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青海要闻

葱湾村:打出特色牌 踏上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1-07-07 14:27:51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讲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心坎里,讲出了我们对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崇敬!讲出了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7月1日,收看了建党百年盛典直播后,西宁市湟中区共和镇葱湾村人的激动之情无以言表,他们为能够见证建党百年的伟大时刻而感到骄傲自豪,为在党的领导下村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到欢欣喜悦。

  对于葱湾村,这里太多的变化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党组织的关心支持、得益于几届党支部的接茬奋斗。

  曾经的葱湾村是一个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信访矛盾多发的软弱涣散村;而如今,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经过数年的艰苦奋斗,葱湾村一跃成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村风淳朴的先进村。站在新的起点上,葱湾村人誓要在乡村振兴中大展作为,为实现更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

  薄弱葱湾,走上致富小康路

  “在这里,我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告也正是葱湾村如今巨大变化的真实写照。对于这一变化,村里不少脱贫户的感受最为深切。

  乔得俊就是其中之一。

  在很多村里人眼中,早年的乔得俊是村里出了名的“懒汉”。身体健康但就是不愿“下苦”,别人叫他出去打工,他懒得去;地里农活等他干,他要喝酒打牌晒太阳,被很多村民称为“懒成的贫困户”。 党中央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发展产业,慢慢的村里产业强了,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能人大户越来越多。但看着乔得俊依旧还是老样子,村党支部替他着急,一遍遍劝他:“天上掉不下来馅饼,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厌其烦地给他讲致富能手的“创业史”、脱贫户的“致富经”。

  在村党支部的劝说下,乔得俊终于心动了。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2017年下半年,他开始用人均5400元的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发展奶牛养殖,夫妻二人辛苦经营,从起初的9头小牛一步步发展到如今60余头规模,收入越来越高。“现在他一年的收入大概有10万元左右吧。”村党支部书记祁如信的话得到了乔得俊的点头肯定。

  像乔得俊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村里曾经的破旧土坯房变成了如今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楼,曾经的泥泞路变成了柏油路。“这些变化都离不开党的好政策,我们村里人都由衷的感恩党的领导让我们实实在在过上了好日子。”乔得俊说。

  幸福葱湾,开启奋斗新征程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指路明灯。”葱湾村党支部书记祁如信说,正如脱贫攻坚是我们国家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节点,乡村振兴就是我们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历程的历史起点。

  如今的葱湾村已经实现了乡村旅游、蔬菜种植、羊肚菌种植等多产业发展的道路,正在昂首阔步迈向乡村振兴的征程。作为西宁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祁如信早已谋划好了村子未来的发展蓝图——葱湾村将在巩固已有产业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细化产业发展方向,形成具有葱湾村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道路。

  “今年村里已经争取到了2000万元的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我们计划继续发展羊肚菌种植,结合村里原有的蔬菜种植,形成具有葱湾村特色的乡村种植产业。乡村旅游方面,我们也谋划打破千篇一律的‘花海模式’,突出徒步等户外运动属性,让乡村旅游别具特色,形成自己独有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在这一过程中,葱湾村将继承脱贫攻坚时期实行的“轮值村长”制度,招募社会优秀人才和优质资源走进村子参与发展服务。

  “村子里很多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一项制度。”祁如信说,羊肚菌种植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壮大,就是这一制度最大的受益产业。如今,第八任轮值村长、西宁市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刘云云带来的羊肚菌种植已在村里的3座大棚里成功投产,种植收入将达到15万元以上;第九任轮值村长、西宁市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严梅四先后两次帮助举办的“山水共和·生态葱湾”徒步文化旅游节,让葱湾村的“盘道花田”乡村旅游品牌吸引了近20万游客,也带动了村里农家乐蓬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村两委将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当中,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依靠葱湾村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提升乡村旅游和特色种植产业品质,在乡村振兴中大展作为,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祁如信说。(记者 郑思哲)

来源: 青海日报

青海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