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岁序更迭,2021年接过了2020年的发展接力棒。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考验,全市上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呈现稳定恢复、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供给需求不断改善,新兴动能巩固增强,经济发展亮点纷呈,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交上了一份十分靓丽、令人鼓舞、弥足珍贵的答卷。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在奋斗者铿锵的步履中,极不平凡、极不寻常、极为不易的2020年落下帷幕。
回顾2020年,襄阳经济的“成绩单”令人自豪:经济运行呈现稳定恢复、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供给需求不断改善,新兴动能巩固增强……
这份成色十足的“成绩单”,无不诠释着一年来襄阳通过科学应对实现质效双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沉稳、越走越坚实。
新征程上再出发,对于已经来到的2021年,襄阳发展底气更足、实力更强、质量更高。
底盘稳 经济实现“V”形反转
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经济社会发展被迫按下“暂停键”,我市深知抗疫阻击战和经济保卫战,两场“战役”,一场都不能输。
于是,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战疫情,快干实干促发展,以“真金白银”和“贴心服务”,有效提高了市场活力和运行质量,经济运行从“暂停”到“重启”再到“加速”,勾勒了一条来之不易、弥足珍贵的“V”形上行曲线。
其中,第一产业在前三季度已实现转正,比全省提前了一个季度;
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539.05亿元,比上年增长2.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种植业全面丰收,粮食播种面积、总产、单产呈现“三增”态势,分别比上年增长0.6%、1.1%、0.5%;
外贸出口由一季度下降46.8%回升至增长0.4%,实现了正增长;
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达到21.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新兴领域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0.8%,比一季度回升67.1个百分点;
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07元,比上年增长1.1%,增速比一季度回升8.6个百分点;
……
数据最有说服力。一个个数据勾勒出加速发展的脉络,一个个经济指标的“转正”,标注着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与活力。
志坚者,不以艰险而止。2020年,全市上下攻坚克难之力度、抢抓机遇之活力,恰如我市经济走出的节奏。襄阳正在用拼搏实干,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措施好 科学应对精准施策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
2020年我市经济发展“V”形上行曲线来之不易,这都得益于我市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逐步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
2020年3月9日,我市在全省率先成为全域低风险区,2020年3月底全市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常态,为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作出了襄阳贡献。
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基础上,我市超前谋划、科学应对、主动作为,采取一系列措施,精准有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各行业发展持续恢复,主要指标降幅明显收窄,经济运行回归常态化轨道。
其中,通过精准施策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制定支持中小企业渡难关12条措施,出台灵活的水、电、气临时价格政策,实行欠费不停供措施;制定《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业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的若干措施》,通过“点穴式”真金白银的支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研究制定《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工作实施方案》及32个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等……一项项暖心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
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全市共组建市、县两级驻企工作专班1547个,参加帮扶的党员干部达2127人。他们闻令而动,深入一线,帮助解决员工招聘、原材料供应、产品外运、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
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措施使我市工业经济增幅、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数据显示,从2020年二季度起,我市主要经济指标降幅逐月收窄。全年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1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工业增值税、市场主体开具发票金额增幅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一组组客观的数字见证着克难攻坚、加油奋进的力量。我市经济在疫情冲击下表现出了较好的韧性,反映出我市经济发展的含金量更高、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
支撑强 发展质效明显提升
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好不好,除了看增长速度,还要看质量和效益。
2020年,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91个,盼盼食品、正威集团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相继落户;葵花药业产业园、格乐玛5G设备、正大食品自动化酱卤生产线等121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东风德纳新能源车桥、东风股份高端智能焊装制造等182个千万元以上技改项目竣工投产……
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在襄阳落地生根,为我市经济提质增效增添了强劲动能。
这也使得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虽然以61.6%的降幅开局,但此后一直呈稳步回升态势,平均每个月回升5.5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在“一主两副”城市中排第二位。
与此同时,占全市1/3以上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稳步回升,对稳定全市工业经济基本盘起到重要支撑作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5%,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同比分别增长19%和10.5%。
发展靠实体经济,强大还要靠实体经济,而重点骨干企业更是全市实体经济的支柱。
2020年,全市骨干企业加快成长,产值过亿元、过10亿元、过50亿元、过百亿元企业分别达到1002家、109家、8家和5家;骆驼集团连续7年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列第456位,较去年上升11位;规模以上企业新增163家,净增88家,达到1722家,是4年来进规最多的一年,改变了多年“进不抵退”的被动状况。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如今的襄阳,展现出强大的定力、韧性和活力,站在新的征途上,一个更加美好的襄阳,值得期待!
作者:刘倩 来源: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刘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