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古城史话之九 李靖出马邑大破突厥

发布时间:2021-08-30 06:24:08

  玄武门事变后,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可能是为了给李世民一个纪念,突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以倾国之兵南下,直打到长安城外渭水之北。李世民迫不得已,摆了空城计,只带了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亲自前往渭水便桥与颉利和谈,侥幸将颉利吓住,双方结盟,突厥撤兵。李世民刚称帝就遭了突厥这么个下马威,其愤怒可想而知,从此日夜练兵,图谋报复。

  不用多久,报复突厥的机会就来了。仿佛天亡突厥,李世民上台后突厥地方连年灾害,牲畜战马损失极大,颉利可汗又不善于内政,弄得突厥人心离散,连当年一起进攻长安的突利可汗都投降了唐朝。眼看主动进攻的时机已经成熟,李世民下令发动进攻。

  公元629年,唐太宗宣布了北伐班子的主要成员: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行元帅之职;并州大都督李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为大将;华州刺史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为大将;灵州大都督薛万彻为畅武道行军总管,为大将。发兵十万,共击东突厥。同时,代州都督张公谨,任城王李道宗等将领也随军效命。

  李靖手握精兵十万,要和颉利可汗一决雌雄。自古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深感寻找其主力决战,如扑风系影,往往劳师远征,无功而返。李靖不愧是大军事家,对东突厥此役,他决定以奇兵为主,正兵为辅,强调突然性,反客为主,然后逼其结阵,进行决战。

  为了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李靖没有拥兵徐进,而是轻骑先入距敌较近的马邑,然后率骁骑三千,如离弦之箭,插向定襄咽喉恶阳岭。晚上,又自恶阳岭奇袭定襄,唐军如从天降,挥舞战刀,似星夜流星,杀敌不计其数,颉利大惊失色,纠合余众,弃牙逃窜。当他们发现李靖只有数千骑兵时,有人主张再战,颉利说:“唐军如果不是倾国而来,李靖怎敢孤军到此!”东突厥兵认为可汗分析的对,一日数惊,毫无斗志。为避李靖兵锋,颉利徙牙帐于碛口(今内蒙古二连浩特市西南)。李靖发现了颉利的判断失误,索性就冒充唐军主力的样子在后追击,当然只能虚张声势,不敢真的追上,同时派人恐吓收买突厥各路小诸侯小可汗,令他们投降唐朝,弄得颉利众叛亲离,身边只剩下几万部队。

  颉利可汗眼看已无力与唐朝为敌,于是遣使求和,愿意举国内附,甚至同意自己亲自到长安朝见,那等于是宣布投降了。李世民准予接纳,派李靖带兵前往“迎接”,又派了大臣唐俭做外交使节去颉利那里“抚慰”他。当时颉利手下还有数万战士,这数万人的忠心是无可怀疑的,其战斗力仍不可忽视,应该还没到穷途末路要主动投降的地步。可能颉利的所谓求和只是一种缓兵之计,当年高丽就多次用假求和麻痹了隋炀帝,使隋军多次错过取胜良机,大概颉利也想用这招对付李世民。

  理论上说,颉利用这种缓兵之计是可行的,汉族皇帝的天朝大国思想总是会及时发作,“你看那些蛮夷已经同意归顺了,我们作为文明人再去坚持赶尽杀绝未免太粗鲁了”,李世民也确实同意了和谈,应该说颉利求和的目的是达到了。不过遗憾的是,颉利的缓兵之计其实要了自己的命,本来唐军在前线只有李靖的三千人,趁着和谈这段时间,唐军的主力在李绩的带领下终于赶到,与李靖汇合了。如果颉利不和谈而继续逃跑,李靖兵少绝对不赶穷追,颉利一和谈,倒把唐军主力给等来了。

