬68000余元。
坚持真抓实干,始终奋勇争先。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司法部门将全面打造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法治力量
作者:夏瑞莲 张廉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刘晓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