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新闻视窗

兵团人创造了奇迹

发布时间:2021-06-21 15:49:53

  为了边疆的繁荣稳定,为了祖国的领土完整,60多年来,兵团人用智慧和汗水,无怨无悔地在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周围建成了一个个田陌连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的绿洲生态体系。

  60多年前的新疆,一穷二白,无一寸铁路,人称“重工业”是钉马掌,“轻工业”是弹棉花,“第三产业”是烤羊肉串,经济比较落后。

  在一次誓师大会上,王震将军大声问兵团战士们:“咱们要建设新疆,办工厂、农场,没钱怎么办?向毛主席要吗?”战士们齐声回答道:“不!”王震将军又问:“向新疆人民要吗?”战士们齐吼:“不!”“那钱从哪儿来呀?”王震将军最后问。战士们不说话了。

  接下来,王震将军说:“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从咱们自己身上出!一年发一套军装改为两年发一套行不行?军装口袋由4个改为2个行不行?把衣领去掉行不行?”战士们回答道:“同意!”

  于是,省下来的军装、口袋、衣领“变成了”拔地而起的十月汽车修配厂(后改名为十月拖拉机厂)、八一钢铁厂、七一棉纺厂等一批大型工厂,为新疆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史上的石河子市,在新中国建设初期,只是绥来县(现玛纳斯县)的一个村落,唯一的工业是一家铁匠铺。兵团人用自制的三脚架和水平仪,从选址、设计给石河子市划出了第一条中轴线,拉开了石河子市建城的序幕。

  岁月蹉跎,几代兵团人用心血建设的石河子市,如今,已经成为中国西部开发建设的成功典范。在祖国西部这片土地上,兵团人以改天换地的气概,创造了许多奇迹:第一次在被视为植棉禁区的北纬44度的玛纳斯河流域植棉成功;第一次在新疆种植甜菜成功;第一次在新疆大面积试验地膜栽培技术成功;第一次在新疆培养中国美利奴军垦型细毛羊成功……

  谁说戈壁缺水不能成为绿洲?“哪怕脱一层皮,也要探索出一套群众用得起的高效优质节水技术!”经过10多年发展,兵团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水平领先全国,小麦、玉米、棉花单产多次刷新全国纪录,在哈萨克斯坦、安哥拉等多个国家建立了节水灌溉技术示范基地。

  谁说南疆沙漠边缘培育不出人才?天当房,地当床,田野作课堂;手拿笔,肩扛锄,大地写文章。从建校初期仅有19名教师、500多名学生,到如今有11个学院、58个本科专业、4个自治区重点学科……塔里木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0%以上,连续多年稳居自治区高校前列。

  历经60余载,用智慧与担当改天换地,兵团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现在,兵团已在戈壁荒滩上建成11座城市,成为新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防巩固的重要力量。

来源:兵团日报  转自:新华网

主办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