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赣台心桥 > 今日江西

赣中福地民安乐 小康长卷展风华

发布时间:2021-01-29 11:46:25

  ——看安福县如何绘就脱贫攻坚战中的“四色”图景

  截至2020年,安福县31个“十三五”贫困村全部摘帽退出,6251户、2018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

  回首过去的五年,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征程中,安福县以保障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长效扶贫的“四色”风景,绘就了一幅满载脱贫群众幸福感的“小康长卷”。

  “一个不落” 擦亮保障扶贫底色

  “去年4月,我到市里做了心脏手术,住院近3个月总共花了32万多元,经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四道防线报销90%后,自己只支付了3万多元,感谢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今年1月15日,安福县洋溪镇窑家村脱贫群众郁丙祥激动地说。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安福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标准,对涉及贫困群众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关键环节全面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开展“一个不落”的保障扶贫。

  该县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重要目标,持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2016年以来,共投入10.2亿元用于学校建设,新建学校21所、改扩建学校100余所。投入1711.22万元资助县内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8304人次。发动乡贤捐资600万元建立幸福教育基金会,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资助体系,确保让贫困孩子有学上、上得起学、义务教育不辍学,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为构建健康扶贫体系,全面提升健康保障水平,该县在让贫困群众免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于2017年起投入823.64万元购买重大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并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对贫困群众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精准帮扶。同时,结合“一次不跑”工作,大力推行“上门帮办、服务到村”行动。通过“慢病申办一站式”服务,为2463人次贫困群众实现随到随审办理慢性病证。为方便群众就近就医、报销,该县还将门诊统筹延伸到村,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医保实时报销。数据显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治疗报销比例达到92.34%,1409人次残疾贫困户享受到集中式办证换证服务,436户实施无障碍改造。

  在住房保障方面,安福县一方面大力推进安居扶贫工程,对全部贫困户住房进行安全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的疑似危房全部纳入改造范围。另一方面对散居在交通不便的泰山、彭坊、章庄等乡镇的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搬迁。2016年以来,共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250人,实施危房改造2553户,涉及贫困户1218户,全县贫困群众居住条件有效改善。

  同时,安福县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对全县贫困户饮水安全情况进行逐村逐户调查核实,投入资金5098.31万元推进21个农村饮水项目工程建设,共解决8.87万人的饮水安全。

  “双百工程” 唱响产业扶贫特色

  “10年前,我们村的支部书记曾汉泉带头流转6亩土地种起了井冈蜜柚。10年后,我这个高位截瘫患者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年蜜柚销售量也能达到10万斤。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被网友称为“安福柚子哥”的横龙镇院塘村脱贫群众谢云军说。

  在院塘村,党员干部通过“连片分户、合作经营”示范基地进行带动,79户村民加入蜜柚产业发展。如今,全村种植井冈蜜柚3000亩,产量达400万斤,产值达1400万元,户均亩收益1.2万元。2018年,整村实现摘帽脱贫。

  院塘村的变化,是安福县牢牢扭住特色富民产业这个“牛鼻子”,实施“双百”(发展百名产业致富带头人、打造百个产业扶贫基地)产业扶贫工程的缩影。

  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产业引领、精准培养”模式,安福县紧扣“能力培训、孵化创业、带动增收”三大环节,遴选出创业致富带头人421名,打造产业扶贫基地125个,辐射带动3000余户贫困户发展特色富民产业,户均增收近4000元,确保了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

  在全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的基础上,安福县多管齐下,面向不同阶段、各具特点的产业发展现状,打出了一整套针对产业扶贫的“组合拳”:

  ——抓好粮食基础产业发展,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贫困村打造高标准农田1612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连续三年获全省一等奖,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农田标准让粮食“压舱石”作用更稳更强。2020年,该县粮食总产量达6.7亿斤。

  ——创新推出产业奖补办法,主攻八大富民产业。2019年,为全县3883户发展富民主导产业贫困户发放奖补资金361.3万元。2020年,统筹700万资金实施产业奖补政策,推动扶贫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全县井冈蜜柚、绿色水稻、高产油茶、有机蔬菜、烤烟、龙脑樟、特色竹木、特色中药材等八大富民主导产业面积已达137万亩。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拓展产业扶贫新业态。依托光伏资源,建设村级光伏电站187座、户用电站238座,总规模为9.5兆瓦,总发电量达1282.1万千瓦时。光伏电站资源分别确权给68个行政村,2019年收益达492.84万元(含国家补贴),向1600余户贫困户提供补助资金近100万元,户均增收600余元。

