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貌
发布时间:2021-08-30 02:22:01
晋中地处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地势东高西低,山地、丘陵、平川呈阶梯状分布,以山地、丘陵为主,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山地、丘陵、平川分别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63.9%、20.5%和15.6%。
因地质变化,境内总体表现为东部山地、中部盆地、西南部山地和西部汾河谷地四个地貌单元。东部山地(包括昔阳、左权、和顺、榆社、寿阳大部、太谷东部)处于太行山脉中段,属典型岩溶化的高中山、中山地貌,海拔多在1500米以上,山势南北走向,南高北低,主要山峰有左权县的北天池(海拔2097米)、和顺县的阳曲山(海拔2059米)。中部盆地(包括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大部)是新生代以来形成的新裂陷带,北高南低,海拔在700米~900米间。西南部山地(包括祁县、平遥、介休、灵石东部)为太岳山脉北端,有发育完好的倾斜单面山,东缓西陡,山势险峻,属高中山、中山地貌,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峰有灵石县的牛角鞍(2567米)、石膏山(2533米)和介休市的绵山(2120米)、天峻山(2009米)。西部汾河平川(包括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西部)沿汾河呈带状分布,海拔多在800米以下。汾河出境处一段,因韩侯岭隆起自然形成峡谷,地表为黄土残垣、丘陵及侵蚀中山地貌。
境内地势高低相差悬殊,高差近2000米。极高点和最低处均在灵石县境内,极高点为灵石县东部的太岳山脉最高峰牛角鞍,海拔2567米;最低处为灵石县西南部石桥村附近的汾河出境处,海拔仅574米。
地层
晋中市地层发育比较齐全,除缺失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中生界白垩系,新生界下第三系外,其它各时代地层均有出露。按地层层序,由老至新,出露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古生界至中生界的岩性组合、古地理沉积环境、古生物群等特征与整个华北地区同时代的地层特征基本相同,但较为特殊的是,在榆社县南部于新生代上新世至下更新世沉积并保存了一套独特的富含古脊椎动物化石的河湖相地层(榆社群)。
太古界主要由中下太古界太岳山群和上太古界赞皇群组成,分布于霍山大断裂的东侧和左权县粟城乡至桐峪镇一带,为本市最古老的岩层。上太古界赞皇群下部夹有条带状磁铁石英岩,一般厚几米至十几米,沿走向分布稳定,局部形成小型铁矿床(低品位铁矿)。
元古界为分下元古界甘陶河群、上元古界长城系两类。其中下元古界甘陶河群主要出露在昔阳县东部以及和顺县东部。上元古界长城系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区昔阳县王寨、东冶头,和顺县松烟,左权县桐峪、麻田镇一带。@pages@
古生界分为下古生界与上古生界。其中下古生界寒武系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区的昔阳后口庄、东冶头,和顺县小东坪,左权县前龙、羊角等地。太岳山区的介休市龙凤、灵石县马和一带也有小面积出露。奥陶系广泛出露分布在昔阳、和顺、左权县一线以东和介休、灵石县东部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出露分布于昔阳、和顺、左权境内平(定)黎(城)公路西侧和平遥、介休、灵石县及榆次北山的边山和丘陵地区。二叠系出露分布于昔阳、和顺、左权境内平黎公路以西和平遥、介休;灵石县东南及榆次北山的边山地区。
中生界分为三叠系、侏罗系。其中三叠系广泛分布在榆次、太谷、祁县、平遥县东南部和榆社县境内。榆次北山也有零星出露。侏罗系在祁县来远东北及峪口——五云山一带的山顶上零星残存,以里峰附近最为发育。
新生界分为上第三系、第四系。其中上第三系零星出露于榆次、太谷县、祁县、介休的山前丘陵及其它山间盆地的黄土沟谷中,榆社山间盆地内也很发育。第四系形成较为完整,分为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全更新统4种。其中下更新统主要分布在晋中盆地内,榆次区、太谷及榆社地区均有出露。中更新统分布在晋中盆地内及其边缘低山丘陵地带。上更新统广泛分布在全区丘陵及山区,披盖于基岩和新生界堆积之上,构成黄土塬的表层。以黄色亚砂土为主,常呈黄土柱及喀斯特微地貌。全新统分布于现代较大河流的1级阶地河漫滩及河床之内,主要为细砂、卵石、粘土、亚砂土及淤泥等。
岩浆岩
晋中境内岩浆岩不甚发育,仅见有零星展布的超基性岩、中细粒黑云花岗岩、辉绿岩及玄武岩。
超基性岩体分布于左权县粟城—桐峪一带,岩体一般呈透镜状、似椭圆状,主要岩石为斜辉橄榄岩、辉橄岩、辉石岩、阳起透闪岩,岩石蚀变类型有阳起石化、透闪石化、蚊纹石化、绢石化、蛭石化等。中细粒黑云花岗岩岩体分布于灵石腰庄附近,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微斜长石和黑云母,属吕梁中期酸性侵入岩。辉绿岩主要分布于昔阳县九龙附近,左权县五台站、灵石县腰庄等地也有零星出露。昔阳境内变质辉绿岩床主要矿物有黑云母、斜长石、角闪石、绿帘石等。左权县五台站、灵石县腰庄辉绿岩脉主要矿物有斜长石、辉石。玄武岩分布于左权县黄泽关与昔阳县东北部一带,其中昔阳凤凰山有火山口出露,经地表剥蚀作用,仅残余火山颈相气孔状、疙瘩状及致密状橄榄玄武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