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青海要闻

建设新家园 激荡新希望——青海玛多“5·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启动仪式侧记

发布时间:2021-07-13 14:04:17

启动仪式现场 记者 王湘琳 摄

    7月12日,下午2时,离青海玛多“5·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启动仪式尚有一个小时,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乡的村民已经从四面八方赶到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听听,这次启动仪式上又给他们带来哪些好消息。

    与此同时,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从各地赶到会场。他们带着共同的信念——迅速开创玛多灾后恢复重建的新局面。

    下午3时,仪式开始。仪式共分为六项,简短而务实。

    省、州、县以及发展改革委的相关负责人,向党和人民庄重承诺: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尽快开展安置群众过渡性安置房建设,优先抓好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水、电、路、气、暖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全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今天的灾后重建启动仪式全面吹响了我们灾后重建的‘冲锋号’,玛多将以人为本、民生为重,重视重建质量和水平,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重建任务。”

    “提早谋划安置群众过渡生活补助、冬季取暖、防寒物资保障和牲畜饲草料储备、畜棚搭建等工作。”

    ……

    一个个承诺掷地有声,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会场上,黄河乡牧民班增代表群众发言:“地震后,各级党委政府为我们筹集和调运救灾物资,搭建临时帐篷,安排了我们的住房、看病和孩子的上学问题,我们的生活有了保障。现在全县的灾后重建工作也即将开展,我们住的房子、孩子们的学校、医院将维修重建,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玛多将会越来越美。”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地震发生后,玛多县共设立集中安置点76个,安置受灾群众70770人,接收发放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价值2605.32万元(人民币,下同),一次性发放6至8月最低生活保障金及特困人员供养金4684.87万元,惠及24910人。

    灾难过后,要重建的不仅是房子,还有内心。

    “震后,社会各界都非常关心这里,我们也一直为学生做心理辅导,孩子们没有因为地震产生心理创伤,前几天,学校里的学生已经全部放暑假了。”玛多县民族寄宿制中学语文教师杨义萍说,“希望重建工作顺利进行,孩子们开学时就能在新教室里学习了。”

    当歌曲《再唱山歌给党听》旋律在会场响起,悠扬的旋律让黄河乡阿映村村党支部书记俄合多激动不已。地震当日,俄合多家中17头牛掉进了坍塌的地缝中。“地震发生时,正赶上我们刚从冬季牧场转场到夏季牧场,夏窝子是帐篷没有受损,只有牲畜和畜棚受到损失,但100公里以外的冬窝子房屋坍塌,其他村民和我的情况差不多。”俄合多说。

    “现在已经启动了对地震中受损牲畜的保险理赔工作,我们都对以后的生活很有信心。我们黄河乡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核心区,以后我们也会在放牧的过程中努力修复地震中受损的草原,更加爱护这片土地。”俄合多说。

    责任在肩,目标在前,路在脚下。

    玛多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启动,充分表明了玛多坚决打赢灾后重建这场硬仗的决心!

    根据初步编制完成《青海玛多“5·2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目前共梳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涉及城乡住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交通设施、城乡设施、生态修复、产业恢复建设、防灾减灾项目、和谐家园建设等八大类。

    玛多县副县长陈锡发说:“此次恢复重建将遵循‘住房为要、交通先行、民生为本’的基本思路,住房、学校和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恢复建设先行,抓紧完成主要道路、群众住房和学校的维修加固,确保受灾群众平安过冬、学生正常上学、道路基本畅通。我们一定会提振信心,凝聚起感恩奋进、担当作为的强大攻坚合力,把果洛的事办好、把为民的事办实,向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交上一份灾后恢复重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满意答卷。”(记者 王湘琳)

来源: 青海日报

青海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版权所有 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