  …………

  如今,通过产业扶贫引来“源头活水”,安福县有效激活了广大乡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全面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平稳衔接。

  “授人以渔” 提升就业扶贫成色

  “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我成为了村里的一名卫生员,工作时间灵活,月工资有800元,感谢党和政府!”提起自己在家门口的就业经历,身体残疾并身患肺炎的寮塘乡龙佳村脱贫群众罗金刚感激不已。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安福县始终将就业扶贫摆在重要位置,从吸纳贫困劳动力进园区务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设立扶贫公益性岗位、促进扶贫车间“落地生根”等方面,为全县贫困户拓展出因地制宜的就业渠道,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

  该县聚焦“六稳”工作、围绕“六保”任务,扎实做好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2020年推动高新园区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52人,发放园区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补贴25.59万元。为提高贫困群众技能水平,安福县大力开展就业培训工作,2020年在19个乡镇举办19期培训班,共培训贫困劳动力1424人。自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培训贫困户5090人次,拨付培训资金32.2万元,有力地提高了贫困群众的就业技能。

  “2019年,我返乡创办了扶贫车间。现在,包括5名贫困群众在内的周边群众30多人在这里工作,人均月工资达2000多元。”洋门乡上街村扶贫车间负责人刘忠林表示。

  为帮助条件受限的贫困劳动力就地脱贫,安福县大力推进扶贫车间设立和扶贫公益性岗位设置,并通过全县12个电商扶贫站点、103个益农信息社及3个贫困村乡村旅游示范点带动贫困户就业,进一步实现稳定增收,推动就业扶贫成果长效化。截至2020年,全县已认定扶贫车间29家,共为13个扶贫车间发放奖补资金16.8万元和就业补贴15万元,带动161名贫困群众务工就业;共设置扶贫公益性岗位1270个,安排1963人次贫困劳动力就业,发放补助资金488.51万元,人均年增收4800元以上。仅该县寮塘乡永联昌盛劳保制品和洋溪镇晶锋电子有限公司就安排500余名劳动力就近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14人。

  据统计,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县共安排7437名贫困劳动力就业,累计发放就业扶贫补贴1195.363万元。“家门口就业”为当地贫困群众脱贫之路带来了“稳稳的幸福”。

  “共赴小康”

  永葆长效扶贫本色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新的奋斗前路正长。

  为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安福县提前谋划接续减贫工作,将“遇困即扶”工作机制作为建立健全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的重要抓手狠抓落实。县财政预算1000万元设立“遇困即扶”专项资金,投入140万元购买防贫保险。并建立行业联审制度,每月由行业扶贫部门对各乡镇上报的“遇困即扶”对象进行审批,全县累计识别认定“遇困即扶”对象30户96人,对其及时给予帮扶。

  在“党政主导、部门齐抓、社会参与、党建引领、镇村联动”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构筑的“大扶贫”格局下,该县严把“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关口,强化动态管理。特别关注已脱贫户、贫困边缘户等群体,实时收集反馈基层群众大病、事故、失业等突发性可能致贫事项,对新增困难人口即时发现、即时纳入、即时帮扶,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由31个驻村工作队、2871名帮扶干部组成的队伍,持续接力奋战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的一线。该县也树立起重实绩、重实干的鲜明用人导向,注重选拔使用脱贫攻坚实绩突出的扶贫干部,2020年以来,共提拔3名驻村第一书记,9名驻村干部职级得到晋升。

  全民接力,共赴小康。安福县深度推进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86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31个贫困村及7个深度贫困村。2016年以来,累计捐资捐物790万元。全县主要媒体持续开设“扶贫感恩”“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专栏,深入开展“脱贫奋进之星”评选宣传活动,点燃了全县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斗志,有效推动贫困户从高数量脱贫到高质量脱贫转变。

  结束语

  在全国上下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之际,回顾过去五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千年古县安福着眼“精准”,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施计,高质量完成了减贫任务,坚定不移地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交上了一份无愧后人的答卷。

  赣中福地民安乐,小康长卷展风华。放眼2021年,生机勃发的安福县,正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扬帆逐浪的勇气,鼙鼓催征、奋楫中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诠释自己新的使命和新的担当。

  来源:江西日报

江西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