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政府网消息】世界首台千吨级高铁架桥一体机、亚洲首台480吨节段拼装架桥机、全国最大吨位的2700吨节段拼装造桥机……汉江重工,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尖兵”,生产出来的设备大而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记者日前走进中铁十一局集团汉江重工有限公司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探访“大国重器”。
世界首台千吨级架桥一体机完成首秀
打开视频,搬梁机将箱梁搬到施工现场后,提梁机将箱梁从桥下“提”到桥上,一体机提着箱梁精准地停靠在指定位置,伸出长长的“手臂”,将“前脚”支撑在下一个桥墩上,然后,通过特制吊臂提起箱梁,将其稳妥地安放在两个桥墩之间。
这是2020年6月在福厦高铁湄洲湾跨海大桥的施工现场。也是世界首台千吨级架桥一体机“昆仑号”在我国首座采用1000吨重、40米跨箱梁的跨海高铁桥梁亮相。“昆仑号”在海上强风环境下首秀,经受住了考验。
昆仑号,长117米,重达997吨,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
“别看他个头大,通过加入了一些自动化控制,它可以在隧道内自如行走。”汉江重工副总工程师张健介绍,造桥一体机在地形、地质复杂,桥隧转换频繁的西部地区优势更为明显。传统架桥机必须拆装后才能通过隧道,一般需消耗3至5天时间。而千吨级架桥一体机能够实现自动过隧,无需拆装,节省的时间可以架设一座400米长的高铁桥梁。
千吨级一体架桥机还是位“全能选手”,可以向下兼容24米或32米跨度的高铁箱梁施工作业,1台一体机相当于3台传统架桥机,可减少两成的架梁成本,同时大大提高了效率。
“该设备系统解决了高速铁路建设中的特殊工况桥梁架设和供电协调性等问题,实现了我国高铁技术的提升再创新,为推动我国高铁迈向400公里/小时提供了技术支撑与装备保障。”张健自豪地说。
千吨级架桥设备占76%的国内市场
“‘昆仑号’架桥一体机,相当于运梁机和架桥机的‘合体’。”张健解释。
襄阳市樊城区的汉江重工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车间内,铁花四溅,工人们正忙着焊接钢梁,赶制能架设40米长、重达千吨箱梁的相关架桥设备。
一个车体呈U字形的巨大运输车停放在露天,该车有56组车轮112个轮胎。“这个车可以‘变形’呢!”张健介绍,这是运输40米高铁桥梁箱梁的运梁车,可以根据箱梁的大小、重量,随意拆卸组装,方便运输。
这些大家伙焊接完成后,还需要安装调试电控、转向、液压等系统,成品后是真正的大国“重”器:一个个高达十几米甚至几十米,重达数百吨、上千吨。
张健介绍,当下,为保持高铁在高速行驶下快速平稳运行,单片40米长的大跨度桥梁箱梁已成为高铁建设的主流,公司瞄准这一市场,生产出针对不同重量箱梁的搬梁机、提梁机、运梁机、架桥机等一批批高端制造装备。他们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将最重1000吨的箱梁稳稳地安装在桥墩上,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目前,该公司已承揽了25台套40米箱梁高铁运架设备,占到了国内76%的市场份额。“每隔段时间就有企业前来参观、洽谈。”张健说。
除此之外,偌大的车间里,汉江重工展示着各种在建或待外运的基建“神器”:曾被广州地铁一次性采购40台的70吨地铁出渣门吊,为新加坡一条铁路和两条公路交叉的特殊工况定制的亚洲首款同墩双层架设设备……
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创新
“大国重器”的生产离不开技术的攻关。
张健介绍,此前,公司生产的900吨运梁车都是由他人提供设计研发图纸,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我们不断加大自我培养和人才引进。”
汉江重工技术中心电气与职能控制研究所主任杜小刚对此深有体会。2010年,杜小刚从石家庄铁道学院一毕业,就被招进汉江重工。刚进入公司的杜小刚想看下合作单位设计运梁车的图纸,刚凑上去,就被挡住了,这一幕深深的刺痛了杜小刚。“那时候心里想,有一天我们自己也要研发出自己的产品来。但我那时候刚毕业,没有信心担此重任。”杜小刚回忆。
2016年,公司领导在一次大会上,再次鼓励员工自主研发高端装备制造。“搞!”憋了6年闷气的杜小刚主动请缨。“我希望能给公司留点东西。”
从550吨运梁车的设计、研发、制造开始,杜小刚开始四处收集资料,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找专家咨询,用将近一年的时间研发出550吨运梁车。2018年开始,杜小刚开始研发千吨级的架桥设备。杜小刚这一钻进去,又是一年多,几乎没有时间休息,天天闷在实验室,代码就写了1万多行。2020年6月,世界首台千吨级架桥一体机才最终调试成功并运用于福厦高铁。“我们的起重设备将4个吊点的高度误差控制在5厘米以内,比行业少10-15厘米,施工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杜小刚自豪地说。
焊接也遇到了难题。箱梁变重了,对一体机的钢板硬度要求更高,采用的新材料又不易焊接。公司抽调了20个最好的焊接工人,一个个培训。历时2个月,经过数百次实验,工人们终于攻克了焊接难题。“仅实验钢材就用了近6吨。”张健感慨地说。
目前,汉江重工已完成了4种40米箱千吨级梁高铁运架设备技术设计、样机试制、样机应用及验证,掌握了千吨级高铁箱梁施工装备研发制造的关键技术。
为了给公司未来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2019年,汉江重工将技术中心从襄阳迁至武汉,在稳定原有技术骨干队伍的同时,先后引进12名高端技术人才。目前,该公司拥有国家专利82项,其参建的铁建重工高端地下装备制造基地荣获鲁班奖,起重设备、桥隧设备、钢结构等领域的多个系列新产品,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作者:林晶 徐云华 杨光 来源:湖北日报 (襄阳市台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