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豫台视窗 > 豫台渊源

闽南人根在河洛

发布时间:2021-08-25 09:06:11

  徐金星

  闽南人“根在河洛”,河洛文化乃闽南文化之源,这与客家人、客家文化是相同的。有资料显示,今天闽南人主要生活在福建、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约5000万人。

  闽南,概指以泉州、漳州、厦门“金三角”为中心的福建南部地区。当年迁入福建南部的中原汉人,将当地的两条河水分别称作“晋江”和“洛阳江”,以寄托他们对晋王朝和京师洛阳的无限怀念。后在洛阳江上修洛阳桥,明代重修时,郡守孙明让曾为之记,记文中就有“悠然有小河洛之思焉”的话。

  福建开发史上,有三次移民高潮

  研究者一般认为:在福建开发史上,曾经有三次移民高潮。

  第一次,《晋书》云:“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资治通鉴》云:“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西晋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五胡入扰,加上自然灾害给洛阳、河洛和中原大地造成了极大灾难,多数汉人难以生存下去,纷纷南迁,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原汉人大规模南迁浪潮,这便是今日各地闽南人(以及客家人)的第一批先民。

  关于此次南迁人数,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载:“到达长江流域的至少有70万人,另有20万人没有到达长江,聚居在今山东境内。”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载,从永嘉之乱到拓跋焘攻宋,北方人口南迁将近百万。依《晋书•地理志》所辖地域一户五口计,“共有人口七百余万,则南渡人口九十万,占其八分之一强”。陈寅恪说:“南来的上层阶级为晋的皇室及洛阳的公卿士大夫(《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第二次,唐高宗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泉州、潮州一带发生“蛮獠啸乱”,唐王朝令陈政率领府兵3600人出泉州、潮州一带平乱。陈政去世后,其子陈元光袭位,最终平定了暴乱。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奏请于泉、潮二州间设漳州,武则天(时驻神都洛阳)册准建漳州及属县,陈元光任刺史。南宋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陈元光被追封为“开漳主圣王”。

  第三次,黄巢起义、唐末战乱,光州固始王潮、王审知率兵5000人南下,于唐僖宗光启元年(公元885年)进入闽南,先后占领泉州、福州等。王潮死,弟王审知继位。公元933年,王审知之子王延钧称帝,定都于长乐(今福州市),国号闽。

  台湾先住民即“河洛郎”

  这三次汉人入闽高潮,第一次以洛阳为中心,第二、第三次以光州固始为主。那么光州固始和河洛地区是什么关系呢?

  光州,南朝梁置,地处今河南省东南部一带。固始县,唐、宋时属光州。新中国成立后,曾隶属信阳市,现为河南省直管县。清代乾隆《光州志•附余卷之四•光州志略序》云:唐之光州(包括固始县),“北枕汝颍,东护淮风,南带齐安,西接申唐,盖河洛之奥区,战守之要壌”。文中的“盖河洛之奥区”,是说包括固始县在内的光州地域,是河洛地区(或河洛文化圈)极重要的构成部分,可以看出,光州以及固始县和河洛地区、河洛文化的密切关系。

  福建和台湾,隔海峡相望。从古代起,两岸就有了联系和交往。清代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后又改设台湾省。

  400多年前,福建人开始移民海外,或到台湾,或到东南亚。清初,泉州南安县人郑成功收复台湾,大批闽南人随之迁台;康熙年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统一台湾,又有大批福建人迁台。

  台湾现有2300万人,基本由三部分构成:原住民、先住民、新住民。

  其中的“原住民”,主要是高山族,约占台湾总人口的2%,他们大多是古代大陆沿海百越族的后裔。“先住民”,即闽南人、客家人,超过今日台湾居民的80%,这是台湾的主体居民(其中,超过4/5为闽南人,近1/5为客家人)。所谓本省人、台湾人,即指“先住民”,也即闽南人、客家人,他们自称“河洛郎”。所谓“台湾话”,即指“闽南话”,台湾人也称为“河洛话”。“新住民”则指1949年随国民党迁入台湾者,约占总人口的12%。

  闽南文化与河洛文化一脉相承

  闽南人、台湾人所讲的“闽南话”,为我国汉语八大方言之一(“客家话”也为八大方言之一。今天的“洛阳话”属八大方言之一的“北方话”,与闽南话、客家话是不同的),流行于福建省、广东省部分地区、海南省部分地区、台湾地区(台湾超过80%的人讲闽南话),也流行于东南亚各地的华人中。

  唐代诗人张籍《永嘉行》云:“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里的“晋语”就是西晋时以京都洛阳为中心地域的河洛话。1986年出版的《泉州文化》第二期载,中原汉人在西晋永嘉之乱后大规模南移入闽,带来了中原汉语,它为闽南话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故闽南话又有“河洛话”之称。又说:泉州话在语言、词汇乃至语法方面都直接继承了六朝(指东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时中州一带的河洛官话。有研究者还指出,闽南话“依旧保有平、上、去、入,分阴阳‘四声八调’的‘汉语基因’,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典雅、最复杂的语言”,“台湾话是从中原河洛地区辗转万里经闽南流传到台湾的古汉语”(谢魁源、马永涛《河洛文化在台湾》)。

  闽南文化、台湾文化,包括哲学、文学艺术、民间信仰、民风民俗等都是与河洛文化一脉相承的。例如,今日台湾唯一的“歌仔戏”,“即为当年的河洛戏,‘歌仔戏’每周定时在电视台播出,场景标题即‘河洛大舞台’”(卢博文《由中原渡海来台神明谈台湾与河洛文化的渊源》)。

  (来源:洛阳日报 人文河洛)

河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版权所有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