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前行 书写时代答卷——九师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九师党委带领广大干部职工群众聚焦使命、发挥优势、集中发力,忠实履行“三大”功能,充分发挥“四大”作用,不断开创维稳戍边事业新局面。
在兵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九师党委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聚焦履行兵团职责使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塔额垦区处处涌动着改革发展的澎湃热潮,干部职工群众迸发出干事创业的新活力。
维稳戍边 忠实履行职责使命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疆……”2004年7月,著名军旅歌唱家阎维文在小白杨哨所演唱的歌曲《小白杨》,唱出了九师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扎根边疆、屯垦戍边的庄严承诺。
5月24日,迎着冉冉升起的朝阳,驻守在巴尔鲁克山深处的九师一六一团孙龙珍民兵班庄重地在国歌声中升起了五星红旗。这里远离都市,没有车水马龙,也没有霓虹灯闪烁,但一身戎装的女民兵们,却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九师干部职工群众那种浓厚的戍边意识。孙龙珍民兵班有数名民兵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是一个曾得到解放军总参谋部通令嘉奖的集体,从成立到现在,她们始终和九师干部职工群众一起忠实履行着维稳戍边的光荣使命。
在50多年的屯垦戍边历程中,九师职工群众不断创新屯垦戍边的载体和形式,涌现出孙龙珍、梅莲、魏德友、赵机农等一批英模人物,铸就了以“热爱军垦、扎根边疆、牢记使命、献身国防”为核心内容的龙珍精神和以“团结、向上、顽强、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小白杨戍边文化。
1964年,24岁的魏德友响应党中央号召,和战友们一起从北京军区某部转业来到九师一六一团兵二连,驻守在萨尔布拉克草原。半个多世纪以来,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也换了一茬又一茬,就连世世代代住在草原的牧民也都搬到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却选择留下来,始终保持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我为祖国守边防”的诺言。现在,年迈的魏德友有了守边的继承人。他的二女儿魏萍辞去山东的工作回到出生的草原,成为像父亲一样的守边人。“现在,父亲老了,我要继承他的事业,继续守边巡边。”魏萍说。
近年来,九师扎实推进一流民兵队伍建设,切实提升“兵”的能力、彰显“军”的属性、夯实看家本领“。作为连队职工,我们要积极履行民兵义务,不断增强‘兵’的意识,争做新时代的合格职工,为团场各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团结农场二连职工董树敏说。
党建引领 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九师党委在抓基层、强基础,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坚持以“能力提升年”为抓手,不断夯实党建基层基础,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党建+”模式,将党建工作融入深化改革和“美丽九师”建设中,融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融入兵地融合发展中,让党建工作紧跟时代步伐、服务中心工作、惠及百姓民生。
走进一六七团红泉社区活动室,乐队在演奏乐曲,旗袍队在训练走台,还有居民在下棋、打牌……现在,红泉社区已建成集文化广场、“一站式”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于一体的社区党建活动阵地,完善了社区各类服务功能“。我们社区服务越来越好,每月都有大型活动,攒劲得很。”一六七团红泉社区居民段秋增说。
九师党委坚持把加强阵地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作为便民利民的重要举措,通过完善活动场所功能,提高活动阵地利用效率,持续为基层党建增动力、添活力。2020年,九师实现生产总值56.94亿元,比上年增长2.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万元,比上年增长5.4%。
同时,更多民生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城乡居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城镇职工大病保险覆盖率达100%,人居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九师党委把民之所望、民之所需、民之所向作为提升民生福祉的切入点,持续推动民生不断改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化改革 激发经济发展动能
耕种靠机械,养殖有规模,挣钱奔市场,多元促增收……随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逐步深入,连队职工的思想认识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一六四团一连职工宋志亮瞄准团场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机遇,“捡”起了自己的专长,在种好土地的同时,积极发展牛养殖。“仅靠种地收入有限。我就想发挥自己的特长,养牛增加收入。”宋志亮说。如今,宋志亮养殖100余头西门塔尔牛,收入可观。
“以前,职工种地收入单一。现在,连队职工参与‘土地+’经营新模式的热情十分高涨。”一六四团一连连长程崇建说。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实行以来,九师许多职工群众自发组织成立农机合作社、种植合作社、养殖合作社等抱团经营,谋求多元化增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走越好。一六一团九连职工范秀红抓住团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机遇,依托连队毗邻219国道和旅游景点的地缘优势,通过经营农家乐、农业机械和种植养殖,年纯收入20万元,实现了有车、有房的致富梦。
“我和丈夫能把生活过得这么好,就是因为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给了我们挣钱的好机会。”范秀红说。
围绕绿水青山、军垦文化资源,九师重点实施“旅游+”战略,全力推进一六一团、一六五团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一红一绿一边”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时,与地方共创巴尔鲁克山5A级景区,联合举办九师·塔城额敏第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打响了九师旅游品牌。2020年,全师接待游客11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8亿元;一六一团入选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
立足“风光无限”优势,九师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网络招商、点对点招商,一批清洁能源开发、农产品加工、特色小镇建设等项目相继落户,为九师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2020年,全师实施各类招商引资项目57个,总投资30.2亿元,完成招商引资实物量11.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6%。
兵地融合 共建融合发展示范区
4 月25日,九师党委宣传部与塔城地委宣传部签订了共建兵地融合发展示范区宣传报道框架协议。协议签订后,九师与塔城地区将实现宣传报道资源共享、各级各类媒体融合报道,为兵地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营造浓厚氛围。
5月16 日,第十五届新疆塔城裕民山花节暨兵地融合发展“文化+旅游+电商”共同助力乡村振兴高峰论坛活动在裕民县吐尔加辽草原拉开帷幕。活动启动仪式上,九师与裕民县签订了兵地融合、文旅共促,助推建设申报小白杨国家5A级文化旅游景区合作协议。兵地双方表示,要利用互联网及电商渠道的影响力,以及各电商平台和网红直播的带货能力,共同助力农旅结合、文旅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长期以来,九师借助与塔城地区毗邻而居、守望相助的优势,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始终保持兵地同心、目标同向、协调配合、融合发展的密切联系,使兵地各族群众在共建共享共融发展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九师充分利用生产技术水平高、机械装备性能好的优势,帮助地方做好农业现代化示范,辐射带动周边地方乡场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台阶。
2013年,团结农场在塔城市齐巴尔吉迭新区实施了0.5万亩高产示范田创建项目,2014年实施了1.2万亩高产示范田创建项目。截至目前,团结农场每年为周边乡村犁地2万多亩,播种3万多亩,而服务价格与团场一样。额敏县郊区乡等地方乡村每年也组织四五百人次的劳动力,帮助团结农场职工收获食葵及捡拾残旧地膜等,既解决了团场劳力不足的问题,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连枝同气 ,守望相助 。近年来,九师与塔城地区全面深化兵地公共资源共享、基础设施衔接、产业布局配套、市场体系对接、人才培训交流等工作,构建起了“疫情共防、维稳共担、发展共促、城市共建、人才共育”的良好格局,形成了相互支持、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亲密关系,兵地融合迈上新台阶。
来源:兵团网
主办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