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的手第一次紧紧握在一起,我们的未来已紧紧连在一起。
脚步,从八方赶来;人心,向这里聚拢。向西、向西、一路向西,心怀赤诚、跨越山海,冲进浩瀚大漠,落在广袤绿洲,融入祖国的六分之一。这是跨越万水千山的倾情相牵,这是梦想可期的光荣集结。踏着前辈的足迹,肩负着组织的重托,在天山脚下、帕米尔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用激情与汗水,用赤诚和大爱精心谱续着壮美的边塞新曲。你们,是传递国家行动的“使者”,是新时代的最美援疆人。
潮起天山浪澎湃,举国齐奏兴边曲;华夏儿女心相连,天山南北绽新颜。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特别是伴随着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春风,援疆格局立体多元,援疆风貌风雷激荡,援疆气象波澜壮阔,极大地改变了天山南北的发展面貌,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极大地锻炼了各级干部、密切了党和群众血肉联系。
这一切的根本就在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科学指引,关键就在于走出了一条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新疆各族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相结合的发展路子。对口援疆,充分表明党中央对新疆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无比关心与厚爱,也成为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的“助推器”。对口援疆,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有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
“让我怎样感谢你?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这些年,我们见证着新疆的快速发展变化,见证着职工群众明显提升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边疆的每一点成长,都离不开援疆干部和援疆干部背后更多人的默默关注与坚定支持。
从北疆的团场到南疆的连队,从学校到医院,从科研创新到改革发展,兵团的角角落落,发展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援疆工作的痕迹。
习惯了锦上添花的人有许多,你却更愿做雪中送炭的那一个。听说哪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交不起学费,你给送去助学款和满满的爱心;听说有群众家的房子漏雨住不了人,你赶紧去出一份力为他们修修屋子;听说“自己连里”的职工得了重病为医疗费发愁,你第一时间帮着筹措救命钱。
有洪灾有雪灾,你在竭尽全力争取补助款;有果蔬卖不出去,你在到处张罗着代言促销。我们的每一个援疆干部,都是“爱管闲事的人”。
勤勤恳恳的本职工作之外,就是这些细微又博大的爱,让你一点点走进我们的心里,深深刻下了援疆干部这个闪亮的名字。
援疆干部,简简单单四个字,代表着一种担当,一种责任,一种使命。
一首歌一座城,一个人一座城。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援疆的丰碑却永远留在了春天里。可克达拉不会忘记,四师的一草一木都荡漾着您深情的凝望;军垦新城的每一处风景,都是您用生命写在大地上的诗行。江苏镇江援疆干部丁憬以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以对四师可克达拉市职工群众的大爱,写下属于自己的兵团故事,故事里的援疆精神回响在垦区大地,激励着一批批援疆干部牢记使命、勇立潮头,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继续奋斗。
“以扛得起责任竖起敢于担当丰碑。”这是援疆干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王华用行动与生命,回答了“援疆三问”;刚刚完成10年驻港任务,又主动报名援疆,在查出肺癌晚期后,依然不愿放下工作,追梦的旅途上,田百春划出了一道清晰的人生轨迹,留下的,是共产党员的本色和知识分子的情怀……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对于援疆干部来说,苦不抱怨,因为这是使命的召唤;难不退缩,因为这是笃定的信仰;累却心安,因为这是光荣的职责。
人生当有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自第一次踏上新疆这片热土开始,你全身心地爱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你愿付出全部,只为看到希望的种子能在这干旱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你的努力如沙漠中的泉眼,为援疆事业灌溉出一片绿洲,让你和你的第二故乡收获了累累硕果。
11年来,你远离故土、远离双亲、远离妻儿,来到兵团。你把思念和牵挂,尘封心底,投入到火热的援疆工作中,呕心沥血、无怨无悔;用坚守和奉献,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用智慧和汗水,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拼搏是常态,奉献是标配,这是儿女对家国的深爱,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你把青春融进新疆的山河,用汗水浇灌兵团的神奇,写下无悔援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春去秋又来,这一份天山脚下的约定一直在延续;山高水又长,初时微小的力量,在寸积铢累中也变得愈加气势磅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当宏伟的国家战略被细分为一件件小事,落实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当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与职工群众的小日子对接,每一个执着坚定的你,每一个平凡闪耀的你,都是伟大征程上的“真心英雄”,值得兵团儿女最真挚、最崇高的敬意。
深情厚谊,永远铭记。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让我们以感恩之心吹响自强奋进的号角,把榜样的力量化作无穷的动力,时不我待、笃定前行,共同谱写好新时代的兵团传奇。
作者:冯远 来源:兵团日报
主办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