  二李合兵后,决定利用颉利自以为得计防御懈怠之时,以精骑突袭颉利大帐。李靖的部将张公谨提出反对意见,认为皇帝已经同意和谈,两位大将再发动进攻就有自作主张的嫌疑;另外皇帝派去的外交使节正在突厥处,如发动进攻就必然会威胁使节的安全。李靖答复说,这一战是立千秋功业的良机,时不可失,至于那个外交使节唐俭“何足惜也”。李靖这话的确没错,一个大将看到可以消灭敌人的良机,哪里还会顾虑那么多。当然了,这对倒霉的外交官来说是太不公平,他在毫不知情下就被李靖舍弃了,即使要当烈士,也该是自愿才动人,被自己人拥戴为烈士就很无趣了。而且这个唐俭也并非小人物,他是李渊在太原起兵的首义功臣,一直是李渊的心腹。虽然李渊已经倒台,唐俭的地位已没以前重要,但李靖如此大大得罪此人,实在是担了很大的风险。

  计议已定,李靖亲领一万精锐连夜奔袭颉利大帐,李绩帅主力随后进发。为保持行动机密,唐军将路上遇到的所有人都裹胁随军,以免他们给颉利报信。突厥方面,颉利正在热情款待唐朝使节,以为停火协议已经生效,唐军不会进攻,眼前的难关可以度过,防御自然松懈。有心算无心之下,唐军直逼近到颉利大帐十五里处,突厥哨兵才发出警报。以唐军骑兵的速度,十五里眨眼即到,突厥军根本来不及组织任何有效抵抗。整个作战过程就是一面倒的屠杀,连颉利的妻子隋义成公主也死于乱军之中。颉利可汗第一时间上马逃走,幸免于难,但最后仍在逃跑途中被唐军俘虏。后来李世民饶了颉利不死,将他软禁在长安。

  这一仗全歼了东突厥最后的军事和政治力量,灭亡了东突厥。突厥兴起于北朝末年,为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数朝之患,尤其在隋唐之交,突厥更是乘机扩张。唐朝自建立起就一直生活在突厥威胁之下,当年李渊起兵时为了得到外援不得不向突厥称臣,但毕竟心中深以为耻,连突厥赐的狼头纛都不愿用,后来突厥又支持刘武周进攻唐朝,甚至直接对唐动武,唐朝受突厥欺压可谓由来已久。如今这个大敌竟然就这样被李靖灭了,李渊李世民父子的欣喜可想而知。

  唐太宗得到李靖大获全胜的捷报,高兴地对侍臣说:“朕听说皇帝的忧虑是臣子的耻辱,皇帝受辱,臣子就该去死。过去国家草创,太上皇怜念百姓,称臣于东突厥,朕未尝不痛心疾首,立志消灭东突厥,为此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动用偏师,无往不捷,颉利可汗归附,终于洗雪了耻辱!”时为太上皇的唐高祖也高兴地说:“过去汉高祖被匈奴困辱于白登,一直不能报仇,今天我的儿子能消灭东突厥,我托付得人,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接着,唐高祖又召太宗与贵臣十余人及诸王、王妃、公主,置酒于凌烟阁,庆祝唐消灭东突厥。酒酣之时,唐高祖自弾琵琶,太宗起舞,终夜而罢。

  东突厥灭亡后,唐威远播,西北各少数民族邦国纷纷归附,尊唐太宗为“天可汗”。

  参考书目:

  1、《朔州大事记》朔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蔚文彩 吴夺奎主编 中华书局出版

  2、《朔州通史》 朔州三晋文化研究会 高海编纂 三晋出版社出版

  3、《雁北志集注》徐德富编著 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

  4、《中国人史纲》柏杨著 同心出版社

  5、《马邑与马》 熊国章博客

  6、《山西省朔州平朔考古纪实》 张畅耕 支配勇

  7、《朔县惨案回忆录》 徐宝

  8、《朔县:野蛮的屠杀》山西视听网

  9、《塞北古城换新天》 2010年第06期《党史文汇》李颖超著

  10、《朔城区城市环境整治出成效》政府公报

主办单位:朔州市人民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

华夏经纬网络信息中心版权所有